天天看点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作者:清爽清风DSZ

赵一曼,这个名字在中国响亮无比。她是一位为国捐躯的革命英雄,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然而,她的独子陈掖贤却在母亲英勇就义多年后,在53岁那年选择了自缢的悲惨结局。一个烈士之子,拒绝了母亲的抚恤金,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最终走向了绝路。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结局,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缘由?陈掖贤这一生经历了些什么,使他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希望通过追溯他的人生轨迹,能找到些许答案。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一、起源:寄人篱下的孤儿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1905年丹桂飘香之际,巴蜀大地上宜宾名门李氏贵族迎来了一位小姐,便是后世传诵的英雄烈女赵一曼。她原名李坤泰,小名"端女",家学渊源,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便展现出不同凡响的个性,反对旧习陋俗,追求新思想新生活。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赴莫斯科学习,并与丈夫陈达邦结为夫妻。28年赵一曼怀有身孕时,党组织召唤她回国从事革命工作。她怀着对革命事业的赤诚之心,孤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归国,在一个隔间狭小破旧的房间里生下了儿子陈掖贤。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赵一曼将才出生不久的陈掖贤托付给丈夫亲妹陈琮英,由陈家人抚养。就这样,陈掖贤从出生起就失去了母亲的怀抱,注定了他将在他人家中寄人篱下、漂泊成长。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幼年时期,陈掖贤便深深感受到了身为"外人"的冷遇和疏离。伯父家虽有子女,却从未将他真正视为一家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他养成了孤僻、内向、自卑的性格。缺失父母的关爱与正确引导,他被迫在悲凉的环境中野蛮生长。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二、蹉跎年华:颠沛流离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陈掖贤的青春岁月注定坎坷多舛。饱受寄人篱下的冷遇,他的人格塑造严重扭曲,内心时常被自卑和孤独笼罩。而更为悲伤的是,在求学期间,他遭遇了一次令他终生难以释怀的校园暴力。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那是在陈掖贤就读于上海文华大学期间。一天,一名高年级学生突然闯入他的宿舍,蓄意对他实施猥亵行为。陈掖贤惊恐万分,拼力反抗,最终勉强避过了这次凌辱。然而,这次事件给他的自尊心带来了巨大创伤,阴影一直延续至终老。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可叹无人能给予他正确的开解和疗伤,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他的内心创伤无从治愈,反而愈演愈烈。这次经历如同给他的人生划下了一道伤疤,将他推向了更加阴郁、孤僻的深渊。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离开校园后,陈掖贤的人生并未就此喘息。他娶了妻,生活拮据,妻子身体千疮百孔,家中又添了一子一女。为了维持家计,他不得不在各种工作中东拼西凑,颠沛流离。期间,他还一度被怀疑有"反革命"嫌疑,受到监视和骚扰。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这一切的一切,无疑让陈掖贤的生活雪上加霜。他本就内向孤僻,加之家庭重负和生活窘迫,精神状态一度恶化,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可在那个年代,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手段都十分落后,陈掖贤的病情只能加重,却无计可施。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三、拒绝抚恤:理念信仰的延续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在陈掖贤漂泊流离、家境贫困的同时,国家一度向他提供过母亲赵一曼的革命抚恤金。但令人费解的是,身陷困境的他选择了拒绝这笔rescue金。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这背后的原因,似乎可以从赵一曼生前对儿子的嘱托中找到一些答案。赵一曼在临终前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是:"宁儿!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看来,她希望儿子能以她的革命实践为镜,追随她的脚步,为崇高理想奋斗到底。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信仰传承,陈掖贤对母亲遗志的钦佩和虔诚,使他拒绝了国家提供的恩惠。他似乎觉得,这样的方式并不符合母亲革命家的气节,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哪怕生活再怎么艰辛。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而对于赵一曼来说,她之所以将儿子托付给他人抚养,放弃了母子相处的机会,正是基于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她深知照顾孩子将分散她的注意力,因此才将儿子寄养在外,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如此看来,母子二人对理想的坚守和信仰的追求不无相通之处。或许正是受到母亲革命情操的熏陶,陈掖贤才能在生活陷入绝境时,仍然拒绝国家的救助,选择了一条更加困苦却更加符合母亲遗志的人生道路。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四、最终选择:绝望中的释然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经年累月的磨难,终于在1982年8月,将53岁的陈掖贤推向了生命的绝路。那一年的八月,陈掖贤连续几天未去上班,同事们觉得事有蹊跷,前去探视时,便发现他已经在家中自缢身亡。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一个曾经被赞誉为"英雄之子"的人,最终选择了这样一种令人痛惜的离世方式,由此可见他内心所经受的煎熬是何等巨大。他一生都在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却终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早年失去双亲的抚养,他的童年就注定了将在他人家中寄人篱下。伯父母对他冷遇疏离,使他内心自卑孤僻,人格扭曲。求学期间遭到暴力侵害,给他带来了终生难以释怀的阴影。之后的人生路更是坎坷无比,妻子年岁尚轻就开始身体衰弱,家中又添了两个孩子。为了维持家计,他在社会上到处打工挣扎,甚至一度被怀疑为"反革命"而受到监视骚扰。

可以说,陈掖贤的一生就像是身陷囹圄,挣扎在黑暗的深渊里,看不到一丝生的希望。他拒绝领取母亲的抚恤金,也许正是出于对母亲革命情操的敬重,但在极端的贫困和压抑环境下,这份信仰也成了他的一大负累。

最终,在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下,陈掖贤再也承受不住人生的重压,选择了那条他曾经见证过母亲走上的最后一条路——自我了结生命。也许对他来说,自缢是解脱,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控诉,也是对母亲革命事业的最高敬意。

五、历史反思:时代的罪与罚

回顾陈掖贤的一生,他的悲惨命运似乎早在出生之初就注定了。作为一个革命烈士之子,他的人生轨迹却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偏离和曲折。

要追本溯源,最先要从他母亲赵一曼的革命抉择说起。作为一位坚定的共产党人,赵一曼毅然决然地将年幼的孩子托付他人,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这种英勇sacrifice无疑是值得赞颂的,但也给陈掖贤的一生埋下了苦难的种子。

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陪伴,陈掖贤只能在亲戚家寄人篱下长大。伯父母对他冷淡疏远,使他养成了自卑内向的性格。之后在校园遭受暴力创伤,阴影延续终生。人生的道路也布满荆棘,家庭贫困、妻子年轻就染重病、自己还一度被怀疑为"反革命分子"......所有的这一切,都像是在羞辱和惩罚着这个革命烈士之子。

也许,这正是一个残酷的宇宙对于赵一曼革命选择的报复和惩戒。为了事业,她放弃了母爱;而命运就剥夺了她的儿子获得正常人生的机会,注定他只能在苦难的泥淖中挣扎求存。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拒领母亲抚恤金,53岁自缢而亡,原因令人惋惜

时代选择了赵一曼,也同时惩罚了她的儿子。在这个残酷的年代因果循环中,陈掖贤不过是一颗被母亲的理想和信仰牺牲的棋子。他的一生似乎早就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悲剧的主旨,无论他如何挣扎,最后都难逃一个自我了结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