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必须要有“趁你病要你命”的狠心

作者:闻笑看世界
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必须要有“趁你病要你命”的狠心

顾名思义,“趁你病要你命”这句流行语的意思是:在别人倒霉的时候趁机下手,置对方于死地,也就是“落井下石”的意思。因其“不道德”,常常为人所不齿。不过,如果上升到竞争层面,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趁你病要你命”在商业、体育甚至在政治竞争中运用,只不过会给人以“赢得不够光彩”的感觉而已,但尚且是符合规则的。而如果用之于国际战略博弈,那就是一种可圈可点的“策略”了,并无什么道德不道德之说。

如果引申到“注定的对手”或“一生的敌人”层面,当它虚弱的时候你不下手,也就注定你不是一个“狠心之人”。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却去“雪中送炭”的话,你就成了“东郭先生”。

如果你在对手病着时为其续命,那就不单单是狠不狠心的问题了,那说明你毫无“策略”可言,也就注定了你在博弈中的失败命运。直白地说,那无异于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后患”。

直白地说,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美国人和俄罗斯人都是能够狠下心来的“角”,他们也都没少干过“趁你病要你命”的事情,只不过方式和目的有所不同而已。

在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战败,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俄国甚至因此“贱卖”了阿拉斯加。毋庸置疑,俄国“病”了、虚弱了,也可以说是“倒霉”了。可即便如此,它仍然能够“狠下心来”去敲诈比它更倒霉的大清。

1858年5月,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威胁北京。而在此关头,尚未从克里米亚战败的惊恐中清醒过来的沙皇俄国却对大清开启了“趁你病要你命”模式。

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必须要有“趁你病要你命”的狠心

几乎是在英法联军进犯天津的同时,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机率领兵船驶至瑷珲,向大清提出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逼迫大清于1858年5月28日签署了《瑷珲条约》,大清因此失去了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自己都在“病”着,却能够狠下心来“讹诈”比它更虚弱的大清。因此,从不相信大国之间有什么“唇亡齿寒”和“遮风挡雨”的说法。而且始终坚信,如果大清被西方逼至俄国如今的境地,俄国人绝不会“递上一根稻草”。因为它们的基因里本就带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博弈策略。

不得不说,美国人也是一个玩弄“趁你病要你命”策略的“高手”。只不过,他们与俄国的方式和目的不同而已。比如,俄国人喜欢“霸王硬上弓”,且一见到土地就“两眼放光”。而美国则奉行“改造和控制”论,即在你虚弱之时“改造你”,目的自然是“为我所用”。

二战中,美国趁机占领了日本,随之,麦克阿瑟对日本进行了深度改造。这种“改造”的后果如何呢?当麦克阿瑟离开时,很多日本民众自发去机场相送,说明什么?说明自此后日本将为美国所用。美国对德国的“策略”也大抵如此。

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必须要有“趁你病要你命”的狠心

同样都是二战的战胜国,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国土面积较之战前增加了不少,而美国则是“寸土未多”。直白地说,同样都是“趁你病要你命”,但美苏的方式和目的还是不尽相同的。不过,有一点则是肯定的,即它们都是能够“狠下心来”的,也都得到了它们想要的。

从国际博弈角度来说,特别是在蕴含“注定的一生对手”这个因素后,“趁你病要你命”便是不含道德因素的“策略”。至于“雪中送炭”和“续命”论,那更是妥妥地“东郭先生”。直白地说,对“千载难逢”机会的错失,无异于给子孙后代留下“后患”。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