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莎·卢森堡政党组织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审思

作者:中国社科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称赞罗莎·卢森堡"永远是一只鹰"。卢森堡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宝藏。在政党的长期实践中,卢森堡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形成了认识。

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

俄国和德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深刻地影响了卢森堡对党的建设的理解。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党内在建党的原则上存在很大分歧,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分裂。列宁在《进一步后退两步》中提出,俄国应该贯彻党组织的新原则。卢森堡一直跟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在看到列宁提出的党组织原则后,写了一篇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党组织的文章,讨论它对党组织原则的看法。卢森堡批评列宁提出的组织原则,指出"自我集中"是正确的党组织原则。同时,她的社会民主党内部也存在重大分歧,主要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伯恩斯坦等人,党的机会主义思想占了上风。因此,卢森堡自己的政党活动加强了她对建立政党组织理念的信念。

卢森堡关于党组织建设思想的论证,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而是在政党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形成的。自中学以来,卢森堡一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团体活动和党内宣传。特别是在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成立后,卢森堡成为该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作为党的理论领袖,他担任党的机关报《工人事业》的主编和重要撰稿人。大学毕业后,卢森堡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党内出现修正主义思想的时候,她站在批评伯恩斯坦主义思想的最前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社会民主党背叛了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卢森堡决定成立一个左翼组织。1918年12月,卢森堡作为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参加了党的成立大会。丰富的政党活动经验,为卢森堡政党组织建设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实战基础。

注意组织原则的制定

1904年,卢森堡专门论述了列宁的党中央集权主义和组织原则,并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的文章。在本文中,卢森堡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重视组织建设,特别是组织原则的制定。

在与列宁关于党组织原则的争论中,卢森堡形成了"自我集中"的组织原则。从根本上说,卢森堡和列宁在党的建设原则上没有根本的区别。两人之间的主要区别集中在集中的程度和内容上。卢森堡主张在实现多数派民主的同时,集中党,即多数意见集中在党的决策过程中。同时,卢森堡更加重视党与人民的密切联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需要团结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充分调动政党同人民群众的有机联系。民主创造了各种政治形式(自治、投票权等),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跳板和支持点。在民主制度中,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在民主权利的运用中,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历史使命。同时,只有实行党内广泛的民主,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党内的官僚主义和腐败。

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基层的关系,是卢森堡组织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中,卢森堡深刻分析了列宁的党组织原则。卢森堡认为,列宁提出的加强党中央集权的建议是正确的方向,但在理解中央政府与基层组织的关系上却是有偏见的。卢森堡认为,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应该赋予基层组织相对灵活的行动权,以确保无产阶级革命的顺利发展。"如果社会民主党的战略不是由中央委员会制定的,而是由全党制定的,或者说是由整个运动制定的,那么,党的各级组织显然需要行动自由,以便充分利用当时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加强斗争,发挥革命的开拓精神。卢森堡认为,给予地方党组织相应的行动自由并不是放弃中央集权制,也不意味着它完全分散。卢森堡认为,基层组织的行动自由可以增强无产阶级革命活动的生命力,从而提高无产阶级革命的效力。

卢森堡还认识到议会核心小组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德国社会民主党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德国议会,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中组成了独立的议会小组。在组织建设方面,卢森堡在议会核心小组问题上也有明确的立场。

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代表,国会核心小组的公开行动和声明代表了党的政治立场和利益。同时,国会核心小组在议会活动中的言行,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党的政策方向。卢森堡认为,"从事议会活动的议会核心小组在思想上和战略上决定了党的命运和任务"。在"当涉及到党的原则或重要的战略问题时,社会民主党核心小组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将他们的讨论结果视为私事"。因为国会核心小组的谈话不仅是议会活动本身的任务,而且代表了整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愿望。

另一方面,国会核心小组也是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卢森堡承认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核心小组人民的品格。因此,她强调,国会核心小组应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这更多的是防止核心小组内部的机会主义思维。卢森堡认为,只有充分发挥议会核心小组的优越性,才能变成"全国的声音和群众的声音"。卢森堡对议会核心小组的定位足以说明,德国的无产阶级斗争也需要议会核心小组的支持与合作。

确保组织原则正确

在党的组织建设问题上,卢森堡更注重领导的组织精神。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任何形式的组织的建立都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只要保证组织原则的正确性。

首先,"自我集中"具有丰富的民主集中制。卢森堡的"自我集中"思想不仅主张加强党内集中制,而且注重多数民主的重要性。卢森堡在理解民主与中央集权关系方面提前规划的能力,与她在西欧社会环境中的长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我集中"思想的突出贡献在于,她认识到在列宁面前正确处理民主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民主与中央集权的关系应当相辅相成,在民主的基础上,在中央集权的指导下进行。实行民主集中制,不仅可以保证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能力,而且可以统一党的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实现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方法。从制度层面到规范民主集中制的实施,制定《中国共产党重大报告条例》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要以规章的形式严肃党内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而且是保证政令顺利进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措施。

第二,党的组织建设方针是以人民为中心。大众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群众的作用,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卢森堡非常重视人民的力量。在讨论政党组织的原则时,卢森堡一直强调群众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依靠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参与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在思考领导方法时,将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作为重要的领导方法之一。"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一切正确的领导人都必须来自群众,走向群众。

第三,党内组织建设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促使马克思主义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的适用性。大学时期,卢森堡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学习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不断思考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适用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卢森堡的组织建设思想不仅应该看到理论的可预测性,而且应该从社会和历史背景中认识到思想的局限性。在组织建设的思想上,卢森堡表现的局限主要在于忽视了俄国与西欧在国情上的差异,忽视了群众历史的局限和党的做法的可操作性。可以说,卢森堡一生都走在了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通过个人行动践行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念。

对于今天的政党来说,要始终保持活力和活力,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自身的组织建设,始终把党自身的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往往要不懈努力。一个政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政党,必须从自身的性质和信念出发,与时俱进地完善政党建设,才能保持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才能在真正的斗争中取胜。

(本文是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重点项目"罗莎·卢森堡危机理论研究与方法论意义"分阶段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作者:杨冰平

(作者:闽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