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作者:青云塾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汝问不当。”曰:“如何得当?”师曰:“待吾灭后,即向汝说。

——《五灯会元》第二卷 径山道钦禅师

白话直译:

有僧人问径山道钦:“达摩祖师东渡到中国,到底传了来什么佛法?”

径山道钦说:“你这样问不妥当。”

僧人追问:“那怎样问才算妥当?”

径山道钦说:“等我死后就告诉你!”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鉴赏评说:

作为老师、师父,应该为弟子答疑解惑,自己知道的,应该毫不保留的传授;自己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而不是去否定问题本身。

如果以这样的观点来看,禅宗的师父都是些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不但不给弟子们答案,还故弄玄虚的说“你问得不对”!

如果真是这样,那佛学、禅修还有什么可取的,如何又能在传承几千年后仍然存在?或许其中有所误会,其实在这段对话中,禅师已经把问题回答得很清楚了,并不是没有回答问题。

问:“什么是佛法?”

答:“你问得不对”。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话里有话:没有什么是所谓的佛法,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你问了一个不存在的问题,叫我如何回答你呢?

僧人没有明白禅师的“言下之意”,真以为是自己“如何问”的问题,

于是继续问:“怎样问才对?”

答:“等我死后再告诉你!”

死后还怎么回答你呢?就好比:等太阳从西边升起的时候再说!意思就是:不可说嘛!

所以,径山道钦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本来就不是问题,当然没有答案可以告诉你!”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为何会这样?佛教宣扬、传承的不就是佛法吗?为什么说佛法不可说?甚至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佛法?这值得深思。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怎么解决问题,比如:如何生存、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如何应对自然、如何延长寿命等等物质方面的问题,这需要知识、科学、技术等等有形的“术”来解决。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老师、师父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

二是怎么看待问题,比如:怎么控制情绪、怎么享受生活、怎么体验人生、怎么面对死亡等等精神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智慧等等无形的“道”来解决。

怎么看待问题是自己的事,老师、师父说的也不算啊!从这个层面来说,对于师父而言,弟子问的这个问题的确不存在。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人类自诩为“智慧”生物,并不仅仅表现在如何适应、改造世界的手段上,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幸福”的渡过一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存,才能让人类生存、生活得更好。

生存靠物质,而生活靠的则是智慧。所以,解决问题靠知识,看待问题靠智慧。而所谓的佛法就是佛陀当初找到的带领人们脱离苦海的“智慧”,不是什么有形的“技术、学问”。

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找到了脱离苦海的钥匙:“苦海”是精神方面的问题,而精神方面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在看待问题时把问题化解掉,也就不需要解决问题了。

为什么精神内在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样来看。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比如:面对生存。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刀耕火种,受制于生存环境,怕风雨、怕野兽。可如今生产力大幅提高,虽然征服了野兽、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自然,但仍然有担忧。地震海啸、疫情频繁、战争不断,还有来自太空的威胁等等。

又如:生活质量。粗茶淡饭不开心,山珍海味同样不满足。月薪伍仟不够用,月薪伍万也不够花。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远超古时帝王的生活水平了,可大家仍然不开心。

再如:面对生死。古代的医疗条件差,平均寿命30岁。现在医疗条件好,平均寿命75岁。但无论是秦始 皇还是如今的你,面对早晚一定会到来的死亡谁又能不烦恼呢?

所以,佛陀发现了一切精神问题产生的真相:都是如何看待当下问题所导致的。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认识论”,那就必然有相应的“方法论”。既然一切精神障碍在于“怎么看待问题”,那解决之道就是“不以自心看问题”,自然就没有问题。

因此,佛学不谈如何解决问题,正如上面的例子,只要存在了问题,那就没办法“圆满”解决。所以,修佛不是修得“法 力无边”、靠能力解决问题。而是从内心“无差别”的来感受当下,以此来化解问题于无形。这样,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知识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此直接解决问题。因此知识必然有落后与先进、好坏、对错之分。

佛法关注的是如何看待问题,从而间接的化解精神障碍,而让人自在豁达,无任何负面心理的渡过一生。因此佛法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知识与佛法关注的内容不一样,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以其中之一来否定对方。佛法是不需要任何技术、能力的,因为不解决问题嘛,在解决之前就已经化解了!

所以,哪里有个什么“佛法”存在,“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如果说“是什么”,那就是知识了,不是化解问题的无形智慧。

说白了,生活是如何的“操 蛋”或“美好”,全在于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然无法说给别人听的。即使说了,别人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也可以这么说:佛法是自己的体悟,人生是自己的感受,都是内在的、私有的,当然无可言说!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就好比:

问:“你幸福吗?”

答:“你问的不对!”

问:“那要怎样问才对?”

答:“你首先要告诉我,什么叫幸福?只要你说得清楚如何是幸福,我就给你说我幸不幸福。”

小时候,朋友给的一颗糖,就可以带来快乐;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可以高兴一整天;一次优异的考试成绩,可以快乐大半年......

长大后:能力进步,事业成功,遇到心爱的人......

不管以上哪一种情况,当时的你无疑都是“幸福”的,那什么叫做幸福,如何又说得清楚呢!如果执于满足的一刹那就是幸福,那其它大多数不满足的时候是否就不幸福呢?

安住于当下、好好活在现实中、体悟当下的真实就是幸福,那样的幸福才久远、才常恒。

禅师是只会耍嘴皮子的骗 子吗?为何总是不正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话说回来,佛法就是看待问题、体会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已,当然就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技术”了。

知识可以学,可以教。而智慧只能内悟、不可外求,当然是不可从自己以外的地方获得。

面对这类问题,无论禅师给了什么答案,都不绝对正确,而这些答案还可能遮盖本性而把自己局限在这些答案之中。

可以说有答案,当下即是;也可以说没有答案,一切答案都是不绝对的。

“一朝风月,万古长空”

是,也不是,我说了不算,你自己去体会吧!这就是径山道钦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