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作者:丁丁说财经

最近一段时间,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的消息频频传来,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关注。"涨"声一片之下,大家的钱包都感到了一丝惶恐。

有人疑惑:烟草、自来水、天然气这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尚且涨价,其他生活必需品会不会也跟着涨?

更有甚者担心,这波涨价会演变成新一轮全面通胀的导火索。

令人费解的是,当前大陆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下行压力不小,物价理应平稳,生活必需品价格怎么反其道而行之,逆势上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涨价的背后必有隐情。

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一、通货膨胀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速度超过社会商品供给量的增加速度,从而导致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地上涨的经济现象。

当经济体系中货币供给过多,超出了实际经济活动的需要时,通货膨胀的苗头就会出现。

物价上涨对民众生活影响巨大,尤其是那些需求弹性较小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往往更甚。

所谓需求弹性小,意味着这类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远小于价格的涨幅。

以自来水为例,即便价格上调20%,大多数家庭的用水量也不会明显减少,因为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

供水企业深谙此道,它们明白自己掌控着一个"刚需"行业,涨价空间远超其他行业。

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类似地,烟草、燃气等行业同样具有这种"定价权"。

更令人忧虑的是,在经济下行时期,通胀压力非但不会减轻,反而可能加剧。

这是因为,宏观经济疲软时,央行往往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经济。然而,实体经济活力不足,货币投放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热钱寻不到好的投资出口,最终可能流入到民生领域,推高生活必需品价格。

2023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GDP增速放缓,但通胀率一度突破8%。

在此背景下,燃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最为显著,涨幅甚至超过了官方通胀水平。普通民众为此苦不堪言,财富快速贬值,生活成本节节攀升。

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经济下行期,通胀之痛有增无减,必需品涨价更甚的特点。

让我们暂且放下沉重的经济学理论,来聊一聊身边的物价变化。

最近你是否发现,早餐店的包子比以前贵了,理发店的价目表改版了,公交票价又上调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正是通胀的具体体现。我们无法阻止通胀的到来,但可以提高警惕,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如把更多存款转为实物资产,货币贬值你不吃亏;再比如,尝试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多条腿走路抵御风险。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通胀的洪流中保住自己的"钱袋子"。

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二、生活必需品价格与产业链成本的关系

在我们惊叹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的同时,可曾思考过背后的原因?

真相往往藏在看不见的产业链条中。

生活必需品,如烟草、自来水、天然气等,虽然直接面向消费者,但它们的价格并非凭空而定,而是由上游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

就拿烟草行业来说,烟草种植、烘干、加工、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农药、化肥、包装材料、燃油等价格上涨,烟草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水涨船高。

企业为了维持利润空间,往往会选择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下游,终端零售价格也就不可避免地上调。

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人工成本上升,是推高必需品价格的另一大动因。

随着人口红利消退,用工短缺日益凸显,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以吸引和留住员工。

以自来水行业为例,水厂工人、管网维修员、抄表员等,每一个岗位的人力成本都在攀升。这些成本最终会体现在居民的水费账单上。

值得一提的是,烟草、自来水、天然气等行业大多由国有垄断企业经营,它们在产业链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对上游和下游都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一旦成本上升,它们更倾向于将压力转嫁出去,而不是自己吸收。

所以,这些行业的涨价能力远超普通竞争行业。

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我们不妨做个有趣的类比:把烟草比作一块蛋糕,烟农、烟企、零售商都想分一杯羹。

如果蛋糕就这么大,每个人能分到的份额注定有限。但如果烟企身为蛋糕制作者,执意要给自己切一大块,其他人只能分到更小的蛋糕了。

消费者的感受就是,同样的钱买到的烟越来越少了。

结语

透过经济学的视角,我们对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通货膨胀的压力,产业链成本的攀升,共同推高了烟草、自来水、天然气等商品的终端售价。

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

在经济下行期,民众本就承受着收入减少、就业不稳的压力,再叠加物价飞涨之痛,无疑雪上加霜。

面对涨价潮,政府和企业都应积极作为,努力为民众托底。

政府要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用法律的武器保障消费者权益。

同时,政府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补贴范围,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

而作为生活必需品的供给者,国有垄断企业更应展现责任担当,主动压缩利润空间,将成本上涨的影响降到最低,给消费者一个"廉价"交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