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經濟下行為什麼生活必需品紛紛漲價

作者:丁丁說财經

最近一段時間,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的消息頻頻傳來,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強烈關注。"漲"聲一片之下,大家的錢包都感到了一絲惶恐。

有人疑惑:煙草、自來水、天然氣這些競争力不強的行業尚且漲價,其他生活必需品會不會也跟着漲?

更有甚者擔心,這波漲價會演變成新一輪全面通脹的導火索。

令人費解的是,目前大陸經濟整體增速放緩,下行壓力不小,物價理應平穩,生活必需品價格怎麼反其道而行之,逆勢上漲?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漲價的背後必有隐情。

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經濟下行為什麼生活必需品紛紛漲價

一、通貨膨脹與生活必需品價格的關系

通貨膨脹,是指一定時期内貨币供給量的增加速度超過社會商品供給量的增加速度,進而導緻物價水準全面而持續地上漲的經濟現象。

當經濟體系中貨币供給過多,超出了實際經濟活動的需要時,通貨膨脹的苗頭就會出現。

物價上漲對群眾生活影響巨大,尤其是那些需求彈性較小的生活必需品,價格漲幅往往更甚。

所謂需求彈性小,意味着這類商品價格上升時,需求量減少的幅度遠小于價格的漲幅。

以自來水為例,即便價格上調20%,大多數家庭的用水量也不會明顯減少,因為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

供水企業深谙此道,它們明白自己掌控着一個"剛需"行業,漲價空間遠超其他行業。

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經濟下行為什麼生活必需品紛紛漲價

類似地,煙草、瓦斯等行業同樣具有這種"定價權"。

更令人憂慮的是,在經濟下行時期,通脹壓力非但不會減輕,反而可能加劇。

這是因為,宏觀經濟疲軟時,央行往往會采取寬松的貨币政策,增加貨币供給以刺激經濟。然而,實體經濟活力不足,貨币投放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熱錢尋不到好的投資出口,最終可能流入到民生領域,推高生活必需品價格。

2023年,美國經濟陷入滞脹困境,GDP增速放緩,但通脹率一度突破8%。

在此背景下,燃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最為顯著,漲幅甚至超過了官方通脹水準。普通群眾為此苦不堪言,财富快速貶值,生活成本節節攀升。

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經濟下行為什麼生活必需品紛紛漲價

這一案例生動诠釋了經濟下行期,通脹之痛有增無減,必需品漲價更甚的特點。

讓我們暫且放下沉重的經濟學理論,來聊一聊身邊的物價變化。

最近你是否發現,早餐店的包子比以前貴了,理發店的價目表改版了,公交票價又上調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變化,正是通脹的具體展現。我們無法阻止通脹的到來,但可以提高警惕,及早做好應對準備。

如把更多存款轉為實物資産,貨币貶值你不吃虧;再比如,嘗試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多條腿走路抵禦風險。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通脹的洪流中保住自己的"錢袋子"。

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經濟下行為什麼生活必需品紛紛漲價

二、生活必需品價格與産業鍊成本的關系

在我們驚歎生活必需品價格飛漲的同時,可曾思考過背後的原因?

真相往往藏在看不見的産業鍊條中。

生活必需品,如煙草、自來水、天然氣等,雖然直接面向消費者,但它們的價格并非憑空而定,而是由上遊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運輸費用等多重因素共同決定的。

就拿煙草行業來說,煙草種植、烘幹、加工、包裝、運輸,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如果農藥、化肥、包裝材料、燃油等價格上漲,煙草企業的生産成本就會水漲船高。

企業為了維持利潤空間,往往會選擇将成本壓力轉嫁給下遊,終端零售價格也就不可避免地上調。

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經濟下行為什麼生活必需品紛紛漲價

人工成本上升,是推高必需品價格的另一大動因。

随着人口紅利消退,用工短缺日益凸顯,企業不得不提高工資待遇以吸引和留住員工。

以自來水行業為例,水廠勞工、管網維修員、抄表員等,每一個崗位的人力成本都在攀升。這些成本最終會展現在居民的水費賬單上。

值得一提的是,煙草、自來水、天然氣等行業大多由國有壟斷企業經營,它們在産業鍊中處于絕對強勢地位,對上遊和下遊都有很強的議價能力。

一旦成本上升,它們更傾向于将壓力轉嫁出去,而不是自己吸收。

是以,這些行業的漲價能力遠超普通競争行業。

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經濟下行為什麼生活必需品紛紛漲價

我們不妨做個有趣的類比:把煙草比作一塊蛋糕,煙農、煙企、零售商都想分一杯羹。

如果蛋糕就這麼大,每個人能分到的份額注定有限。但如果煙企身為蛋糕制作者,執意要給自己切一大塊,其他人隻能分到更小的蛋糕了。

消費者的感受就是,同樣的錢買到的煙越來越少了。

結語

透過經濟學的視角,我們對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通貨膨脹的壓力,産業鍊成本的攀升,共同推高了煙草、自來水、天然氣等商品的終端售價。

煙漲價、水漲價、瓦斯漲價,經濟下行為什麼生活必需品紛紛漲價

在經濟下行期,群眾本就承受着收入減少、就業不穩的壓力,再疊加物價飛漲之痛,無疑雪上加霜。

面對漲價潮,政府和企業都應積極作為,努力為群眾托底。

政府要加強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哄擡物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用法律的武器保障消費者權益。

同時,政府還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補貼範圍,減輕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負擔。

而作為生活必需品的供給者,國有壟斷企業更應展現責任擔當,主動壓縮利潤空間,将成本上漲的影響降到最低,給消費者一個"廉價"交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