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通衢大道连民生!“装配式轻型化桥梁”再出圈

作者:ZBIM推荐

近日,中建安装承建的

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C3标总承包项目

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

目前已完成近70%的施工进度,

处于盖梁、钢板叠合梁等构件安装阶段。

通衢大道连民生!“装配式轻型化桥梁”再出圈

作为国家 “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及

南京“高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仙新路过江通道南起栖霞区科创路交叉处,

向北沿仙新路跨越长江,

建成后将助力打造10分钟跨江快速通道,

促进江南、江北跨江融合,

织密南京拥江发展“交通网”。

南京公司承建的C3标段位于长江南岸,

包括2.32公里引桥及2.86公里地面道路工程。

精准施策

推进高效建造

仙新路项目是继南京312国道改扩建工程后,

又一个全装配式桥梁工程。

面对高压线横穿施工场地,

迁改难度大等困难,

项目积极协调各方推进迁改进度;

多次开展施工策划会,

不断优化受高压线影响的施工方案;

积极协调沿线制约施工的

路灯、标识牌等市政障碍物,

将提梁、架梁位置调整到东侧,

最大限度降低高压线下作业风险;

针对主干线交叉路口多的问题,

项目采取分段封闭施工措施,

减少与社会车辆交叉,降低安全风险,

实现工程快速推进。

通衢大道连民生!“装配式轻型化桥梁”再出圈

由于前期化工管廊迁改滞后,

严重制约左幅贯通的节点目标,

项目团队通过设计优化将地基加固方式

调整为人工挖孔及机械钻孔的成桩工艺,

在保证化工管廊管道正常通气的前提下,

通过支架搭设、防护隔离等安全措施,

成功完成桩基、承台等下部结构施工。

通衢大道连民生!“装配式轻型化桥梁”再出圈

项目与乌龙山隧道连接处属于高填方路基,

无法实施常规支架现浇梁及预制梁板安装,

项目部通过设计优化将桥梁上部结构

调整为钢箱梁顶推施工工艺,

顺利完成进山段75米的钢箱梁顶推作业。

在施工过程中克服雨季、

施工作业环境受限、工期紧任务重等难题,

如期实现进山段左幅钢箱梁顶推落架施工,

保证主挢贯通,提供施工便道。

智慧赋能

创新精益建造

项目主线桥梁采用全预制装配化施工,

整个工程预制装配率达90%。

作为江苏首个使用

全线轻型化桥梁构件安装施工的工程,

项目“三大施工法宝”助力高品质建造,

设立轻量化桥梁构件预制工厂、

精细化混凝土搅拌站及标准化钢筋加工厂

三处场地集中生产,

不仅突破传统制造场地限制,

还缩短大型预制构件运输距离,

且构件相较于传统预制构件重量更轻。

相比传统现浇工艺施工,

工期缩短30%-40%、

现场施工人数减少60%-75%,

大力提高施工工效,

自主研发《钢板叠合梁快速化安装施工工法》

获省级工法认定。

通衢大道连民生!“装配式轻型化桥梁”再出圈

面对项目需要上万立方米的预制构件,

如何实现精准高效“拼装”?

项目团队为每块桥梁构件配件

都印上了二维码“身份证”,

含基本情况、生产流程及安装信息等,

工人只需用手机扫码,

便可解析学习并快速进行现场作业。

同时,项目团队利用BIM三维模拟技术,

对装配式构件施工进行优化,

施工前对各道工序及标准层吊装的

每一个步骤进行精细化仿真,

查找可能存在的施工碰撞并加以优化,

确保吊装过程科学有序,

构件拼装快速精准。

通衢大道连民生!“装配式轻型化桥梁”再出圈

安全护航

聚力品质建造

项目团队坚守“安全+质量”双防线,

为项目安全高效建造保驾护航。

品质建造方面,

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

建立11个试验功能室,

具备11大类69项检测功能,

紧盯控制进场材料质量,

实行全过程成品检测,

全面控制工程建设质量。

通衢大道连民生!“装配式轻型化桥梁”再出圈

同时,定期进行质量三检、实测实量等,

建立样板引路、过程巡查与验收、

旁站监督与成品保护、

混凝土强度预警等制度,

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中建安装作为主参建单位

获评“江苏省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通衢大道连民生!“装配式轻型化桥梁”再出圈

安全管控方面,

严格执行月检查、周巡查、日检查,

应用中国建筑智慧安全平台、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等APP,

多方联动建立安全管控“双平台”,

构建智能化安全管理模式;

在项目吊装作业颇多的情况下,

项目始终按照吊前安全条件验收、

“吊装令”签发、吊装专家现场把关、

安全员现场监督、监理旁站等程序,

实现预制构件吊装全过程安全控制,

保证各类构件吊装安全。

开工以来,项目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获评“江苏省级平安工地”,

以安全生产硬实力提升履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