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神奇了!沙地家家养蚕的那些事儿……

作者:钱塘新区报

养蚕,沙地人称作“看蚕”,在沙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乾嘉年间,因江道改流,原属海宁的赭山、南阳、河庄、乐园一带,并入南岸沙地,并改隶萧山。此处历来种桑养蚕,有“九里杏花十里桑”之称。受其影响,沙地均事蚕桑。自开春起至秋叶落,处处桑树油绿,家家蚕事繁忙。

太神奇了!沙地家家养蚕的那些事儿……

看蚕人家,均有桑园。池沿屋边,植满桑树。早期的桑树品种,为火桑、湖桑、青桑、望海桑、红顶桑等,均属乔木桑、高干桑。桑苗培植,多用枝条垂压法,即用竹钩挂住旁生枝条,使之逐渐接近地面,至冬季压土,来春便生根发芽,可剪开移栽别处。

压条培植的桑树,不生桑葚,不开花。树高约两米时,主干“断梢”,则枝叶纷披,采桑甚便。如以籽播,于立夏时节采撷紫熟桑葚,用稀泥水搓散籽粒,连水浇于地面,至秋季即长苗尺余。但这是“草桑”,尚需嫁接成“糯桑”才可喂蚕。各家桑叶,总体自给。或有余缺,则由中介调节。中介者称作“桑主”,桑主一般路边桥堍搭棚拢市。早晨,桑叶有余之户陆续挑来,需求之家前来购买,桑主则过秤作中。成交后,桑主按总额抽取头钱。

蚕籽,以外来为主,称“来路籽”,多由(当时)嵊县蚕农前来走村串户兜售,也有蚕桑研究机构推行的改良种。部分农家自备“土籽”:春蚕作茧后,留一定数量作种。约十余日,茧破出蛾,雌雄均等,相遇即交;后,雄者衰竭而死,雌者即刻产卵。

承卵以纸,每蛾所产两百余粒均匀密布,一一黏于纸上,无一粒堆积。产卵既毕,即在每张蚕籽四边夹上竹条,悬挂于通风避日处,并忌烟火、桐油等异味。至腊月十二,祭祀蚕神,取下蚕种,用盐水浸泡十二昼夜,至腊月二十四捞起,用微火烤干,此称“蚕浴”。经浴,劣种自死。然后储藏于箱匣,使之不透风,不受潮,直至清明取出孵化。

太神奇了!沙地家家养蚕的那些事儿……

桑树吐出新叶,蚕妇开始“催青”。先将蚕籽张挂于室内通风处,待蚕籽转绿,即用手巾包裹焐于胸背之间,是为“焐籽”。经两三天,蚕苗出壳如蚁,即以鸡毛掸入小匾,养于无风而通气的朝南蚕室。喂养幼蚕的桑叶,需细如烟丝。切叶时,使用麦草砧,不损刀。摘下的桑叶,储存于瓮,不易干枯。

俗称蚕眠为“幼”。自出种至头幼、二幼、三幼、大幼,直至上簇作茧,约一月。幼蚕渐长,予以分扁而一层层叠于蚕架之上,称之“动蚕架”,意为由此进入蚕事忙季。至于幼蚕需炭火保暖,壮蚕需明亮通风,蚕座需疏密适中,饲蚕勿用雾叶、露叶,以及加网除沙,提青促幼,围帘上簇等,均属常事。其间多有技巧,比之桐乡、海宁,略逊一筹。

太神奇了!沙地家家养蚕的那些事儿……

蚕茧收起后,一般直接挑到附近街镇的茧行出售。坎山、头蓬是较大的茧市,有众多的茧行。也有自家缫土丝者。缫土丝,需剥去蚕茧外围丝绵,然后摆一篾笼灶,一丝车。用文火烧烫灶镬之水,放入一把茧,即以长筷搅拌,使茧泡软,脱去胶质,漂出丝头。

再将七八个丝头抽出提住,粘成一股,穿过丝车的控丝阀,搭于转架上,脚踩丝车,丝条逐渐抽出。镬内茧完之后,又抓一把搅拌,将丝头添接于轮,继续踩车。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从轮架上将整匝的丝取下,扎成一绞。穷日之力,一人可缫丝一斤左右。土丝去胶未尽,且粗细不均,大多出售,少数人家请腰机师傅织成土绸。土绸又厚又硬。

看蚕人家普遍祭祀蚕神,称之为“蚕花娘娘”。除蚕浴时祭祀,一般还要祭祀两次:一次在幼蚕出苗之后、头眠之前,祈求“蚕宝宝”顺利成长;再一次是在成蚕“上山”之时,祈求蚕茧丰收。祭品一般为两盅酒、一块肉,焚香点烛,揖拜祈求。有的还要加供一碗豆粥,祭毕,在豆粥上盖一片肉,置于舍顶喂老鼠,因老鼠是养蚕的大敌,以此祈求老鼠不要伤害“蚕宝宝”。

太神奇了!沙地家家养蚕的那些事儿……

旧时,看蚕期间,忌人来往,有的甚至闭门谢客,虽亲戚朋友也拒不招待,以免冲克蚕神,传染蚕病,称“蚕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江浙蚕丝业普遍陷于绝境,沙地大面积毁桑种粮。之后无较大起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扩大种粮面积,桑园全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发展副业,河庄等围垦地区种桑养蚕,至八十年代中期萎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