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著名作家苗勇:恒心与坚守铸就《剑煮红颜》

作者:中国企业报

  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剑煮红颜》,作者赵剑锋用诗意化的语言为65名中国古代女性画像,匠心独运,形象逼真。全书共七个章节,文字优美,个性彰显,刻画到位……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女性的美与力量。女人是绵延社会的母体,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女性美是孕育、滋养、宽容、涵蓄、扶助和挚爱的美,是阴柔的至美,是土地盼望丰收果实时的慈爱、滋养、柔润。

  《剑煮红颜》里,不仅有四大美人、秦淮八艳,也有公主皇后和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皆是历史津津乐道之人,在历史的当口,或停留翻飞,或高蹈升华,或以慈悲美化社会人心,或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气,或以灵慧增加人间色彩,或以和平创造大众福祉,成为历史的回响。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慈悲、忍耐、智慧和和平。

  ——作者的恒心与坚守。

  读《剑煮红颜》,对古人所造“恒”字有了更深透的理解。一“忄”,一“亘”,喻示在心中亘古不变。诗人、作家、纪录片导演赵剑锋从2005年开始酝酿,2023年结集出版,历时18年,用后记中的话:“写作时间跨度之长,常常令自己生厌。断断续续,写写停停,就像一匹散落草原的瘦马,不慌不忙,吃饱了走两步,饿了又啃几口,不争朝夕,也不争春秋,只享受这片草原带来的惬意与快感”。

  我深知这是诗人的肺腑之言,也同感他写书之艰难。正如著名诗人熊焱所说,“这本书的难度在于是一种‘受限的写作’,需要收集资料和考证典籍,且不能颠覆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约定俗成的美学价值”。

  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曾说,“一个作家的伟大与题材本身无关,只和题材能触动作者的程度有关”。一定程度上作者的情感和温度决定作品的高度。诗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人生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生经历多少事?写什么?怎样写?至少需要掌握了解每个人物的所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每个人物要刻画得栩栩如生,仅对人物了解还不够,还得“吃透”。这样才能对人物的言行生情,甚至感动。其工作量我只能用一句四川人常说的“妈吔!这不累死人啊!”。怎一个漫长的过程,非要有《荀子、劝学》中“锲而不舍”的精神。

  诗人在新书分享会上讲过一个故事:2006年遇到刚从大学毕业来单位实习的曾瑞虹同学,在听说了诗人的创作计划,主动承接收集相关资料的繁琐任务,直至她去了新单位,仍在按写作框架添置背景资料。如今瑞虹的孩子快上中学了,诗人怀中这个的“孩子”才即将临盆”。

  故事虽小,却充分体现作者的毅力、意志力、专注力,真可谓“时间砥砺信仰,岁月印刻初心”。

  《剑煮红颜》是为数不多的我能读完的散文诗集,除了对好友的认同,诗人以执着和坚守,游刃有余地表达对各个人物的喜爱和思考,使读者身临其境,也使我读之欲罢不能。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唐代张祐),人物形象个性化,描写刻画入微,是靠时间、耐心和专注“堆”出来的。诗人在对人物生平事迹“烂熟于心”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尊重历史评价,个性化的刻画升华。

  与成都深度相关的卓文君和薛涛,诗人花费了最多时间与精力。诗人结合在成都生活30多年的经历,翻阅了大量典籍资料,甚至相关影视作品,深入了解其人生轨迹和经典事迹。据诗人介绍,虽在10多年前完成了卓文君与薛涛的创作,又在成书前进行二次打磨,“最初的创作个体情绪化比较浓,十几年后再看,有些犀利、主观的情绪已经平复下去,再把现在的认知融入进来,结合了历史的综合因素,也更注重情绪的控制和表达”。写卓文君时,剑锋抓住她与司马相如的相对关系,一首《私奔给夜色看》再现了两人之间跌宕而细腻的感情”;写薛涛时,聚焦浣花溪和薛涛笺这两样更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风物:“万里桥边女校书,在寂静的倾听里放声大哭……“干旱的大唐,源于一滴水的思考,这滴水照映着锦江边的夜空。”

  ——行文的独到与匠心。

  唐代王土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运”。《剑煮红颜》之所以受读,就是作者匠心独具,方成精品。

  一则是散淡随意中有章有法。

  记叙、抒情、评论、批判,人生的一个切片,结合人物的一生的综合写作,历史的一个截面,将相关人物糅杂在一起的全面铺陈……看似东突西撞的文字,实则按照时间顺序的脉络,进行人物站位,历史当下未来结合,时间空间交错,勾勒出来一幅诗意书写的女性世界和文化图景。

  采用公文写作手法写秦良玉,每部分一个总结式标题;写樊梨花不思不想不结合写,不写人而写“点将台”“火焰山”“鸣沙山”;写嫦娥记广寒宫,曰:《月中记》……

  虽然书中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或“闭月羞花”“雁落鱼沉”,或“惊天动地”“彪炳史册”,诗人却既能沉得进去,以平视的姿态,平静细腻的笔调,描写人物日常的悲喜、人生功过;又能跳得出来,在描述视揉进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这是此书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核心密码。

  “荷叶田田,荷花翩翩”,是“何仙姑”还是“荷仙姑”这都不重要,总之《持荷》的人已飞身入天;董小宛,“她爱才子,但才子是有毒的花,开在悬崖的风景,只有断脖式的仰望”。千金公主“男人是一道药引,千金公主用过,武后继续服用,药入三寸肌肤”;方春公主“眼前的一滴清泪,才是今夜唯一的亲人”……

  这些历史中的圣人神人高人,也是诗人眼里可爱可怜的普通人。

  二则是行云流水的诗性品格。

  《剑煮红颜》以其诗情、诗意、诗象、诗味、诗境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充满诗性的艺术形态。作者以自身的诗情画意,点燃了其笔下一个个独居光亮的人物的身上的火焰,表达时间因果和人物关系,世间印象和现实真实;以机趣、意境、哲理之美,引发读者联想补充,获得创造性的阅读欣赏体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启发。

  岭南“圣母”冼夫人,“她历经梁、陈、隋三朝十帝,始终秉持唯用一好心,护国佑民,成为岭南人民的主心骨”;穆桂英“穆柯寨的寨子不大,刚好装下半个宋朝。穆桂英的本事不大,刚好救下整个宋朝。穆柯寨的山,心里装着一个缤纷的世界。穆柯寨的水,身披万丈阳光。穆柯寨的花草树木,各有各的活法”;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风往北吹……,风往南吹……,风不停的吹……”;赵姬“望一眼蓬勃的初恋……,望一眼八百里洞庭……望一眼手中的国家”……

  三则是灵动优美的语言。

  诗人独到的思诗之语,对人物精妙的解构,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世界——融于浓厚的抒情之中的,富含哲理与情趣的智性诗歌的语言,使读者感知汉语声韵之美、图案与线条之美的同时,感受视觉与灵魂的撞击。

  骊山老姥“骊山有两处法门,一个是进山的路,一个是下山的道。进进出出的,只不过是人间往来的风;王聪儿“莲花失去水分,宛如凝结干涸的血脉”,“帝王好博戏,博的是闲情逸致的独趣。迟昭平博戏,博的是老百姓的一条活路”……

  书中出现的古诗词,与现代散文诗形成互文呼应,展现作者相当深厚的文言功底。女娲娘娘是大地之母,创世之神,诗人一句话概括:创造:给世界一个满意的眼神。文成公主为藏汉友好做出巨大贡献,作者只用一个字“桥”,深刻地表达了创作意图。

  诗人对诗歌天生的“拿捏感”,自如地调兵遣将、排列组合,将真实的历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充满个人认知的文字书写。“鹊桥崔嵬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牛郎织女的思念“仿佛是一枚邮戳,幽幽墨香,烙下阵阵相思,奔赴未知的征途”。醉打金枝的升平公主“贵为金枝的人,正如蝴蝶为花打开的伞,即使有风雨的经过也会收藏一片馥郁的馨香”。还有人们熟悉知祝英台《双飞或羽化成蝶》“蝴蝶是我,命里双飞的不是我;翅膀是我,卷起风暴的不是我”,鸳鸯蝴蝶只是梦一场;又如白娘子“娘子姓白,也可以不姓白,她的姓氏是随机的,不问青红皂白”等等。

  再则是对散文诗文本写作的再探索。

  在《剑煮红颜》中,诗人将历史人物‘翻译’成诗意化、文学化的现代语言,来重新表达和描述这些女性形象;在张力上自由发挥的长句子,意境上的画龙点睛,诗一样的短句,在《剑煮红颜》书里彼此呼应,联动着诗人的奇思异想。

  在创作“九件寒衣”时,歌剧的意境、民歌的调式、有比修辞的介入,构成了大开大阖的想象空间;在《刀锋与琴弦》中,一句“荔枝正在赶路”生动夺目,将人带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古诗意境与历史场景;而“刀锋”与“琴弦”的刚与柔,既是贵妃经历盛宠、承受灾祸的两面性呈现文本美学的映照,也是诗人兼具了锋利与缠绵、叙事与哲理的文风的个性书写。

  作者的后期作品,厚重、内敛、理趣,集中使用数字小标题,短中见长,长中见短。《烽火台积攒的笑声》分了7节,以极其微观的视角来还原宏大而悠长的历史画面,将叙述与情绪巧妙融合。

  《剑煮红颜》无疑是一部作者用心灵淬炼的非常完美的作品,作者通过散文诗形式描绘一幅幅由远古奔征而来的绝世画面,应证着他全身心着力抒写的“红颜世界”,达到了形神具一的完美契合,合成了一道美而且足的风景。

  每一个在世间活出自己独特一生的女人都是有独特韵味的美人,每一个视女人为世间独特风景线的男人也真正的男人;岁月从不败美人,岁月也垂爱真心爱女人的男人。(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