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作者:平安朝阳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但把“细”做进每一件事情中却不简单,在北京公安队伍中,有人为它栉风沐雨,笃行不怠;有人为它十年如一日,步履坚定;有人为它穷尽手段,也无怨无悔......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今天的故事来自于三位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一季上榜人物,让我们听听他们在工作中是如何“抠”细节的。

他说,细一点幸福多一点

崔龙是延庆分局交通支队八达岭中队中队长,负责维护长城脚下的交通秩序。在这里,“世界级的景点”意味着“世界级的挑战”——每到节假日和暑期旅游旺季,游客如潮水般涌来,车辆如长龙般排起。

“景区拥堵的情况,给游客带来出行不便。”这也像一块石头堵在崔龙的心中。

他尝试过在景区入口分流引导,也试过提前几个红绿灯设置其他停车场引导牌,但拥堵现象依然严重。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一次他乘坐公交时,不经意间看到一位小朋友玩的一款游戏:不同方向的小兵们移动到中心交汇处时会被短暂隔离停留,再交叉分流。这不禁引发他的思考:“景区的堵车是不是也可以这样隔开、分流?”

顺着这个想法,崔龙与同事们研究疏堵方案,他们将堵塞情况、发生原因逐一明列,再结合景区实地,最终总结出了“中心隔离,远端分流”的交通措施,大大减少了扎堆堵车的情况。

并且,他还建议景区管理部门,协调了临时停车场,推行了多元化收费方式,让游客的回家的路途也更加顺畅。如今,游客们返程比过去缩短了2个小时。

崔龙的细致在于他不仅有发现问题的眼睛,还有时刻将为民服务放在心头的思考。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西拨子环岛是八达岭景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经过环岛后,因为没有标识提醒,再加上容易与相邻道路混淆,使群众经常驶错出口。有的司机频频停车问路,也导致这里成为了拥堵的高发点。

“难道就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吗?”走在路上,崔龙也不断思考着......

一次,他在经过一处施工路段时,看见正在作业的公路划线车辆,一个想法瞬间闪进他的脑海中:“可以在道路上画出两条路段的地面引导标识啊!”

后来,在崔龙的协调和建议下,有关部门在环岛的路面上施划了“八达岭方向”和“进京方向”的地面引导标识。清楚明了的指示,让途经西拨子环岛的车辆立刻分清了方向,不再驶错出口。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多年来,崔龙一直守护着八达岭长城的游客和交通安全。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都有他的身影。崔龙总说:“平常的小事,关系着群众的出行,只要我多看一眼,多注意一点,多思考一些,就能为群众提供更多安全和便利,这样把小事当作大事干是我最高兴的事。”

当夜幕降临,长城灯光闪耀时,崔龙头顶的警徽格外明亮,那就是他守护群众平安出行的不变誓言。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他说,细一点才安全

在全市加油站安全监管岗位上,有一个被广为称道的名字——“百科全叔”肖喜林。他不仅以工作细致著称,更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标杆。

2013年,肖喜林被调任到加油站安全监管岗位,作为初踏入这片战场的“新兵”,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夜以继日地啃下了一本又一本的法律法规,用脚步丈量了全市近千座加油站,他的足迹遍布16个区,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对安全的追求和承诺。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如今,他早已成为了加油站安全监管的专家。加油站的名称、隶属企业、所在位置,他都烂熟于心,全市加油站站长和地区油站经理的姓名和加油站的特点,他如数家珍。

他自信满满地说:“哪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哪里容易出现隐患问题,我都一清二楚。”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肖喜林之所以能迅速成为加油站安全监管的专家,除了坚韧的钻研精神,还有他对细节的敏锐感知。他知道,在加油站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次他在和一处加油站员工共同复盘工作时,发现该加油站台账有一细微之处不完善。于是,他开始翻阅该加油站历年台账及制度文件,随后又发现了安全员值班制度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肖喜林当即与加油站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严明其违规之处,责令整改。

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敏感捕捉,让他在工作中能够快速发现安全隐患,避免危险的发生。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此外,肖喜林还有随身携带的“宝贝本子”,他将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凝练在本子的第一页上:“身在加油站,更要加油干!”本子上详细、清楚地记录着他的每日行程安排和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字一句中彰显着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年后,老肖就要退休了,他动情地说:“剩下的三年,我想继续巡查、继续奔跑,力争消除每一处安全隐患,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为首都经济发展贡献点力量。”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在保障加油站安全监管的岗位上,让眼睛看得再细一点,让工作做得再细一些。”肖喜林将执着的坚守,转化为对这座城、对群众深沉的爱,他用岁月书写了一名首都公安内报民警的忠诚答卷。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他说,细一点是责任

2014年7月,刚踏出公安大学校门的魏文盾被分配至西城分局。四年后,他成为了福绥境派出所的打击办案队成员。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岗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让他深刻认识到,决定案件进程的是证据,而发现证据的基础在于对细节的敏锐洞察。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加入打击办案队的第三个月,魏文盾迎来了他的首个主责案件。那个夏天,辖区内连续发生多起电动车电池被盗案件。犯罪嫌疑人总是选择在深夜、偏僻暗角作案,手法老练。

他通过探头逐一查看可疑的拐角,一帧一帧地辨别,仔细查找嫌疑人作案线索。经过半个月的不懈努力,成功锁定了一名嫌疑人的位置,并顺藤摸瓜一举打掉了一个专门盗窃电动车电瓶的犯罪团伙。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2019年初,魏文盾被选调至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工作。这位“外表沉稳、内心敏锐”的重案刑警凭借对案件的敏感直觉和对线索的细致剖析,参与破获了众多重大案件,战友们还给他起了个昵称——“细节王”。但在魏文盾看来,抓细、做细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要求,更是对重案工作的敬畏。

记得有一次,重案组接到一起难度较高的刑事案件。乍看之下,破案线索无迹可寻。但是屋内角落里一个物品引起了魏文盾的警觉:这个物品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顺着这个线索,他迅速组织力量展开调查,查找梳理了大量线索,对照每一个数据,研究每一条信息,最终找到了关键证据,把嫌疑人成功抓获,让正义得以伸张。

魏文盾的这种直觉来自于他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更来自于他对细节的敏锐把握。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五年重案生涯,不仅锻炼了魏文盾的办案能力,更让他深刻体会到细致不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他坚信细一点,再细一点,不放过一丝一毫线索,定能让正义更早、更快地到来!

“抠”细节?那得听听“细节控”们怎么说

从一名普通民警到

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一季度上榜人物

我们在三位“细节控”的故事中

看到了对“细致、精致、极致”的生动诠释

但凡大事,必作于细

拥有匠心,才出巨匠

正因为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深耕细作

才让平安北京开出安全稳定、和谐繁荣的花朵

所谓的高手,就是把事做细!

来源:内保局、延庆分局、西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