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作者:平安朝陽

老子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但把“細”做進每一件事情中卻不簡單,在北京公安隊伍中,有人為它栉風沐雨,笃行不怠;有人為它十年如一日,步履堅定;有人為它窮盡手段,也無怨無悔......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今天的故事來自于三位2024“北京榜樣·最美警察”第一季上榜人物,讓我們聽聽他們在工作中是如何“摳”細節的。

他說,細一點幸福多一點

崔龍是延慶分局交通支隊八達嶺中隊中隊長,負責維護長城腳下的交通秩序。在這裡,“世界級的景點”意味着“世界級的挑戰”——每到節假日和暑期旅遊旺季,遊客如潮水般湧來,車輛如長龍般排起。

“景區擁堵的情況,給遊客帶來出行不便。”這也像一塊石頭堵在崔龍的心中。

他嘗試過在景區入口分流引導,也試過提前幾個紅綠燈設定其他停車場引導牌,但擁堵現象依然嚴重。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一次他乘坐公交時,不經意間看到一位小朋友玩的一款遊戲:不同方向的小兵們移動到中心交彙處時會被短暫隔離停留,再交叉分流。這不禁引發他的思考:“景區的堵車是不是也可以這樣隔開、分流?”

順着這個想法,崔龍與同僚們研究疏堵方案,他們将堵塞情況、發生原因逐一明列,再結合景區實地,最終總結出了“中心隔離,遠端分流”的交通措施,大大減少了紮堆堵車的情況。

并且,他還建議景區管理部門,協調了臨時停車場,推行了多元化收費方式,讓遊客的回家的路途也更加順暢。如今,遊客們返程比過去縮短了2個小時。

崔龍的細緻在于他不僅有發現問題的眼睛,還有時刻将為民服務放在心頭的思考。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西撥子環島是八達嶺景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經過環島後,因為沒有辨別提醒,再加上容易與相鄰道路混淆,使群衆經常駛錯出口。有的司機頻頻停車問路,也導緻這裡成為了擁堵的高發點。

“難道就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嗎?”走在路上,崔龍也不斷思考着......

一次,他在經過一處施工路段時,看見正在作業的公路劃線車輛,一個想法瞬間閃進他的腦海中:“可以在道路上畫出兩條路段的地面引導辨別啊!”

後來,在崔龍的協調和建議下,有關部門在環島的路面上施劃了“八達嶺方向”和“進京方向”的地面引導辨別。清楚明了的訓示,讓途經西撥子環島的車輛立刻厘清了方向,不再駛錯出口。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多年來,崔龍一直守護着八達嶺長城的遊客和交通安全。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都有他的身影。崔龍總說:“平常的小事,關系着群衆的出行,隻要我多看一眼,多注意一點,多思考一些,就能為群衆提供更多安全和便利,這樣把小事當作大事幹是我最高興的事。”

當夜幕降臨,長城燈光閃耀時,崔龍頭頂的警徽格外明亮,那就是他守護群衆平安出行的不變誓言。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他說,細一點才安全

在全市加油站安全監管崗位上,有一個被廣為稱道的名字——“百科全叔”肖喜林。他不僅以工作細緻著稱,更以堅持不懈的精神成為了這個領域的标杆。

2013年,肖喜林被調任到加油站安全監管崗位,作為初踏入這片戰場的“新兵”,為了盡快熟悉業務,他夜以繼日地啃下了一本又一本的法律法規,用腳步丈量了全市近千座加油站,他的足迹遍布16個區,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對安全的追求和承諾。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如今,他早已成為了加油站安全監管的專家。加油站的名稱、隸屬企業、所在位置,他都爛熟于心,全市加油站站長和地區油站經理的姓名和加油站的特點,他如數家珍。

他自信滿滿地說:“哪家管理得井井有條,哪裡容易出現隐患問題,我都一清二楚。”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肖喜林之是以能迅速成為加油站安全監管的專家,除了堅韌的鑽研精神,還有他對細節的敏銳感覺。他知道,在加油站這樣的複雜環境中,一點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發不可挽回的後果。

一次他在和一處加油站員工共同複盤工作時,發現該加油站台賬有一細微之處不完善。于是,他開始翻閱該加油站曆年台賬及制度檔案,随後又發現了安全員值班制度落實不到位等情況。肖喜林當即與加油站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嚴明其違規之處,責令整改。

正是這種對細節的敏感捕捉,讓他在工作中能夠快速發現安全隐患,避免危險的發生。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此外,肖喜林還有随身攜帶的“寶貝本子”,他将對自己的高标準高要求,凝練在本子的第一頁上:“身在加油站,更要加油幹!”本子上詳細、清楚地記錄着他的每日行程安排和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一字一句中彰顯着他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

三年後,老肖就要退休了,他動情地說:“剩下的三年,我想繼續巡查、繼續奔跑,力争消除每一處安全隐患,用實際行動為老百姓多做點事情,為首都經濟發展貢獻點力量。”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在保障加油站安全監管的崗位上,讓眼睛看得再細一點,讓工作做得再細一些。”肖喜林将執着的堅守,轉化為對這座城、對群衆深沉的愛,他用歲月書寫了一名首都公安内報民警的忠誠答卷。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他說,細一點是責任

2014年7月,剛踏出公安大學校門的魏文盾被配置設定至西城分局。四年後,他成為了福綏境派出所的打擊辦案隊成員。

這是他夢寐以求的崗位,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讓他深刻認識到,決定案件程序的是證據,而發現證據的基礎在于對細節的敏銳洞察。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加入打擊辦案隊的第三個月,魏文盾迎來了他的首個主責案件。那個夏天,轄區内連續發生多起電動車電池被盜案件。犯罪嫌疑人總是選擇在深夜、偏僻暗角作案,手法老練。

他通過探頭逐一檢視可疑的拐角,一幀一幀地辨識,仔細查找嫌疑人作案線索。經過半個月的不懈努力,成功鎖定了一名嫌疑人的位置,并順藤摸瓜一舉打掉了一個專門盜竊電動車電瓶的幫派。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2019年初,魏文盾被選調至分局刑偵支隊重案隊工作。這位“外表沉穩、内心敏銳”的重案刑警憑借對案件的敏感直覺和對線索的細緻剖析,參與破獲了衆多重大案件,戰友們還給他起了個昵稱——“細節王”。但在魏文盾看來,抓細、做細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要求,更是對重案工作的敬畏。

記得有一次,重案組接到一起難度較高的刑事案件。乍看之下,破案線索無迹可尋。但是屋内角落裡一個物品引起了魏文盾的警覺:這個物品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順着這個線索,他迅速組織力量展開調查,查找梳理了大量線索,對照每一個資料,研究每一條資訊,最終找到了關鍵證據,把嫌疑人成功抓獲,讓正義得以伸張。

魏文盾的這種直覺來自于他多年的工作經驗積累,更來自于他對細節的敏銳把握。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五年重案生涯,不僅鍛煉了魏文盾的辦案能力,更讓他深刻體會到細緻不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責任。

他堅信細一點,再細一點,不放過一絲一毫線索,定能讓正義更早、更快地到來!

“摳”細節?那得聽聽“細節控”們怎麼說

從一名普通民警到

2024“北京榜樣·最美警察”第一季度上榜人物

我們在三位“細節控”的故事中

看到了對“細緻、精緻、極緻”的生動诠釋

但凡大事,必作于細

擁有匠心,才出巨匠

正因為他們對公安工作的深耕細作

才讓平安北京開出安全穩定、和諧繁榮的花朵

所謂的高手,就是把事做細!

來源:内保局、延慶分局、西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