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作者:上海徐汇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在徐汇区,“去公园里听一场音乐会”成为不少市民的一种“新习惯”,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盛名已久,襄阳公园“梧桐音乐会”的品牌知名度也日渐响亮。“公园+”文化,让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让市民转身便可遇见“诗与远方”。这两个文化品牌,立足于徐汇跨界融合、时尚多元的城区气质和底蕴深厚的海派文化特色,串联起万般美好,让徐汇“音乐街区”的美名深入人心,也让徐汇区的文化软实力与日俱增。

“双园联动”

打造户外绿地视听盛宴

星期音乐会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2024年3月30日,徐家汇公园在盎然的春意中迎来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刻。当天,这里举办了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第20周年、500期演出,这场演出不仅是徐汇区“城市美育日”的主题活动,也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实践基地的一次集中展示。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作为全市首个公益性绿地公园音乐会,二十年来,每个春季和秋季的星期六下午,“星期音乐会”都会如期“赴约”,为市民奉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品质主题音乐会,至今已累计惠及超过150万人次。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 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全国特色文化活动、全国文化馆文化志愿服务最佳惠民项目、2021年度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创新案例等荣誉称号,已成为沪上的一张公共文化名片与社会大美育的常青阵地,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载体。

梧桐音乐会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位于上海音乐学院对面的襄阳公园,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从去年“五一”首次尝试“梧桐音乐会”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多次,也为自己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忠实观众。在这里,上音学子在这一方舞台得以成长成才,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市民群众也在满目翠绿中,享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滋养。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星期音乐会”与“梧桐音乐会”都是徐汇区“公园+”文化探索实践的重要成果。以公园为载体,将文化艺术融入公共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音乐演出。这样的尝试不仅让音乐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也展示了徐汇区在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创新和努力。

“链接美好”

共同塑造城区独特气质

音乐会品牌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场视听盛宴,还链接起万般美好,以美美与共的“共同奔赴”,把徐汇区的人文气质烘托得更加鲜明。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星期音乐会”与“梧桐音乐会”凭借上海音乐学院的卓越资源,吸引学生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这里培育了韩蓬、常石磊等杰出音乐人,他们成名后仍回归舞台,用名人效应推动文化艺术普及,让市民通过专业演出领略艺术之美。

20年的品牌培育,让“星期音乐会”也逐步发展成社会组织成长发展的平台,与徐汇区“艺享徐汇”公共文化配送平台中近百家音乐类配送主体合作,根据市民的实际文化需求,提供演出、艺术导赏、培训、特色活动等配送项目,建立起供需对接的机制,扩大了公共文化受益面,让市民欣赏到更多更丰富的音乐演出。

夜览·享读|在公园听一场音乐会是怎样的感受?

“星期音乐会”与“梧桐音乐会”是上海城市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徐汇区积极探索艺术对增进人民福祉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公共空间和文化服务的品质提升,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深化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开展系列音乐主题活动,传递与展示街区文化内涵,延续城市文脉、丰厚城市底蕴,让市民游客感受“爱乐之城”的魅力。据悉,徐汇区将继续依托公园音乐会文化品牌,深化社会美育工作,让音乐成为连接市民情感的纽带,让艺术成为提升城市气质的重要力量。

文稿:徐汇文旅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