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作者:冷炮历史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公元前208年,安条克三世的塞琉古军队仍在急速向东,誓要重振亚洲内陆的分离地盘。但与先前的波斯或帕提亚叛军不同,下个对手虽孤悬于阿富汗山区的巴克特里亚,却也是希腊人比例最高的地方利益集团。

因此,双方在阿里乌斯河的交战,就成为两支希腊军队的异域相撞。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塞琉古帝国衰落 促成巴克特里亚本地集团的分离

早在公元前247年,原为总督的狄奥多图斯宣布独立,将巴克特里亚省剥离出塞琉古帝国。彼时,大王安条克二世正处焦头烂额之际。不仅在叙利亚南部的战争中败给埃及托勒密王朝,还在北面遭遇凯尔特蛮族入侵小亚细亚半岛。由于连年战争,他不得不向东方各省征收超额赋税,并要求动员更多部队替自己填坑。结果便是封疆大吏们的争相背叛。例如稍后被蛮族占据的帕提亚省,也是在这一年决定自行其事。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巴克特里亚的希腊殖民者 多为原先的雇佣兵部队

不过,背靠兴都库什山的巴克特里亚,在地缘方面要更加优越,不像帕提亚容易被游牧蛮族轻易夺取。当地的希腊定居者,源自为波斯帝国或亚历山大大帝服务的雇佣兵。在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结束后,纷纷被遣散到这类偏远区域肩负屯田戍边。只不过在各城市新建之初,他们仅能在新家园充当二等公民角色,服从于数量更少的马其顿驻军。直至继业者战争爆发,压在头顶的一等人纷纷西调,才得以十分幸运的坐享其成。甚至能在乱世中,成为受波及最小的区域之一。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化城市复原

在新的战争降临前,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已享受过数十年相对和平。一方面是借用先进技术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两天和果园。另一方面又是东西方交通要冲,能够凭稳定预期吸引四方商贾光临。故而城市化人口发展迅猛,经济条件非常优渥,更让周遭的本地部落选择心悦诚服。最后,相对特殊的人文环境,还造就出截然不同的军事文化。除负责防御城池的普通公民兵,贵族精英都选择骑马作战,并且在装备、技巧等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希腊化王国。尽管有过权臣篡位事变,把原先的君主狄奥多图斯二世轰下台,但整个基本盘依旧相当牢固。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篡位者欧喜得莫斯 原是前任国王的妹夫

公元前209年,安条克三世远征的消息已传至当地,让上位不久的欧西德莫斯大感情况危急。显然,只要帕提亚的阿尔萨斯家族支撑不住,自己的地盘必将沦为下个目标。其次,巴克特里亚军队并无训练马其顿方阵,很难靠步兵间的对线扛住强敌。若再考虑到很多城镇规模有限,并无针对大型攻城器械的防御设计,怎么看都无法在传统模式下维持胜率。为今之计,只有寄出骑兵优势,尽可能将远道而来的王师阻挡在界外。等到对方因补给困难而心生退意,又能靠外交偓佺争取来发展窗口期。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独特的环境 让巴克特里亚希腊人非常倚重骑兵

正因如此,当塞琉古军队的各分支由伊朗北部接近,巴克特里亚的万名骑兵已在阿里乌斯河畔严阵以待。但过于浩大的声势,必然躲不顾对方斥候的敏锐观察。安条克自知从正面硬冲损失较大,索性在天黑前选择稍稍后撤,到临近城镇安顿主力步兵。自己则亲率2000多名精锐骑兵,在后半夜悄悄折返回河边,准备借助夜幕掩护完成强渡。虽然身边可能还有一些轻装散兵或近卫军步兵跟随,但他们在即将发生的战斗中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好在巴克特里亚人也疏于防备,为保护战马而返回远方营地休整,从而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欧喜得莫斯的部队 以精锐的铁甲骑兵为核心

次日凌晨,欧西德莫斯在睡梦中被惊醒,方才获悉有塞琉古军队渡过阿里乌斯河。当他亲率巴克特利亚骑兵赶到现场,甚至没时间展开作战队形,就直接向眼前的安条克发起攻击。尤其是人马具装的铁甲骑兵,在当时的希腊化列国中还不常见,因而被组建者寄予厚望。可惜,古典时代的马匹承载能力有限,过于严实的护具又十分沉重。以至于影响到冲锋速度,只能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接近目标。安条克左右却皆为顶级精锐,自小按纯正的马其顿贵族传统训练,对于如何在马背上肉搏颇有心得。故而在与缓慢的铁甲单位近身后,非但没有显出颓势,反而在不利情况下打的有来有回。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塞琉古与巴克特里亚的骑兵对冲

不过,巴克特里亚人毕竟有绝对数量优势。随着骑兵战在河畔持续,更多人策马赶到现场增援。他们会用经典希腊战术,不断以中队单位发起进攻。塞琉古人刚击退一批对手,接着又要面对另一组人的连续冲锋。大部分人在激烈中倒下,安条克三世的坐骑都被乱刀砍死,本人更被直接打掉几颗牙齿。但依旧拼命坚持,利用每一轮交锋的短暂间隙重组队列,继而向新来者策动反冲击。不知不觉中,他们让大部分敌军把吸引放到自己周围,忽略掉阿里乌斯河对岸的其他情况。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激战中 安条克本人都险些命丧当场

很快,战场上的攻守双方发生逆转。原来,安条克在战前特意将一支预备队留在原地待命。在自己身边2000人即将损耗殆尽之际,突如其来的增援开始从侧面和背面向巴克特利亚人发难。由于先前战斗过于激烈,欧喜得莫斯的部下正处混乱阶段,根本没机会重新组织应对。那些装备沉重的铁甲骑兵,更是在无助中损失巨大。随着大批本地精英血洒沙场,其余人也纷纷选择逃离现场。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在预备队抵达后 塞琉古骑兵扭转了战场局势

虽然赢得阿里乌斯河之战,塞琉古军队的损失却并不算少。阵亡的近1250名骑兵,大都来自贵族家庭或附庸国精英,其代价远胜过普通公民兵凋零。但功亏一篑的巴克特里人无疑消耗更大,至少有2500名铁甲骑兵长眠于本省边境。欧喜得莫斯只能逃回首府巴克特拉,无力再布置除守城外的其他事物。因此,安条克能从容不迫的将之包围,并用差不多两年时间逼对方乖乖就范。

阿里乌斯河之战:阿富汗山区的希腊化骑兵对决

尽管认怂 巴克特里亚王国却进入吉盛时代

此后,胜负已分的双方选择握手言和。安条克三世带着胜利余威,深入到南方的印度河流域,然后才返回西方策划其他战争。尽管他的胜利算不上完美,却大体上完成对塞琉古东部属地的整顿,配得上中兴之主名号。若非后来执意与罗马人兵戎相见,无疑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好评价。

欧喜得莫斯则用称臣姿态保住基本盘,继续经营自己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他的后裔将转战河中、锡斯坦与印度,把古希腊文明的极东分支延续到整个古典时代结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