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昆区:提升司法公信力 推进诚信建设工程

作者:包头普法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自治区党委将2024年确定为“诚信建设提升年”,昆区人民法院坚持贯彻能动司法理念,紧扣“1231”工作思路,将提升司法公信建设水平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动诚信建设工程,守好社会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

强化信息公开,阳光司法树公信

一是深化司法公开。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应公开、尽公开,确保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100%,并定期通报全院裁判文书上网数量。规范化推动执行流程信息公开,提升执行透明度和司法公信力。二是主动接受监督。开展“开放日”活动,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监督,邀请市公安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河西大队公安干警旁听刑事案件庭审,以公开促公正,以监督促公平。三是保障律师权益。邀请政法委、司法局、律协参加自治区首家律师诉讼服务保障中心揭牌仪式,探寻依法服务律师履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更优解”。

昆区:提升司法公信力 推进诚信建设工程

完善工作机制,防范涉企冤错案

一是全面落实案件“阅核制”。制定《案件阅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压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确保案件质量、统一裁判尺度、防控司法风险。二是建立防范惩治虚假诉讼工作机制。在诉讼服务中心张贴诚信建设标语及《虚假诉讼风险告知书》,引导当事人自觉维护社会诚信和诉讼秩序。编制《诚信诉讼承诺书》,立案环节当事人须签署承诺书,发现存在虚假诉讼嫌疑的进行必要标记,提示审判人员进行重点审查。印发《关于在民事诉讼中防范与惩治虚假诉讼工作指引》,建立从立案到执行、从甄别到惩处、从发现到责任追究的防范体系。

昆区:提升司法公信力 推进诚信建设工程

全力开展攻坚,精准出击促执行

一是深化执行联动协作。与昆区公安分局共同签署《“执行110”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公安机关常态化协助法院执行模式,自今年3月份协议签订以来,共向公安机关申请协助查询被执行人行动轨迹90余人次,收到反馈70余人次,移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线索7件,已立案2件,经公安机关传唤后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并得到申请人谅解1件,其余仍在审查中。截至目前,共开展4次执行攻坚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共拘传被执行人186人,专项活动期间共计结案203件,执行到位金额1112万余元。二是强化失信主体惩戒。多措并举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通过微信公众号曝光了失信人员14人,纳入失信经营主体1条。三是推行信用修复机制。结合辖区金融机构众多、企业密集的实际情况,昆区人民法院在包头地区率先推出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在官网挂载信用修复链接,同步生成信用修复二维码,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诉讼服务中心张贴海报等方式进行推广落实,当事人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快速进入信用修复界面,随时随地了解信用修复的条件及办理流程,做到信用恢复“码”上办。四是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对超标的查封、冻结行为开展常态化排查与整治,规范终本、终结案件的结案监督管理。对查控、扣审、延审、发款、结案等重要节点严格审批,严禁超标的查封案件。

昆区:提升司法公信力 推进诚信建设工程

下一步,昆区人民法院将继续立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牢牢把住司法生命线的内在要求,持续推进重点工作与诚信建设工作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建设水平,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人民期盼。

来源:包头昆区法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