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作者:十柒历史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3月,马步芳手下的一个民团,抓住了一个红军小兵,押到旅部后一开始只当个无名小卒对待。

实际上,这名战士的身份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希望自己能蒙混过关,保守秘密。

他差一点就要成功了,然而,一名叛徒出卖了他,告知马步芳等人,他历任两军军长,是个很了不得的人物。

马家军行事狠毒,这在当地人尽皆知,红军也知道马家人盘踞当地的地头蛇。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按理,他们应该会对这位战士施以酷刑,逼他交代情况,然而马步芳没有这么做。

老蒋催他赶快上交这名军长,他拒不上交,还摆宴招待别人,费尽心思招降。

这名军长断然拒绝了他的“招安”,他还说:“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马步芳最终还是杀了他,而这名烈士的头骨到现在都没找到。

这名红军军长究竟是谁,当年他是如何英勇就义,拒绝投降的?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l 古浪城下

这名英勇就义的红军军长正是孙玉清同志,当年发生了什么,还要从古浪城失守说起。

西路军的仗打得很艰难,古浪城失守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

古浪城失守前,他正担任红9军军长一职,时年27岁,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古浪城一战原本是有机会打赢的,但那里是马家军的大本营,他们有充足的补给,而红军没有后方,完全就是在硬扛。

刚开始还能抵挡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军的战士逐渐疲劳。

1936年10月15日,红9军配合红30军,与3万马家军周旋。

他们占领该城不过4天,5000多人的队伍就只剩下2000多人了。

好不容易夜间突围,抵达永昌,他们却遭到了批评,时任军委主席的陈昌浩同志,要求彻底整顿红9军。

实际上,古浪城失守并非全是红9军的责任,但在那时身为军长的孙玉清和陈海松同志担下了责任,双双撤职

尽管有满腹委屈,但孙军长等同志没有怨言,对于孙军长个人而言,这并非第一次遭遇了。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继续带着剩下的同志与马家军对抗,一直到梨园口他都坚持领着小分队,继续前进。

但遗憾的是,在遭遇敌人后,小分队被打散,他只好带着剩下的十几名干部乔装成老百姓,想办法走到陕北。

1937年3月,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撤退,孙军长腰部中弹,不幸被当地民团抓住。

敌人将他身上以前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拿走随后将其押到了298旅部。

一开始,敌人还没有发现他们的身份,只当是被打散迷路的一群红军士兵。

不久,他被辗转送到了东关马忠义处,在辗转途中,他被叛徒出卖,暴露了身份。

当敌人拿到铁证后,再问孙军长坦不坦白时,他毅然大声喊道:“我就是红9军军长!”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抓住红军军长一事,很快传到了老蒋的耳朵里,他连打了三次电报,要马步芳严查那名军长,查完之后送往兰州。

然而,3封电报也没能催动马步芳,本人还更加优哉游哉,准备了一桌好饭菜,请人吃饭,劝人投降。

1937年5月17日,孙军长又被押到了西宁,当天晚上,青海政府客厅里明亮无比。

马步芳把一众军政要员都邀请了过来,这天他要做了个局,想要劝降孙军长。

就在二堂东厅,外还有一大群记者严阵以待,都想抢到大新闻。

孙将军刚到,外边就热闹起来了,他背挺得笔直,路过门口两旁装备齐全的士兵,丝毫不在意周围情况。

在全场的掌声中,马步芳现身把孙军长迎了进去,这样拙劣的把戏很快就被识破了。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席上,马步芳问他被俘后有何感受,尤其点了他军长的身份,言语间颇为得意。

不料,孙军长完全不上他的当,他说这一次失败,是他们部队没打好,犯了兵家大忌孤军深入。

没有补给箱,又能支撑多久呢,再加上当地环境恶劣,马家军的骑兵狠辣,红军难以抵挡。

不过,他们并未得到多少好处,因此,这样的胜利算不了什么。

马步芳继续攻心,他问孙军长他们都不怕死吗,只要他低头一句话,他立刻就能活命,还能享个一官半职。

孙军长听后眉头紧皱,立刻回绝,他说,怕死的人当不了红军,自参加革命开始,他就已经下定决心,将生死都抛之脑后了。

如果自己被就地处置了,他也不会后悔,并会以自己的选择感到光荣。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马步芳听后竟无言以对,但他并没有放弃,为了劝降孙军长,他又想了一招。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l 驰骋川陕

1937年3月,孙玉清同志在与马家军周旋中,不幸中弹被捕。

马步芳暂时扣下了他,想要劝降为自己所用,不料被孙军长断然拒绝。

然而,他并不死心,为了拿下孙军长,他把对方的妻子给抓过来。

面对这样的威胁,孙军长是如何应对的?

1980年,徐向前元帅曾提到孙玉清同志,他说,孙玉清同志作战很勇敢,他有战将风范,大家应当记住他的事迹。

面对马步芳的威逼利诱,孙军长从未低头,永远是大义凛然地拒绝。

马步芳这个奸诈小人,他见用官名利禄无法吸引孙军长,便开始打情感牌,企图攻破其心理防线。

然而,他低估了共产战士们的意志,也低估了他们可以为革命牺牲自己的决心。

饭局过了几天后,马步芳又把人找来,带他去了西宁南门和惠宁桥边。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那里被关押着大量的红军战士,他们被马家军呼来喝去,做着繁琐的苦役。

让孙军长看到还不够,他还让人发言,要劝慰这些战士们“安心改造”。

孙军长借这个机会同大家加油打气,要他们坚守信仰,保守秘密。

除此之外,马家军还将他带到了,100师的陆军医院。

那里关押着孙军长的妻子岳兰芳同志,她也是一名红军战士,被俘后,在医院里做着许多脏活、累活。

孙军长心中一时间五味杂陈,马步芳看到了他的情绪波动,以为自己就要得逞了。

不想,孙军长强忍情绪,鼓励妻子随时做好就义的准备。

短短一句话,给了同志们诸多勇气,马步芳的劝降计划失败了。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恼羞成怒的他决定来硬的,尝试用酷刑逼孙军长就范,之前的考验都已经熬了过去,难道还会怕这一点皮肉之苦?

孙军长的钢铁意志,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自参加革命以来,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孙玉清同志是湖北黄安人,他的出身与大多数同志类似,来自一个贫农家庭。

他们一家就靠着租种地主的田地过日子,孙军长小时候就很聪明,家里人很疼他,不管有多困难,还是送他去念了书。

好在有族人帮衬,他读了5、6年的私塾,认识字,读得了文章。

后来没读书,是因为父亲重病,需要照顾,他便毅然决定留下来,照顾家人,养家糊口。

当学徒期间,他受革命感染,一位加入了当地的农协组织。

因为他会读书写字,很快,他就成了组织内宣传和搞革命的好手。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参加秋收、黄麻起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加起义后过了1年,敌人接二连三地发起进攻,但他们根本就不怕,因为当地的群众一直乐于帮忙。

时间来到1929年的春天,红31军31师从天台山南下,孙军长得知消息后,他拉上村里的几名青年一起,加入了红军。

从那时起,他便踏上了红军的旅程。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没能打破国军的第四次“围剿”,无奈进入川陕寻找机会突围。

时任团级干部的孙军长,带着部队一同挺进川陕。

这年10月19日,红军遭遇了国军的追击,他们连着打了4天,终于将敌人打退。

而孙军长所在的11师为扭转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他们的伤亡也十分严重。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这场战斗中,孙军长作战勇猛,他冒着炮火,在32、33团长牺牲的情况下,为大家打通了道路。

正是因为这一英勇的行为,他立下了战功,在李先念政委的建议下,他担任了32团团长,那时他才22岁。

一般来讲,人们常说很多事情要看年长者的经验,但在红军队伍中

这样一名身经百战,意志坚定的战士,被马家军抓走后,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又接受了哪些考验?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l 英魂永在

1937年3月,孙玉清军长被捕后,马步芳一度想将他收入麾下。

然而,孙军长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之下,他决定下死手了。

见过战士和家人,孙军长没有软化,反而鼓励了大家的斗志,施以酷刑,他则一声不吭,以沉默抗议。

孙军长软硬不吃,马步芳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不仅没能把人变成自己的,连一点情报也没套着。

思来想去,他决定不能浪费时间了,孙军长的嘴这么硬,那他马军长只好送他上西天了。

于是,他先向老蒋写了申请,将近日的情报一一汇报,说孙军长是如何不屈服、不配合工作的。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很快,老蒋给了回复,同意他实施极刑,处置这名顽固的红军军长。

孙军长的努力换来了他想要的结果,他知道自己这一次被抓是九死一生,没有想过获得生机的可能。

他希望他一个人的死,能够激起同志们的斗志,让他们坚持到底,保守组织的秘密。

1937年5月下旬,一天晚上,马步芳向马忠义下了命令,要他带着几个人抓紧时间把人处理了。

那时,身处监狱的孙军长正静静地看书,他一直等待着那个时刻。

马忠义带着参谋长耿文魁等人潜入小楼,一把将孙军长捆住,押到了三院马厩,将人绑在了马槽旁的木柱上。

他看着敌人举起明晃晃的屠刀,眼中没有一丝害怕,而是直直看向对方。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知道这伙人没有办法从他口中获取机密,已经没有招了,到这里让他就放心了。

当敌人的屠刀落下,他昂首挺胸,怒视对方,随后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一年,他才28岁。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这群丧尽天良的马家军,把孙军长杀害后,就把他的遗体拉到西宁南门外,倒进一个土坑里草草掩埋。

马步芳为了向老蒋邀功,特意留下了孙军长的头颅,将其送到新二军部拍照,而后送到了南京。

正因此,后来大家重新安葬孙军长时,一直无法找到他的头颅,他被埋葬的地方成了一片体育场,无法寻找遗骨,他是一名没有坟墓的烈士。

在他带领西路军,向河西走廊前进以前,担任师长、军长期间曾立下无数功劳。

他带领32团打了3场大胜仗,并在战略转移,建立根据地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3年7月上,在他荣获“以一胜百”的奖旗后不久,时任73师师长的他,被选为担任31军的军长,那时他才24岁。

1937马步芳苦心劝降一红军军长,对方断然拒绝: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这是他第一次担任部队的军长,历时2年,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在这期间,他曾指挥了数十次战斗,在军中影响最广泛的,是突破六路围攻的青龙关战斗。

这一次战役中,他手下的274团被授予了“夜袭常胜军”的奖旗。

红一、四方面军顺利会师后,孙军长被调任至红9军担任军长,他们原本是要渡过黄河,进行宁夏战役。

局势风云变幻,河东敌情有变,这一展翼计划被迫中止,西路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孙将军和他的部队从没见过河西这样荒凉的地方,也从未见过如此嚣张的骑兵。

西路军为何失利,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河西,那里是回民群众的居住地,没有群众基础,语言、文化不通。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是拿命同马家军赌,就赌能不能熬过去,突破骑兵的包围。

西路军一开始打得很顺利,有所收获,但敌人紧咬不放,生生把他们拖累,古浪城一战更是疲态毕露。

所以,当年孙军长等同志被撤去职务,实际上很不公平,这实际是上级指挥和突袭措手不及造成的。

就在孙军长离开70多年后,1988年青海西宁在他牺牲的地方,修建起了一座洁白的雕像和纪念碑。

碑上则刻下了徐向前元帅亲笔写下的题词:“孙玉清烈士永垂不朽!”

倘若他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九泉之下,也一定无比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