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梅瓶的阳刚之美

作者:古玩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梅瓶,瓷器型制,用途为酒器、花器。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梅瓶诞生在唐朝,宋辽元明清均时期较为流行,约定俗称梅瓶。其名根据民国时期许之衡所撰《饮流斎说词》一书所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梅瓶的美,在中国瓷器史上,持续了1000多年,原因是什么,有待您的研究。

梅瓶的阳刚之美

唐 白釉梅瓶 故宫馆藏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用天生丽质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只是,唐朝的梅瓶......似乎有点太丰满了。还有一种主流观点,梅瓶是由契丹民族的鸡腿瓶演化而来,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灰绿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还有一种器型的鸡腿瓶,样子和梅瓶就更接近了——

梅瓶的阳刚之美

褐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契丹民族的兴起,差不多在北宋时期,晚于唐朝,所以,梅瓶应该和鸡腿瓶没什么亲戚关系。当然,也有另一派专业说法:梅瓶诞生于北宋时期。我还是宁愿相信:北宋窑工们是根据鸡腿瓶的形状,激起了某种灵感,借以改造丰满的唐朝梅瓶......全部都顺理成章了。于是,宋朝的梅瓶瘦身成功,变女神了。

梅瓶的阳刚之美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故宫馆藏

我们比较熟悉的宋代梅瓶,应该是磁州窑出品的——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故宫馆藏

地位与磁州窑并驾齐驱的耀州窑版梅瓶,也是女神范儿十足——

梅瓶的阳刚之美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宋、元时期,应该是梅瓶的黄金时代,尤其宋朝。甚至与宋并存的辽国和西夏,也在不约而同模仿宋人制作梅瓶。

今天看来,这些梅瓶山寨版,甚至都比明、清两朝后期的器物更漂亮。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莱菔尊 国家博物馆藏

宋 黄釉黑彩竹纹瓶 故宫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西夏 灵武窑黑釉剔花折枝牡丹纹瓶 故宫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宋 黑釉凸线纹瓶 故宫馆藏

最后这个......虽然有些许离谱,但可以明显看出这只瓶子的追求,所以把它发出来了。

契丹民族后来也开始迷恋梅瓶了,样子依然妩媚——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辽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经过宋朝文人的定性,梅瓶的文化高度已经到位,剩下来的就是细节的改变。还有功能。

梅瓶的阳刚之美

金 白地黑花猴鹿纹瓶 故宫馆藏

元朝人普遍豪饮,梅瓶本来就是装酒用的,于是,元朝的梅瓶似乎实用性超过了观赏。

梅瓶的阳刚之美

元 内府铭白瓷釉梅瓶 首都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元 内府铭白瓷釉梅瓶

梅瓶在元朝之前,是使用木塞吗?还是由于时间太长,瓶盖无法完整保存?

总之,从传世和出土的文物上看,元之后的梅瓶普遍都有一个大盖子。从观赏性上看,有破坏美之嫌。

梅瓶的阳刚之美

青花云龙纹梅瓶,湖北省博物馆藏

青花四爱图梅瓶,武汉市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景德镇陶瓷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河北省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南京市博物馆藏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扬州市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明永乐 白釉暗花缠枝莲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类似时装界的流行风潮,今天时兴垫肩,明天却又溜肩美了。梅瓶的细节改变,也是这样,最明显的地方也在肩部。

梅瓶的阳刚之美
梅瓶的阳刚之美

明嘉靖 白釉暗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明永乐青花竹桃纹带盖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故宫馆藏

后来,随着国力的衰弱,明朝的梅瓶也越来越不讲究了,细节不论,整体结构似乎都出问题了:万历时期的梅瓶,似乎有些站立不稳,摇摇欲坠.....

梅瓶的阳刚之美

明万历 青花缠枝番莲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明万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到了清朝,梅瓶的天生丽质,似乎被人工的奇技淫巧所遮盖。像今天的网红脸铺天盖地,人们再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第二种美了。

梅瓶的阳刚之美

清雍正 粉青釉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梅瓶的阳刚之美

清乾隆 松石绿釉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