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瓶的陽剛之美

作者:古玩藝術品收藏與投資

梅瓶,瓷器型制,用途為酒器、花器。目前較為統一的觀點,梅瓶誕生在唐朝,宋遼元明清均時期較為流行,約定俗稱梅瓶。其名根據民國時期許之衡所撰《飲流斎說詞》一書所稱:「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梅瓶的美,在中國瓷器史上,持續了1000多年,原因是什麼,有待您的研究。

梅瓶的陽剛之美

唐 白釉梅瓶 故宮館藏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用天生麗質來形容,一點不過分。隻是,唐朝的梅瓶......似乎有點太豐滿了。還有一種主流觀點,梅瓶是由契丹民族的雞腿瓶演化而來,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灰綠釉雞腿瓶 首都博物館藏

還有一種器型的雞腿瓶,樣子和梅瓶就更接近了——

梅瓶的陽剛之美

褐釉雞腿瓶 首都博物館藏

契丹民族的興起,差不多在北宋時期,晚于唐朝,是以,梅瓶應該和雞腿瓶沒什麼親戚關系。當然,也有另一派專業說法:梅瓶誕生于北宋時期。我還是甯願相信:北宋窯工們是根據雞腿瓶的形狀,激起了某種靈感,借以改造豐滿的唐朝梅瓶......全部都順理成章了。于是,宋朝的梅瓶瘦身成功,變女神了。

梅瓶的陽剛之美

北宋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梅瓶故宮館藏

我們比較熟悉的宋代梅瓶,應該是磁州窯出品的——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故宮館藏

地位與磁州窯并駕齊驅的耀州窯版梅瓶,也是女神範兒十足——

梅瓶的陽剛之美

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

宋、元時期,應該是梅瓶的黃金時代,尤其宋朝。甚至與宋并存的遼國和西夏,也在不約而同模仿宋人制作梅瓶。

今天看來,這些梅瓶山寨版,甚至都比明、清兩朝後期的器物更漂亮。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萊菔尊 國家博物館藏

宋 黃釉黑彩竹紋瓶 故宮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西夏 靈武窯黑釉剔花折枝牡丹紋瓶 故宮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宋 黑釉凸線紋瓶 故宮館藏

最後這個......雖然有些許離譜,但可以明顯看出這隻瓶子的追求,是以把它發出來了。

契丹民族後來也開始迷戀梅瓶了,樣子依然妩媚——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遼 缸瓦窯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

經過宋朝文人的定性,梅瓶的文化高度已經到位,剩下來的就是細節的改變。還有功能。

梅瓶的陽剛之美

金 白地黑花猴鹿紋瓶 故宮館藏

元朝人普遍豪飲,梅瓶本來就是裝酒用的,于是,元朝的梅瓶似乎實用性超過了觀賞。

梅瓶的陽剛之美

元 内府銘白瓷釉梅瓶 首都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元 内府銘白瓷釉梅瓶

梅瓶在元朝之前,是使用木塞嗎?還是由于時間太長,瓶蓋無法完整儲存?

總之,從傳世和出土的文物上看,元之後的梅瓶普遍都有一個大蓋子。從觀賞性上看,有破壞美之嫌。

梅瓶的陽剛之美

青花雲龍紋梅瓶,湖北省博物館藏

青花四愛圖梅瓶,武漢市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景德鎮陶瓷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青花海水龍紋八棱帶蓋梅瓶,河北省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南京市博物館藏

元藍釉白龍紋梅瓶,揚州市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明永樂 白釉暗花纏枝蓮紋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

類似時裝界的流行風潮,今天時興墊肩,明天卻又溜肩美了。梅瓶的細節改變,也是這樣,最明顯的地方也在肩部。

梅瓶的陽剛之美
梅瓶的陽剛之美

明嘉靖 白釉暗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明永樂青花竹桃紋帶蓋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明天順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 故宮館藏

後來,随着國力的衰弱,明朝的梅瓶也越來越不講究了,細節不論,整體結構似乎都出問題了:萬曆時期的梅瓶,似乎有些站立不穩,搖搖欲墜.....

梅瓶的陽剛之美

明萬曆 青花纏枝番蓮紋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明萬曆 青花穿花龍紋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

到了清朝,梅瓶的天生麗質,似乎被人工的奇技淫巧所遮蓋。像今天的網紅臉鋪天蓋地,人們再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沒有第二種美了。

梅瓶的陽剛之美

清雍正 粉青釉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

梅瓶的陽剛之美

清乾隆 松石綠釉梅瓶 國家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