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传闻与“玄武门之变”

作者:读者报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四年(630年),唐朝灭了东突厥,俘虏了颉利可汗,从那时候开始,西北诸蕃(少数民族)纷纷要求尊唐太宗为“天可汗”。诸蕃的首领叫“可汗”,那么“天可汗”即“最大、最高的可汗”之意。唐太宗很乐意,以后在给西北的属国或部族首领下诏书的时候,也自称“皇帝”和“天可汗”,同时使用这两个名义。

这样的一位“天可汗”,他有什么心病呢?

贞观九年(635年),当了十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了。十月二十七日,这位唐朝开国的“高祖太武皇帝”被隆重安葬。可是就在葬礼举行前十天,唐太宗通知史官,他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录》,被史官婉言拒绝。因为根据制度,皇帝本人是不能看本朝的《实录》的;而高祖皇帝刚去世,他的历史记录也是不能看的。

时隔好几年后的贞观十六年(642年)四月,唐太宗又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你还负责记《起居注》吗?记了什么,能让我看看吗?”《起居注》就是皇帝每天具体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的非常详细的记录。褚遂良回答他:“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和行动,好坏都要记,这样才能使君主不敢做坏事,没有听说君主自己可以拿来看的。”唐太宗问:“那我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你也记吗?”褚遂良回答:“这是我的职责,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在旁边插话:“假如褚遂良不记,天下人都会记。”唐太宗又碰了一个钉子。不过就在两个月后,唐太宗忽然下令将十六年前被杀,并且被追夺太子封号的长兄李建成由他原来的谥号“息隐王”恢复为皇太子,又将被杀的弟弟李元吉由“海陵剌王”改为“巢剌王”。

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猜测,为什么突然之间唐太宗又想起了这件事。但把一连串的事情连起来,可见唐太宗内心空虚,他很担心史官做的记录会对他不利。

到了第二年(643年)四月,皇太子承乾因罪被废为庶人,唐太宗的叔父汉王李元昌因为参与阴谋而被杀。唐太宗当面答应立自己最宠信的第四子魏王泰为太子,但是后来又改变主意立第九子晋王李治(后来的唐高宗)为太子。魏王泰被降级封为东莱郡王,不久又改封为顺阳王,软禁在今天湖北西北的山区,偏僻闭塞的均州郧乡。

那几天唐太宗心力交瘁,哀叹道:“我给这三个儿子、一个弟弟搞成这个样子,想想活着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说着,从椅座上跌倒在地,还不等心腹大臣将他扶起,便拔出自己的佩刀想要自杀,被褚遂良一把夺下。这次变故使一向以英明自居的太宗皇帝受到很大的打击,他亲自到太庙祭拜,为他儿子李承乾的事向祖宗谢罪。

接着,六月初一发生了日蚀,在古代日蚀可是大事。七月,民间居然传出流言,说皇上派恶鬼出来挖人的心肝,用来祭天狗星,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太宗不得不派人到各地辟谣,抚慰百姓,一个多月以后才平息下来。

民间的传闻到底跟宫廷的变故有没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无疑会促使太宗更关心史官究竟给自己记了什么,于是他就向监修国史的宰相房玄龄提出了第三次要看国史的要求:“我的用心和以往的君主是不一样的。帝王想亲自阅读国史,以便了解自己以前的错误,作为今后的警戒,你可以按顺序写成了给我看。”谏议大夫朱子奢坚决反对:“陛下您当然有很高的品德,您的言行从来没有什么过失,史官记载的内容肯定尽善尽美,所以您现在要查阅《起居注》并无不妥。但若从此成为一种制度传下去,我恐怕到了您的曾孙、玄孙辈,难保没有达不到上智的君主,他们就会文过饰非,史官免不了会被处罚。那么史官为了保全自己、避免祸患,肯定会迎合风向、顺从旨意,如此一来,悠悠千载的历史还能够相信吗?这就是历来不允许帝王查阅本朝历史的道理。”但唐太宗还是坚持要看,于是房玄龄只好与许敬宗等人删改了高祖和太宗的《实录》各二十卷呈上御览。

其实房玄龄等人心里都明白,唐太宗最关心的自然就是当年(626年)六月初四发生的事,其实他们已经在文字上下了功夫,尽量掩盖了有关的事实,但唐太宗看过之后还是不满意。唐太宗说:“当年周公杀了管叔、蔡叔而使周室安定,季友毒死叔牙才为鲁国带来太平。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安定社稷、造福万民。史官执笔的时候何必特别隐讳呢?应该加以修改,删去不实之处,直截了当地把事实记录清楚。”有了这样明确的指示,以房玄龄为首的史官自然只能够体察圣心,将两朝《实录》中的有关文字修改到唐太宗满意为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书中记录的“玄武门之变”。

这一事件是怎样被记述的呢?史书中说,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突厥军队进犯,太子李建成建议派其四弟齐王李元吉率军北征,并征调了秦王府的大将尉迟敬德、程知节(即民间说的程咬金)和秦叔宝等人随军出征,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批准。一向嫉妒秦王李世民军功和威望的太子建成,一直在找谋害秦王的机会,企图利用与秦王在昆明池饯行的机会,埋伏甲士将他刺死,事成以后可以上奏说他是得急病而死,对尉迟敬德等秦王府骁将也准备一律活埋。秦王很快从他收买的太子下属、东宫率更丞王晊那里得到了这个消息,于是连夜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商议对策。众人都劝秦王先发制人,但李世民不忍骨肉相残,犹豫不决。幕僚们向他提了很多理由,终于说服他采取行动。

恰巧六月间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傅奕就向唐高祖密奏:“太白星出在我们秦地的上方,看来秦王要拥有天下了。”高祖听后大怒,说你这话的意思不就是李世民要谋反篡位吗?于是立即召李世民前来质问,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舆论呢?李世民申辩说,这是建成、元吉两兄弟想要谋害他,并且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的丑闻,说他们居然跟后宫有不正当的关系。唐高祖一听大吃一惊,准备第二天召来兄弟三人当面对质。

六月初四一大早,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建成、元吉两人走到临湖殿的时候发觉情况异常,当即调转马头想要逃回东宫,可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带人冲了出去,在后面追赶。李建成拉起弓向李世民放箭,但因为惊慌失措,弓弦都来不及拉开,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张弓还击,一箭就射死了建成。这时尉迟敬德率领七十余名骑兵赶到,射中李元吉的坐骑,李元吉从马上掉了下来。但是李世民自己的马也受到惊吓逃入树林,被树枝绊倒了。李元吉从后面赶来,夺下弓箭勒住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怒叱,一箭射死了李元吉。此时东宫和齐王府的二千余名精兵闻讯赶到,猛攻玄武门,形势非常危急。尉迟敬德见状连忙把建成、元吉二人的首级割下来展示,二人的部下看到主人已经被杀,立刻就溃散了。

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全副武装,进宫去保卫李渊。谁知原定当天早上准备亲自讯问这三兄弟以判定是非曲直的高祖皇帝居然兴致十足,正在后苑池子里的游船上。他看到手持长矛、一身甲胄的尉迟敬德闯进来后大吃一惊。尉迟敬德报告太子和齐王作乱,已经被秦王杀掉了。大臣们便劝高祖将国事交给秦王处理。高祖答应得非常爽快:“好啊,这正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立即亲笔写了敕书,命令诸军听从秦王号令。待到大局已定,秦王赶来跟高祖见面,父子俩抱头痛哭。高祖随后颁布诏书,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建成、元吉总共有十个儿子,均以谋反罪处死。也就是说,他下令杀掉了自己的十个孙子。两个月以后,唐高祖李渊宣布退位,自己当了太上皇,秦王李世民提前登上帝位。(摘自《四海之内:中国历史四十讲》葛剑雄/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