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作者:云南红河发布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近年来,红河州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及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特色农业强州目标,全力抓好农业市场主体培育、设施农业、品牌打造、乡村建设等各项“三农”工作,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想方设法鼓起群众“钱袋子”,助推乡村振兴。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建水县西庄镇:以“三小经济”助推农文旅融合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建水县团山草编协会会员编织手工艺品

建水县西庄镇坚持把助农增收摆在重要位置,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小庭院”“小果园”“小草编”三小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村庄美、产业强、百姓富。

发展“小庭院”经济“促”农

合理开发利用闲置古民居、农家小院,改造提升为民宿、客栈、特色餐饮店,以小微产业提升群众收入。目前,成功打造了乡会餐厅、故山秋咖啡店、楸野民宿、结庐民宿、新房拾菌、马家营7号咖啡等一批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特色民宿、特色农家餐饮店9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850余个,年务工收入3060余万元,新房村入选全国2023“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宣传推介名单,团山村入选2023年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名单和“品牌旅游村”名单,“小庭院”旅游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2023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17.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95.33万元。

发展“小果园”经济“助”农

充分挖掘本地农业优势特色产品潜力,引导群众围绕泸江河两岸发展连片农田、荷塘、菜畦、果园,重点培育以莲藕、茨菇、草芽等水生蔬菜和蓝莓、草莓、石榴、柑橘等特色水果为主的轮作观赏和体验景观农业区,并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全镇已发展10000余亩水生蔬菜基地,8400余亩特色水果采摘园区,开发农事采摘体验点30余处。

发展“小草编”经济“带”农

成立“巧媳妇编织协会”,把零星、分散的草编农户聚集起来,通过编织技艺把稻草、玉米皮、麦秆等原材料变废为宝,编出草墩、草垫、锅盖、果篮等绿色又环保的手工艺旅游商品,在各个景区景点展示销售。部分草编农户还通过网络平台承接订单,将草编制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目前,在协会会长、草编项目非遗传承人张曼华,草编制品网络销售带头人罗俊琼等人的带动下,编织协会已吸纳会员70余人,带动周边400余人群众发展相关产业,每年每户增收5000余元。

弥勒市太平街道:“点菜式”技能培训 铺就农民致富路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弥勒市太平街道开展种植技术培训

弥勒市太平街道推出“点菜式”就业技能培训服务,打通技能培训落地“最后一公里”。

问需于民,群众“点菜”

街道建立领导联系村社、工作人员包保村组制度,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等形式一线“问菜”,及时精准掌握民众个性需求,力争每次培训都能达到增技能、补短板、促增收的效果。目前摸排出有意愿参训人员300余人。

服务于民,政府“配菜”

对照一线收集问题、意见、建议以及诉求,街道积极对接市人社、农科、科协等部门,精细挑选“大厨 ”,按照民众所需、所盼精心“配菜”,确保技能培训精准合民众“胃口”。目前收到意见建议10余条,接到甜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培训意向“菜单”6种。

保障于民,讲师“送菜”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精准“备菜”,在时间、内容、种类等“配料”上合理到位,讲师采取理论+实操、室内+室外等方式“端菜上门”,帮助农民开阔视眼,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致富能力。截目前组织开展技能培训2期,参训人员100余名。

红河县乐育镇:探索“玉米+魔芋”套种“双增收”文章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红河县乐育镇龙车村委会车玛村魔芋种植基地

这几天,走进红河县乐育镇龙车村委会车玛村魔芋种植基地,随处可见专家和村民们繁忙的身影。

乐育镇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乐育镇党委政府引进元阳原始魔源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到车玛村试种,采取从当地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的方式,以“基地+农户运作”的经营模式,连片集中种植魔芋。公司付给农户土地流转租金,吸纳当地农户在流转的土地上进行务工,同时,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让他们学会魔芋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朝“抱团发展”方向,探索“玉米+魔芋”套种“双增收”文章。

“今年我们公司以玉米‘套’魔芋的种植模式,打算在车玛村种植魔芋100余亩,每亩种200多斤魔芋籽种,最高亩产可达到4000斤。在玉米稳产的基础上,实现‘一地两用’‘一地双收’。”元阳原始魔源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红河县负责人王健介绍说。

“我家的3亩地按每年500元/亩的价格租给他们了,从种植到采收,老板说我都可以在这里边务工边学习技术,每天还能挣100块钱。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能挣到钱,我很开心。”车玛村村民李呼女开心地告诉记者。

屏边县白云乡:“林下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阳荷

屏边县白云乡充分运用好“组织化”这个手段,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聚集起来,把土地、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汇聚起来,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走出一条“群众增收、集体受益、产业发展、企业获利”的乡村振兴多方共赢路子。

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白云乡积极探索推广“林+蔬”“林+药”等可持续新型经营模式。截至目前,辐射带动群众种植阳荷从2019年的30余户发展到400余户,种植规模从140余亩发展到5000余亩,产量达1800吨,实现产值800万元以上。林下中草药年产值达150万元以上,惠及农户500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通讯员:孔澜瑾(建水县西庄镇宣传办)许春艳 (弥勒市太平街道) 李青芝(红河县乐育镇人民政府)曹朝霞 松自为(屏边县白云乡人民政府)

责编:何永春 罗阳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云南凌云(红河)律师事务所

电话:0873-3990877

地址:红河州蒙自市风华现代城小区2幢商业301号3层商铺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

“三小经济”、送技上门、一地双收……来看我州这些农业发展新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