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作者:顶流草女孩樱花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谢灵运(385年—433年),出生于东晋门阀士族谢家,谢玄之孙。因承袭谢玄的爵位“康乐公”,时称谢康公。又因幼时寄养道观十余年,小名“客儿”,人称“谢客”。生性孤傲刻薄,为人放荡不羁。常以山水赋诗,是大陆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成就甚高,后世无人能及,李白奉为偶像。对佛学颇有悟性,有翻译佛经《金刚经》,润饰有《大般涅槃经》。书法成就也高,母亲是王羲之的外孙女,继承了王氏书法的精髓,宋文帝刘裕称其“诗书双绝”。谢灵运一生历经东晋、刘宋两朝,一度官至中书侍郎,做过刘裕世子的老师,后因参与皇室夺权斗争失利,被贬为永嘉太守,随后隐居老家。晚年被诬告谋反,以谋逆罪弃市。

作者:郭言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曾经在一次家宴上,谢灵运问谢晦:“潘安、陆机和贾充三人,你认为孰优孰劣?”谢晦不假思索,立即回答:“潘安奉承权贵,最后死于非命。陆机难以克制好胜之心,导致性命不保。而贾充是开国的功勋,不可相同并论。”谢灵运却不以为然,反驳道:“潘、陆二人,才学冠绝当时,贾充跟他们相比,实在差太远了。”两人的不同,由此可见。谢晦习惯用政治才能评判人,而谢灵运则单纯以才华作为标准。

谢灵运之所以支持刘义真,就是因为他在所有的皇子中,才学天赋最高,两人志趣最相投。所以即使刘义真被外放,谢灵运依然视他为知己,经常给他写信,互通近况。

谢灵运辞职永嘉太守后,回到老家住在谢玄留下的始宁别墅里。每天游乐于山水间,往来者都是高僧、隐士,闲暇时作诗酬和,读佛参禅,过了好一段惬意的日子。

谢灵运知道刘义真也喜欢游山玩水,结交隐士,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看到的美景,遇到的妙人趣事分享给他听,更希望他能来一同出游。他在给刘义真的信中写道:“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可是刘义真作为封王,不能擅自离开封地,而谢灵运又很想分享这份快乐,最后想了一个有点好笑的办法,让刘义真派人亲眼来看看,权当是他亲眼看到了。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谢灵运临池图|图源网络

刘义真无辜被谋杀,谢灵运久久都无法释怀。

当他应召到达建康后,刘义隆盛情接待,在席中问起:“先生到京都来的路上,可有什么大作?”谢灵运回答:“路过庐陵王墓,作有《庐陵王墓下作》一首。”其实,谢灵运不止作了这一首诗,却偏偏只提及这首。不论是在诗中,还是当着宋文帝刘义隆的面,都丝毫不掩饰他对刘义真之死的悲痛和愤懑。

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岗。

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

神期恒若在,德音初不忘。

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举声泣已洒,长叹不成章。

——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图源网络

刘义隆爱谢灵运的才华,视他的诗文和书法为二宝,也要借用他的名气为自己撑门面,所以愿意迁就一二。对于他特意提起刘义真的事,并没有怪罪。宋文帝让谢灵运主持编写《晋书》,但他不想做这份差事,只编了个目录交差,再没有后续,宋文帝也没有多说什么。当时谢灵运的才华在江左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宋文帝还要借重他笼络读书人的心。

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华也很自信,乃至狂妄,他生平看得起的人除了曹植,再无其他。品量世人才学,他说:“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其他人共用一斗。”狂妄中带着些刻薄。

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一改魏晋艰涩难懂的玄言诗风,很受欢迎。尤其是他外放永嘉时,寄情山水之间,每有一诗到京都,上至士族,下至庶人,无不争相抄送。

钟嵘在《诗品》中将谢灵运的诗列为上品,后世群起效仿,莫有企及者。唐代李杜都视他为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不时在诗里表达自己的崇拜。李白一提笔,想起谢灵运就感慨万分,自愧不如。

谢灵运笃信佛学,曾托名僧肇,翻译《金刚经》,润饰《大般涅槃经》。除此之外,他在历史、文字、地理等领域都有成就。谢灵运在游山玩水间,写下了《游名山志》《居名山志》各一卷,是地理学领域的重要文献。

谢灵运再无意仕途,行为越来越乖张。因为看不惯才学在他之下的王华、王昙首和殷景仁得到重用,经常在朝堂之上,让他们当众难堪。见宋文帝迁就自己,索性称病不朝,躲在府邸里穿池造林。还不过瘾,直接出游郊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连招呼都不打。

时间久了,宋文帝不想再自讨没趣,暗示他可以告病归乡去。

谢灵运顺水推舟,当即上表称病,重返始宁隐居。决心不再出仕,从此只着素衣,一心寻道修仙。与年轻时的自己,判若两人。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谢灵运庐山观莲图|图源网络

直到此时,他领会到谢瞻临终之言的真意,大笑道:“嘉陶朱之鼓棹,乃语种以免忧。判身名之有辨,权荣素其无留。孰如牵犬之路既寡,听鹤之涂何由哉。”

范蠡助勾践灭吴国后,深知勾践寡恩,劝文种一同隐退,文种不听,最终被勾践所杀。李斯临刑前,怀念的是贫贱时跟儿子纵猎犬逐狡兔的时光,陆机被诛时,懊悔再也不能听到家乡华亭的鹤鸣声。这一切,都与荣华富贵无关。

在人生的后半段,谢灵运终于看透荣辱。像他们这样的高门士族,在乱世中为人鹰犬,最终只会落得李斯和陆机那样的下场,谢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当他放下执念后,悠闲地跟堂弟谢惠连徜徉于山水之间。

对谢灵运来说,谢惠连是继刘义真之后,能让他重展开心颜的知己。

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永绝赏心望,长怀莫与同。

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节选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谢惠连(公元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谢灵运"四友"之一。谢惠连的《雪赋》与谢庄的《月赋》并为六朝抒情咏物类小赋的代表作,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隋书·经籍志》载有《谢惠连集》6卷,明代张溥辑有《谢法曹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图源网络

谢惠连十岁能文,但为人痴情,以写情书为乐。其父谢方明嫌弃他为人轻薄,常在谢灵运面前贬斥他。然而谢灵运却视他为知己,在他父亲被杀后,接回始宁墅抵足同居。

据《谢氏家录》记载:“康乐(谢灵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尝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谢灵运只消梦见他,便能得绝妙的诗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谢灵运《登池上楼》节选

有谢惠连作伴,是谢灵运隐居之后的一大畅快事。但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很快谢惠连就被迫出仕。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谢灵运诗意图|图源网络

宋文帝刘义隆病重时,担心皇权旁落,让弟弟刘义康摄理朝政。但又不完全放心,要找一个人监视刘义康。这个时候,曾被谢灵运当众奚落的殷景仁向宋文帝推荐了谢惠连。本来谢惠连有断袖之癖,曾在服丧期间写了十几首情诗给小吏杜德灵,被人揭发,再无入仕可能。可此时殷景仁却站出来,力证都是谣言。谢惠连因此被安插到刘义康的幕府中,担任发曹参军。这无疑是把他架到火上去烤,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忧。与其说殷景仁推荐了谢惠连,不如说他是在处心积虑地抱负谢灵运。

对于谢惠连的离开,谢灵运哀戚不已,冥冥中有种此经一别,将是永诀的预感。

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

戚戚新别心,凄凄久念攒!

……

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

傥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

——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节选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公元431年,会稽太守孟顗突然给宋文帝上递了一份奏折,密告谢灵运造反。

得知这一消息,谢灵运忽然想起不久前一个怪异的梦,梦中死去的谢晦提着头,走到他的床边,鲜血流淌一地。谢灵运觉得不祥,抢先一步,马不停蹄赶往建康。孟顗也早有准备,沿途设卡拦截,谢灵运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见到宋文帝,极力为自己辩解。

“夫自古谗谤,圣贤不免,然致谤之来,要有由趣。……今影迹无端,假谤空设,终古之酷,未之或有。匪吝其生,实悲其痛。诚复内省不疚,而抱理莫申。是以牵曳疾病,束骸归款。仰凭陛下天鉴曲临,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臣忧怖弥日,羸疾发动,尸存恍惚,不知所陈。”

——《宋书·谢灵运传》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谢灵运半身像|图源网络

事实上,谢灵运既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造反。不过是和孟顗之间有过节而已。

谢灵运居家期间,特别喜好改造园林。动辄带着童仆数百人,声势浩荡,大兴土木,甚至还想填湖造田。被会稽郡守孟顗所阻止。

谢灵运本来刻薄,孟顗又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吵起来。谢灵运知道他也笃信佛事,但悟性不足,就尖酸刻薄地取笑他:“想得道,必须要有慧根。你嘛,死自然是比我早,但成佛肯定比我晚。” 孟顗愤恨不已。

又一次,谢灵运与朋友在在野外饮酒正酣,到尽兴处居然裸身大呼,乐不可支。孟顗身为郡守,听说这事后觉着有违礼教,派人去劝阻。谢灵运却直接大骂:“身自大呼,何关痴人事!”直接将孟顗派来的人呵退,狂欢如旧,完全不把郡守放在眼里。

孟顗再无法容忍,上奏告谢灵运虐待百姓,携门生造反。

宋文帝自然相信谢灵运不会造反。只不过,他也不让谢灵运再回老家,而是命他到江西临川上任,还多加了两千石的食禄。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图源网络

谢灵运到了临川,依然我行我素,全然不知有所收敛。

前朝晋室子弟司马协的儿子来投靠,谢灵运直接把人接到家中同住,奉若上宾。不仅毫不避讳,还逢人就提起。

摄理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听到风声,派人来抓捕谢灵运。谢灵运不仅奋起反抗,还把刘义康派来的人扣押了,激愤之下写诗一首:“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原来也是晋臣,也应当像张良、卢仲连一样效忠故主。简单说就是他耻为宋臣,刘氏篡夺东晋司马家的江山,无耻。

虽然只是一时激愤之语,但要说他写的是反诗,也确实不为过。刘义康以谋反的罪名,把谢灵运押回京都。宋文帝的意思还是有意维护,罢官就好了,刘义康却不依不饶,坚持要问罪。宋文帝无奈只好下诏说:“灵运有罪,但谢玄功勋卓著,绵延后嗣,免除死罪,流放南海(今广州)罢了。”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图源网络

刘义康非要置谢灵运于死地,是因为他和谢灵运也有仇怨。

最初刘义康曾娶谢晦的长女为妃,两家本是姻亲。但谢晦被杀时,他的女儿也死了。刘义康又娶了孟顗的女儿。孟顗和谢灵运有过节,刘义康也不能不表明态度。

当初谢灵运、谢晦都曾极力声讨王弘。宋文帝病重时,正是王弘的极力推荐,刘义康得以摄理朝政,大权独揽。自然而然和王弘站在了同一阵线上。

加上刘义康一直视谢灵运为刘义真旧党,自己也早就想除之而后快。

就在谢灵流放广州途中,官府抓住了一伙打劫的强盗。强盗供述,是谢灵运出钱雇佣他们在半道埋伏救自己。但是事情没有成功,返乡途中断了粮食,只好沿途打劫为生。

事情的真假难辨,刘义康揪住此事大做文章。在既成事实面前,宋文帝也无可奈何。公元433年,谢灵运被弃市,年48岁。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谢灵运半身像|图源网络

临死之前,谢灵运特意剪下美髯,供奉给南海祇洹寺中的维摩诘像作胡须,当是一名佛教徒最后的布施。临刑前,谢灵运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

龚胜无馀生,李业有穷尽。

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凄凄陵霜柏,纳纳冲风菌。

邂逅竟几时,修短非所愍。

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下泯。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

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

——谢灵运《临终诗》

看似已经看淡了世俗和生死,只一心想皈依佛门,实则是有无尽的遗憾。只是面对命运的摆布,他也无可奈何。

谢灵运被杀的同年,谢惠连也在刘义康的幕府中蹊跷地死去了,才二十七岁。

自称古往今来才情第二的人,居然被杀还抛尸街头

图:谢灵运诗意图|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