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习要论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作者:拿起电视
学习要论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学习要论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学习要论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要严格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失职追责。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在煤矿、危化品、道路运输等方面抓紧规划实施一批生命防护工程,积极研发应用一批先进安防技术,切实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安全生产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2016年7月14日)

学习要论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实现安全发展,必须强基固本,从体系化建设入手,加快织密安全生产保障网。

一、持续强化安全投入

安全生产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是决不能被“省掉”的。为此,要建立中央、地方、企业等方面共同承担、各负其责的安全投入长效机制。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中央和大部分地方财政均以不同形式设立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2016年,国家在清理整顿专项资金的情况下,专门设立安全生产及应急救援资金,并出台《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中央层面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提出具体要求。《“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要求,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健全完善财政支持安全生产政策,强化中央和地方财政经费保障,优化安全生产支出结构;集中力量办大事,向监管监察能力建设、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等工作倾斜;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绩效评价,强化审计监督,把安全生产财政资金管好用好。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主要依靠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2018年8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8年版)》,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享受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的适用目录进行适当调整;企业购置安全生产专用设备,自行判断其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条件,自行申报享受税收优惠,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后续管理;建立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抵免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引导推动作用。

建立企业增加安全投入的激励约束机制。2004年制定的《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由企业自行管理,以后逐步扩大到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2012年2月修订发布《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扩大到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实验(含民用航空及核燃料)等行业领域。2022年11月,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再次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新增民用爆炸品生产、电力生产与供应两类行业(企业),调整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制造三类行业(企业)范围,单列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适度提高煤炭生产、非煤矿山开采、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制造六类行业(企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有效调动企业增加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二、持续强化安全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中国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要推动企业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引导企业健全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加强风险分级管控。企业要坚持关口前移,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辨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针对高风险工艺、高风险设备、高风险场所、高风险岗位和高风险物品,建立分级管控制度,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防止风险演变引发事故。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隐患不除,事故难消。企业针对自身类型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落实,采取安全奖惩等有效措施,推动全员系统排查治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持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必须综合施策,从提升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安全生产装备保障水平、安全科技和信息化支撑能力等方面发力,持续强化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

提升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所有行业企业从业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考核。发挥“三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考试作用,一体推进政策标准体系、考试内容体系和考务组织体系建设,以考促培,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团队,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管理。

提升安全生产装备保障水平。实施安全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和高风险行业事故预防装备推广工程,引导高危行业重点领域企业配强安全装备。在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输送管道、烟花爆竹、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示范工程建设。比如,在矿山行业,大力推广智能化采掘设备、自动巡检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应用,截至2022年底,全国煤矿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156个,31种机器人在矿山行业得以应用。在化工行业,鼓励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全密闭连续自动生产装置。在烟花爆竹行业,鼓励支持本质安全型机械设备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应用。在工贸行业,推广应用湿法除尘工艺、铝加工(深井铸造)自动化监测报警和联锁装置等先进装备。

提升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开展事故预防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打造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成果研发、试验、检测、孵化、生产、应用、推广功能完整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链,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支撑平台,促进安全科技转化为保障安全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

提升安全信息化水平。制定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整体适配度,拓展和深化安全生产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分级分类、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汇聚安全风险感知数据,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感知、评估、监测、预警与处置体系。引导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四、持续强化准入退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安全准入关。”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是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监管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招商引资、上项目严把安全准入关,做到不安全的项目不批、不安全的企业不建,同时充分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以及安全等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严格安全准入。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和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安全管理,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准入体系,制定“禁限控”目录。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严格高风险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推动各地明确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对低于国家规定中型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的非煤矿山,一律不予准入,严防非煤矿山“先天不足”。制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指南》,强化源头准入和本质安全设计,明确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安全审查、建设、试生产、竣工验收等环节安全风险和管控措施。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功能,推动建立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联合审批制度,强化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完善落后产能化解机制。加快淘汰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企业落后产能及不符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设施,防范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系统风险。在矿山行业,坚持淘汰落后与释放先进并重,强力推进非煤矿山淘汰退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三个一批”措施,持续推动矿山产业发展由“多小散乱”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在危险化学品行业,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分类整治目录、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全面开展企业安全条件精准化排查评估,严格“一企一策”治理,实现规范达标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依法退出一批,全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由2008年时最多的2.4万家降至2022年的1.2万家。在烟花爆竹行业,淘汰手工装药等落后工艺和安全条件差的落后企业,全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从2005年的7000多家减少到2022年底的近1500家。落后产能化解退出机制的完善和实施,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摘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

学习要论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编辑/制作:王晓璐

审校:李曼

审核:刘春祥

学习要论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学习要论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