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作者:阿山讲科普

导语

“比月球亮8倍!”

原定2020年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在太空领域中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地球在太阳的辐射下产生的黑夜和白昼循环,这使很多地方都会有相当长的黑暗时间。

尤其是冬季,黑夜就更长了,严重影响了一些边远地区的居民的生产生活。

比如,成都就是大陆夏至时最后落下帷幕的一座城市。

而如果要让夏至那天的夜晚和白天时间相等,就必须等到8月7日,而在成都,冬季的黑夜会长达15个小时。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于是,就有人萌生了在太空中部署人造反射光源,为全球范围内高纬度地区提供照明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到底合不合适呢?

又碰到了什么技术瓶颈?

一、月球的由来。

自从诺亚方舟遇见了洪水,自从尧舜时代的九州变化,又或者自从大禹治水之后,中国的古书中就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那时的人们每逢迎见自然界不可思议的现象,总会以为是什么上天的神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希腊哲学家提出“宇宙万物皆可由有限的原子组成,它们在宇宙的无限空间里形成各种不同的物质,合成万物”这样的理论。

这就是著名的“原子论”。

那么在原子论被提出之前,古人对于月亮的产生有着什么样的科学解释吗?

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行都有着很大的认识,甚至不少人都洞悉了天体的赤道公转现象。

但是在古人看来,太阳、月亮和星辰都是巨大的灯泡,白天是太阳的光,晚上是月亮和星辰的光。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可是在古人看来,为什么太阳比月亮要亮,月亮又比星辰更亮呢?

其实,古人所浅显的认识,总结起来就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古人认为,太阳比月亮亮,这是因为除了太阳,什么都没有,所以稀贵,所以太阳就特别亮。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而月亮比星辰亮,就是因为星辰太多,所以没有月亮稀有,所以是稀贵的。

古人同样用“宇宙大乱就是因为有太多的星辰,不停的想要互相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芒”这样的解释来解释星辰在不停地运动。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程颐在《四书集注》中写下了古代的另外一个认识观点,他说:“夫日月虽光,以为地所以昏,而阴所以不存,反夏之至,盛阳北去,光减,不复至。

严冬,寒地极北,阴甚,而日南极去,阳不届焉,而灼不生也。”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中国的古代科技发展史中,关于月亮的形成都在《山海经》中有一部分记载。

在《海内南经》中写到:“东海之外,有麦田狮子,白貉生其间,其味甚美。

其如月,盛夏之日,夜中光昳,故名曰月氏。”

《东方朔玄怪记》中则记载:“将军东击域外,至海上西极,有巨石十二,厚一丈,覆以铜镜。

其声如雷,风起水涌,雨时,将军领军卒百馀人,皆没入海水。

水深二丈有四,并出巨鱼两条,长二丈,大如秦法鼓,将军夜半不敢复去。”

《大唐西域记》中还说到:“此蛮跋城郭莫之如,然有城郭,以土为之,近海波浪。

城中有石头表裂三条,其间似有城郭,有日月星辰,人多之,或言曰:“此处天也”——《赞留益跋》。

“此城郭实,有日月行,是故人不敢自出城郭,夜行则掩门户,终日有光,名为锺智国,雁敷国故地也。

二、俄罗斯实验“人造月亮”。

直到现代,人们在一系列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才从百般推敲中,推出了合理的结论。

根据现代天文学家的研究发现,月球诞生于大约45.2亿年前,而月球则是由地球与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碰撞后形成的。

而在数以万亿的碎片间不断的相互吸引,最终凝聚形成了现在的月球。

这颗碰撞形成的“火星撞地”引发太阳系七大奇观,也让月球的产物有别于其他天体的自然物质,产生了月球独有的景象。

月球上有着“大地之光”的景象,也叫作“地球视光”,当地球被月球遮挡时,在月亮的夜空上就会出现一道亮光,称为“大地之光”。

这道光在月球上有着极高的亮度,其光芒甚至能照亮月球夜间的黑暗,甚至能让人在黑暗中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这在月球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为月球上的一些火山,也会在时不时喷发一些熔浆并冷却成玻璃状的物质。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的进入了月球轨道,并于7月21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实现登月的伟大壮举。

人类在登陆月球的过程中,也替月球上的“大地之光”测了量,最终得出了每平方公里35瓦的数据,也就是说,月球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反射光也有着35瓦。

这使得俄罗斯的科学家产生了在太空中部署人造反射光源的想法。

1993年,俄罗斯国内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很长的解释。

它认为,对于那些白天时间非常短的高纬度地区,部署人造反射光源无疑是一种节约电费的好方法。

比如,北极地区的冬季,一天就12个小时,这意味着,一天中有12个小时的时间需要人工进行照明来完成工作。

而在夏令时调整之后,这个时间甚至会更长。

但是在1976年,一对父女在闯红灯的摩托车险些撞上了一辆开来的车辆,导致父亲不幸去世,而女儿则受了重伤,这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陈俊逸事件”。

这引起了当时全国人民对于交通信号灯的注意,于是,当时的国务院决定,将所有地方的交通信号灯都改为加装定时开关的电子式交通信号灯。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但是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信号灯逐渐加装了电子监控器,这就导致了信号灯不仅需要亮好上百小时,还需要进行复杂的电子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交通信号灯的成本就会逐渐提升,而这笔费用又都要交给当地的居民。

尤其是在北方,夏天长时间的白天会让交通信号灯大量的亮起,这就让人们感到很亏。

所以,当1993年俄罗斯的科学家提出,如果能够在太空中部署人造反射光源的时候,也有很多国家开始跟风。

人造反射光源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使用充足的日照时间来进行充电,还能避免节能。

人造反射光源的经济性也是它最为显著的优势。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在国内,成都也有一位天文机构的负责人如此构想着。

这位负责人指出:“就算是把人造月亮放置在成都的夜晚上,也可以将成都的夜晚照亮,成都的人们就不会再感觉到夜晚的黑暗,这还能节约电费呢!”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三、人造月亮计划——“节约电费”还是“浪费电费”?

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的负责人还构想:“我们完全可以在办公大楼的楼顶进行人造月亮的部署,这样就能够减少许多电费。”

然而,在太空部署人造月亮这一技术上,可能涉及技术上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制造出人造月亮?”

实际上,人造月亮的制造难度是非常大的,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材料的问题。

因为他不仅需要具有相当高的硬度,还需要具有很高的光反射度,且在充分吸收日照,它还必须能够在黑夜中照亮地面。

这种需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材料,可能会让人们寻找很久。

在目前看来,也许碳化硅或许可以同时具备这三种条件,可是,目前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又非常困难。

人造月亮不仅可以照亮大地,还可以起到保护适当量过冬作物的作用,它将会是一项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工程。

除此之外,人造月亮还可以帮助航天飞机在夜间进行其他太空探索。

然而其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影响。

人造月亮关乎太空上的利用,这可能会引发人类对在太空领域的利用和争夺,而且人造月亮的数量越多,对于太空资源的利用就会越来越高,可能会逐渐演变成为人类的一项军事工程。

除了对于新材料的需求之外,人造月亮在部署时还有着极大的技术难度。

如何将人造月亮返回地球?

这就需要对火箭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来看,这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范围。

而如何将人造月亮上升到轨道?

这项技术同样有很大的难度,虽然对于小型的轨道飞行器轨道上的转移已经做到了,但是非常大型的人造月亮轨道上的转移,目前也做不到。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结语

人造月亮是一项极其具有前瞻性的项目,不仅在技术上有着很大的难度,而且它可能会引发人类对太空资源的争夺。

人造月亮这项工程的实施有待于后续技术的突破。

而在这一方面的突破,就需要我们在新材料方面拥有一些重大的技术发现。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同时,人造月亮的设想,同样能让人们想起20世纪初德国提出的太阳炮计划,以及25世纪后期的“天基动能武器”。

这两种武器都是德国的极端武器。

太阳炮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热源将铁锭加热到融化,然后将其射向地球的武器。

这种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种武器并没有出现。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几乎没有看到有国家进行研究。

二战结束后,曾出现过一名德国的物理学家计划利用人造卫星发射太阳炮,但没有什么结果。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这一计划的影响,几乎可以忽视,但是“天基动能武器”却是不一样。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也曾对天基动能武器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美国当时在制裁计划上的发展,不得不放弃该计划。

这种武器通过将动能武器放置到轨道的方法,实现核弹头的实时发射,从而在轨道上攻击地球上的目标。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

当时有人担忧天基动能武器的“太空泄漏”问题。

过去,太空中的微小碎片对

比月球亮8倍!原定早该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