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作者:安安讲历史

一、引人瞩目的“春运妈妈”照片震撼全国

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0年1月30日,那是在赣鄱之滨的闻名遐迩的南昌火车站,在汹涌如潮的人流之中,发现了一个瘦弱的女性身影。

这位年轻的彝族女子,头发凌乱,面容略显憔悴,然而她的目光却坚定而执着地望向前方。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她的身形瘦削,然而肩头上却扛着一个比她自身还要高大的麻袋,左手紧握着一个破旧的大包裹,右手则紧紧地抱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这一幕被当时在场的一名记者周科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深受触动,迅速地举起手中的相机,将这位贫困母亲外出打工的感人瞬间永久地记录下来。

尽管周科并未上前询问这位母亲的身份与经历,但是他为这张照片赋予了一个充满深情的标题——《孩子,妈妈带你回家》。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不久之后,这张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感动了无数的网民。人们纷纷为这位坚强的母亲点赞,赞扬她怀揣着对孩子无尽的关爱,勇敢地背井离乡,到异地他乡打工求生。

同时,人们也为她在外地打工的艰辛生活感到担忧,不禁想象她如何独自一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抚养孩子长大成人。

这张照片如同一面明镜,揭示了我们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不公,同时也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之处。尽管人们对于照片中这位“春运妈妈”的真实身份与经历充满了好奇,但更多的是对她的高尚品格和坚韧毅力表示由衷的敬仰。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二、追根溯源:一个彝族女孩的成长历程

照片中的这位被誉为“春运妈妈”的年轻母亲,本名为巴木玉布木,是一位来自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彝族姑娘。

她出生于一个贫瘠且偏僻的彝族山村,家中共有七口人,仅凭着几亩贫瘠的土地勉强维持生计。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身为家中的次女,巴木玉布木从小便需要帮助家人放牧、上山砍柴割草,从未有机会踏入学校的大门。贫困的生活环境使她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也预示着她的人生将难以摆脱贫困的命运。

当青春的年华悄然划过18岁的门槛时,依照当地传统习俗,她的父母为她精心挑选了一位诚实守信、踏实肯干的男子作为她的丈夫。

尽管婚后的生活环境并未得到显著改善,但至少有了一个可以相互扶持的伴侣。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他们一家人居住在一座破旧不堪的土坯房中,每当大雨倾盆而至,他们必须手忙脚乱地四处寻找盛水的器皿,以防止被子被雨水浸透,无处安眠。

在衣食住行方面,他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食物仅限于家中储存的粗粮,衣物则是将旧衣服缝补成新的。

然而,在那个时代,孩子对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财富。因此,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夫妻两人依然坚持生育,一个个孩子相继诞生。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巴木玉布木在生下第二个女儿之后,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一家人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巴木玉布木与丈夫共同背井离乡,前往异地打工,留下大女儿在家中由公婆照顾。

巴木玉布木虽然年纪尚轻,但命运之神似乎早已在她身上刻画出一道道深深的印记。

三、南昌烧砖厂惨痛插曲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2010年,怀抱着襁褓中的二女儿,巴木玉布木与丈夫踏上了颠沛流离的打工之路,最终抵达南昌一家烧砖厂工作。

身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夫妻二人语言不通,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备受折磨的时光。

工作艰辛无比,巴木玉布木每日需在炎炎烈日之下搬运沉重的砖块,同时还要兼顾照料孩子。她将小女儿安置在一旁的阴凉之处,只要听到孩子的啼哭声,便会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去哺乳、哄其入睡。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工友们目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动容,纷纷为这位勤劳坚韧的年轻母亲深感惋惜。

在恶劣的工厂环境以及高强度的劳动压力下,小女儿经常患病。然而由于语言障碍,他们无法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再加上习惯于让小病自然痊愈,往往不等病情恶化便擅自用药。

直至某天,女儿的病情突然加剧,巴木玉布木夫妇这才意识到疏忽大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连忙带着孩子赶往医院就诊。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大医院的医生们一眼便瞧见她,目光随即变得凝重而沉郁。原来那位年轻的母亲,她的小女儿的病情已经被拖延得太久,现如今,已经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以至于现状已经极其严峻和危险!这对悲痛欲绝的夫妇,原本满怀期望地希望能够继续留在南昌进行精心治疗,然而现在,他们却不得不提前离开,返回故乡。

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们手头没有任何资源,无处可以依靠,只能依靠那些亲切的亲人来照顾他们。于是,那位丈夫开始在外面加倍努力工作,多打几份工以筹集足够的路费;而那位母亲,则怀抱着生命垂危的女儿,艰难地踏上了归途。

那张曾经感动全国的照片,正是在她返乡的途中被拍摄下来的。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当人们看到这张照片时,他们只会认为这是一位勤劳勇敢的母亲在异乡奋斗的身影,却不知道背后隐藏着如此辛酸的故事。

当时的摄影师,他只是看到了这温馨的一面,却从未预料到会有这样一段令人心碎的经历尽管全国人民都为这位“春运妈妈”的坚韧与勇气而欢呼,但是更多的人却盲目乐观地期待她能够顺利回到家中,度过难关然而,谁又能想到,在这温馨的背后,竟然即将上演一场令人肝肠寸断的人间悲剧呢?

四、11年后寻人终获重逢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时间荏苒,转眼间,11年过去了。在2021年的春节前夕,当年拍摄那张“春运妈妈”照片的记者周科,经过千辛万苦的寻找,终于找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巴木玉布木。

岁月无情,11年的光阴在巴木玉布木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她的脸庞虽然略显疲惫,但那双坚定的眼睛依然闪烁着光芒,比当年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

然而,她的笑容依然那么纯真而动人,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怀揣梦想、充满信心的年轻女孩。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当再次看到当年的那张照片时,巴木玉布木不禁有些恍惚。原来,当年那个小小的身影,竟然就是自己!她从未想过,自己带着孩子外出打工的情景,竟然会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成为了感动无数人的一张照片。

令人惋惜的是,那位曾经被巴木玉布木怀抱在怀中的新生婴孩,在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返回故土之后不久便不幸夭折。

乡村诊所的大夫们经过详细检查后,纷纷摇头表示无能为力,若能早些送来或许还有生还之望。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每当回忆起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巴木玉布木的眼眶中总会涌出悲痛的泪水。女儿的离去成为了她内心深处永恒的伤痛与无尽的遗憾。

然而,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命运并未对巴木玉布木一家置之不理。在亲友们的关怀与鼓励之下,他们逐渐找回了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在当地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为如他们般贫困的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如今,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巴木玉布木夫妇成功摆脱了贫困,生活也日益繁荣安定。他们拥有了一个温馨舒适的新居,以及几个健康活泼的孩子,过上了曾经遥不可及的美好生活。

五、一路扶贫,迈向幸福之路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全力支持下,巴木玉布木一家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踏上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2018年,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他们凭借多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与部分补贴款项,终于购置了一套崭新的三室一厅水泥房。从此,他们告别了那间饱受风雨侵袭的破旧土坯房,如今也能够如同城市居民一般,居住在宽敞明亮的住房之中。

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样体现在饮食方面,家中餐桌上不再是过去那些单一乏味的粗粮,取而代之的是香气扑鼻的白米饭。

在脱贫的征程中,虽然起步稍显迟缓,但巴木玉布木一家的进步却是惊人的。就在2018年前后,在村委的帮助下,他们掌握了烟草种植的专业技能。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首年的收益便高达5000元,这在过去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接下来的数年间,他们的收入持续攀升,从贫困逐步迈入了小康社会。2020年,全家的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大关,终于彻底摆脱了“贫困户”的标签。

回忆起那些曾经居住在老城区的艰苦岁月里,巴木玉布木甚至一年都难以获得数千元的微薄收入,再回头看今天,那份难以言表的幸福感犹如潮水般涌来。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然而,即便生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伟大的母亲心中却始终牢记着一个愿望——那就是期盼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教育,拥有学习的权利尽管她自己并未曾有过这样的机会,但她深深理解到知识对于改变命运的巨大影响力。

因此,即使他们已经成功摆脱了贫困的困扰,巴木玉布木和她的丈夫仍然选择在空余时间外出工作,为的只是为孩子们积攒足够的学费,以实现他们的大学梦。

如今,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温馨而稳定的新居所,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了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尽管两位孩子的不幸离世依然是他们内心深处无法抹去的痛楚,但幸福的阳光终究照亮了这个家庭的每一个角落。

14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妈妈”,现在已找到,怀中孩子却已离世

这对曾经饱受贫困之苦的夫妇,如今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憧憬和期待,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