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作者:A青楝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2024年4月26日,一起令人痛心的车祸发生在山西运城高速公路上。一辆问界M7智能电动汽车以时速115公里的高速行驶,猛然追尾一辆低速行驶的道路养护车,发生剧烈碰撞后车辆起火。车内的一家三口无一生还,驾驶员、其丈夫和2周岁的孩子全部遇难,场面触目惊心。

这起惨剧无疑给遇难者家属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痛苦。驾驶员的妻子"沐沐"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事故的多个细节提出质疑。她首先质疑,道路养护车是否有权在高速公路上低速行驶并占用车道,这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她对问界M7智能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出质疑,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配置在这起高速追尾事故中为何未能发挥作用,保护乘员生命安全。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剧烈碰撞之后,车门无法打开,救援人员不得不破窗施救。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沐沐的质疑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网友也加入讨论,纷纷对问界M7的安全性能表示怀疑。有人认为,作为一款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问界M7理应配备行业领先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系统,在这种高速追尾情况下应当能够最大限度保护乘员生命安全。可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这让人不得不怀疑问界M7是否存在安全性能缺陷。

另一些网友则认为,无论如何这都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惨剧。他们呼吁华为公司作为问界M7的制造商,应当正视这一严重安全事故,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并向遇难者家属作出解释和道歉。一些网友甚至将这起事故与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联系起来,质疑华为是否在智能驾驶领域存在短板。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面对如此强烈的舆论压力,华为公司时间成立了专案小组介入调查。5月6日,华为问界官方发布声明,针对网上质疑一一作出回应。声明指出,根据现场勘察,这起事故是由于驾驶员在高速行驶时未能及时发现前方低速行驶的养护车而发生追尾所致。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设计无法在时速115公里的高速行驶状态下触发,这是出于安全考虑,避免在高速情况下紧急制动反而加剧危险。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声明还解释说,虽然发生了剧烈碰撞,但问界M7的安全气囊系统运转正常,为乘员提供了一定保护。至于车门无法打开的原因,是由于电路在剧烈碰撞中受损,导致车门无法正常解锁。救援人员不得不破窗而入,这是被迫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手段。

对于动力电池是否起火的质疑,华为问界的声明指出,根据现场勘察,这起火灾并非由动力电池自燃引起,而是由于发动机舱内部线束在剧烈碰撞中短路起火所致。声明还表示,华为问界团队已时间赶赴现场,配合交警部门全面调查此次事故,并将继努力查明真相,还原事故经过。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这份声明一经发布,立即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不少网友认为,华为问界在声明中对事故原因的解释已经比较客观全面,并未回避存在的问题。比如承认AEB系统在高速行驶时无法触发,以及车门无法打开是由于电路损坏等,这些都是合理的解释。

但也有不少网友对声明表示不满,认为声明缺乏同理心,过于理性化和技术化,忽视了遇难者家属的痛苦和愤怒情绪。有网友直言,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华为问界在这次事故中表现得太过于冷漠和官僚,缺乏人性化关怀。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还有一些网友则认为,无论如何这都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惨剧,单单一份声明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呼吁华为公司应当正视这一严重安全事故,主动作出深刻检讨,并向遇难者家属诚恳道歉,而不应一味为自己开脱。

这起问界M7追尾惨剧引发了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质疑,也让华为公司陷入了公关危机的漩涡之中。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华为在这次事故中的表现给人的印象是过于理性、官僚和冷漠,缺乏人性化关怀。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华为公司在这次事故中也确实做出了应有的努力。成立专案小组介入调查、配合交警部门还原事故真相、发布声明回应质疑,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只不过在处理方式上,或许还是过于生硬和官僚化了。

一些资深汽车评论人士认为,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电动车,在发生严重安全事故之后,车企都应当本着最大的诚意和同理心,主动作出深刻反思和检讨,并向遇难者家属诚恳道歉。任何一款车型的安全性能都无法百分之百确保绝对安全,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就意味着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

车企应当以最大的诚意和同理心面对这种风险,而不应过于死守企业形象和技术理由,这容易给人冷漠和自私的印象。一些评论人士还指出,在这次事故中,华为公司或许也存在危机公关处理不当的问题,缺乏对舆论的敏锐嗅觉和预判能力。

问界M7追尾起火致3人死亡事故,令华为处于舆论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