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财长再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反遭主持人质问,哑口无言!

作者:红星照耀全世界

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新能源领域的竞赛正日益成为国家间战略竞争的核心场域。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关于中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言论,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在美国国内遭遇了质疑之声。美国公共媒体经济电台主持人凯·雷斯达尔的直接质问,揭示了这场辩论背后更为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与政策导向问题。

美财长再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反遭主持人质问,哑口无言!

耶伦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政府近年来一系列对华经济政策态度的延续。面对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迅速崛起,尤其是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等行业的领先地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通胀削减法案》与《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出台,正是美国试图通过大规模补贴和政策倾斜,加速本土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的体现。

美财长再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反遭主持人质问,哑口无言!

耶伦所指的“产能过剩”,实质上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长期投资、创新和技术积累的结果。中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全球市场份额,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然而,美国官方将其标签化为“不公平竞争”,实则是对自身产业政策不足的掩饰。正如雷斯达尔所质疑,美国政府同样在通过巨额补贴扶持本国产业,这种“补贴竞赛”并非中国独有。

美财长再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反遭主持人质问,哑口无言!

美国的大规模补贴政策,表面上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增强国内产业竞争力,但实际上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和产业冲突。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警告,美国的做法可能引发“去工业化”趋势,损害其他国家特别是盟友的工业结构。韩国学者金周焕的观点则进一步指出,美国的这两项法案暴露了其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意图,试图通过补贴和限制竞争的手段,迫使全球产业链重组,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美财长再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反遭主持人质问,哑口无言!

这场围绕“产能过剩”与产业补贴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于新兴产业主导权的激烈争夺。在新能源这一关乎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中美两国的竞争尤为显著。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确保全球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各国都有权利通过合法政策工具支持本国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过度的保护主义和单边行动可能破坏全球市场秩序,阻碍技术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

美财长再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反遭主持人质问,哑口无言!

面对新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中美之间的“产能过剩”之争与补贴之战,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经济模式和战略选择的较量。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完成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任务。因此,构建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国际合作而非对抗,才是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道。美国与其指责他国的“不公平竞争”,不如聚焦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政策制定,共同推动全球新能源革命迈向更加开放、包容和合作的新阶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