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时空里,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感

作者:鸟哥笔记

来源:囧囧有神

最近看了两本关于心流的书《心流+发现心流》,而促使我去深入去翻查和体悟的根因,主要还是自己最近心流的状态频繁发生,想找到背后的道理,看完之后,发现自己是真的读晚了,原来大师已经给总结的明明白白了,且还告知了促使心流的产生的方法,这次就给大家分享出来。

书中的作者米哈尔是这样概括心流特征:

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时空里,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感
  • 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 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关键是要发自内心的想追逐,且那目标可以促使他将一切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
  • 即时回馈。它能让我们知道我们当下做得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且每一步达成之后,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有所改进。尤其比如攀岩,跳伞这样的极限运动。
  • 排除干扰。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内心极度的平和,但是大脑仍在高速转动,且这些念头都是井井有条,像一直军队高度纪律的去完成任务。
  • 达到了忘我的状态。时间凝固浑然不觉,外部的噪声和干扰等都很难打断当前手头上的事情。

看完这些定义之后,我越发确信,我当前所感受到的真实状态,就是书本上所说的“心流”状态了。这本书除了心流以外,还连带出来了另外两个核心关键词,一个是幸福感,另外一个是精神熵。我认为他们之间是有关系的。

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时空里,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感
  • 心流是指人们在专注某些事务之后,忘记时间的存在,不受任何其他外界事务干扰的状态,它是一种状态。
  • 幸福感是指人内心的一种感受,能量感,满足感,是一种很正向的东西,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涵盖了不同层次的幸福感,最低层级的就是基础的生理需求的幸福,衣食住行,最高层级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个体对于个人潜力的充分发展和实现,是站在更大舞台层面获得的幸福感。
  • 最后是精神熵,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一个系统中的无序状态,而精神熵也就是我们精神里面的无序,内心的秩序被打破,这些正是干扰我们获得心流状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其中“幸福感”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关键词,每个人活着都逃不过哲学的三个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去哪里”,而任何具象的回答,我觉得都可能只是在某一瞬间的想法,过段时间,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丰富和使命的探寻,又会发现新的目标,但是我觉得任何差异化的目标也好,使命也好,大家都是殊途同归,就是追求自己内心的秩序,满足感和幸福感,只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路径不一样,有人是追求事业有成,有人是最求家庭和睦,有人是追求平安健康,这些无分贵贱。

所以归纳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自身体验的幸福感,这个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的道理了。所以综上所诉,我自己也提炼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公式出来:

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时空里,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感

这个和我们工作中的另外一个公式也挺像的。

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时空里,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感

但是我认为幸福感的公式,这个是最底层的东西,因为绩效也只是人外在行为结果的表现,研究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本质还得是研究人的心理状态,所以我就三部分来讲讲我的理解,如何高效建立心流状态,减少精神负熵,以及心流的使用。

Part1.如何激发心流状态?

1、自得其乐的性格:这个本身还是有一点天赋使然的,最好本身就有自得其乐的性格,有很强的逆熵和乐天情绪,能把很多压力转化掉,注意是转化掉,而不是积压下来,在任何不利的环境中都还能找到快乐的源泉。

2、明确目标快速反馈:是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有明确的目标,且快速拿到反馈,注意是快速,需要立即反应这种,所以像一些竞技类运动,篮球,足球等,都需要你立马反馈,不然你就会被对手掀翻,也进而倒逼你快速进入心流状态。

3、内心平和减少干扰:最好是处于一个外界环境干扰较少的境地,这样人会更加容易投入和专注,但是这个其实影响较小的,有则更好,无也没关系。

4、匹配与自身相符的挑战:当前从事的事务,所具有的挑战性和自身能力相对匹配,自己从事的事情挑战度越低的,越容易觉得无聊,挑战太高又会焦虑和无力感,所以要找和自己当前段位吻合的任务来做,且最好是任务的复杂度随着自己技能进阶,一起提升,因为越复杂的事务,需要投入的专注度越高,也就越能激发起心流的状态,这种心流状态的体验感也就更高阶。

其中这一项练就起来也是最难的,因为人们大部分时候回卡在两个点位上就放弃了,第一个是A②阶段很快技能超越了当前的任务难度,觉得无聊厌烦没有意思,第二个是A③阶段始终无法突破技能的提升,卡死在焦虑的状态,最后抵不过内耗,产生了放弃。

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时空里,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感

我用书中一个【挑战技巧匹配】图来帮助大家了解(也是我认为最为精华的内容)。假设下图代表一种特殊的活动——比方就是打网球好了。理论上,体验最重要的两度空间——挑战与技巧,我用纵轴与横轴表示。字母A代表罗小昊,一个正在学打网球的男孩,图形显示罗小昊学打网球的四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罗小昊不懂任何技巧,他唯一的挑战就是把球打过网去,这是A①。这种挑战没什么了不起,但罗小昊还是可能打得很愉快,因为难度正适合他粗浅的技巧。这时他很可能感受到心流,但为时不会太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技巧进步了,他开始厌烦只是把球打过网去的动作(A②),或者他也可能碰到比他熟练的对手,使他发现球场上还有比高吊球更难应付的挑战——这时,他对自己拙劣的表现产生了焦虑(A③)。

厌倦和焦虑都属于消极的体验,罗小昊有充分的动机想回到心流。他该怎么办?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他在厌倦(A②)的位置,要回到心流只有一个选择:加强挑战(他当然还有一个选择:放弃打网球,那么图形中的A干脆就消失了)。他确立一个跟技巧难度相当的新目标——例如击败一个技巧比他厉害一点儿的对手——就能进入心流(A④)。

如果罗小昊感到的是焦虑(A③),回到心流就需要加强技巧。理论上,他也可以降低挑战的难度,回到一开始时的心流(A①),但实际上,一个人知道存在挑战以后,是很难全然置之不顾的。图形中的A①与A④都代表罗小昊正处于心流状态。虽然两者都能带来乐趣,但A④的情况远比A①复杂,它不但是更大的挑战,而且对打球者的技巧要求也更严格。

所以其实发生心流并不难,任何一个简单的事情,哪怕就是一个简单的体能活动,按照以下下步骤也能激发状态,找到幸福感:

(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

(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

(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

(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这个和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六项精进,也很相似,把心注入到工作中,注入到当前手头上的事情,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也要努力向上提升。

2.要谦虚,不要骄傲:“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能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3.要每天反省: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4.活着,就要感谢: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5.积善行,思利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

6.忘却感性的烦恼: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其实这么看到六项精进,也就是稻盛老先生获取心流的方式了,所以无论是米哈尔还是稻盛老先生,杰出的人最后观点也都是出奇的一致。

Part2.关于如何减少精神熵的问题?

书中其实没有过多去说,但是我总结下来,就是对抗无序。

1、解决内在的问题,我觉得就是要定期整顿思维,化无序变成有序,冥想,打坐,让内心获得平静。如果有实在想不通的事情,或者当下自身能力范围内解不开的结,那就学会放下,让子弹飞一会,因为随时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成长,有些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了,干嘛要亟待去处理他。

2、解决外在的问题,扼杀潜在冲突,与人展开愉悦沟通,注重自己的人际关系,大部分的精神熵其实我觉得大部分都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法国哲学家萨特曾提出观点“他人即地狱”,他主要是想表达每个人都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而对方也会做出同样的尝试,这种相互的压迫和限制,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了对方的“地狱”。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同时也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这样自然心境就能豁然开朗。

3、享受感官,享受思维之美,专注自己六感的体验,眼耳鼻舌身意,这些都是我们连接世界的桥梁,加大自己的洞察力,越专注当前的事情,越不容易乱想,下钻进去体验,无限小就是无限大。

原来在上海呆了六年,混沌学园的李善友教授转述了一个小故事给我们毕业生,讲的是一位老和尚开悟前和开悟后的差异:

一个得道的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修行。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你像我这般年纪的时候,每天做什么呢?”

老和尚说:“挑水、劈柴、做饭。”

“那你得道开悟之后做什么呢?”小和尚又问。

老和尚一脸平静:“挑水、劈柴、做饭。”

“这么说来,得道和没有得道没什么区别啊。”

“完全不同。得道之前,挑水的时候想着劈柴,劈柴的时候想着做饭。现在挑水就想挑水的事情,劈柴就想劈柴的事情。”

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时空里,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感

Part3.心流的使用

我们人短短的一生,也就2.7万多天,65万多个小时,每天8小时工作,8小时生活,8小时睡觉。

假设一个人的平均寿命为75岁(这只是一个常见的假设,实际寿命可能更长或更短),并且一年有365.25天(考虑到闰年的因素),那么:

75年 = 75 × 365.25 = 27,393.75天

再考虑到每天有24小时,那么:

27,393.75天 = 27,393.75 × 24 = 657,450小时

对于部分人来来说,平时做的很多事情,本身自觉都没有什么价值,只是不得不做。尤其对于工作来说,觉得上班和上坟一个样——他们与工作疏离,消耗着自己的精神能量。对不少人而言,空闲时间同样是一种浪费;通常休闲有助于工作后的放松,但这段时间往往只是被动地吸收资讯,没有运用任何技巧去开发新行动的契机,结果生活只是由一连串无聊而焦虑的感受所组成,个人全无控制力。所以我真的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好好体悟和感受每一个当下,这真的会让自己获得掌控力和力量感。

书中提到,自成目标的体验也就是心流,它能把生命历程提升到不同的层次。疏离变成了介入;乐趣取代了无聊;无力感也变成了控制感;精神能量会投注于加强自我,不再浪费于外在目标上。体验若能自动自发地产生报酬,现在的生命当然有意义,不需要再受制于将来可能出现的报偿。

同时我也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心流确实也有两面性,说好听点的名词叫“心流”,说不好听点叫“上瘾”,物极必反,任何一种事情投入过度了都会戕害本体自身,所以这边给出的办法是,一是如果总是要上瘾的何不选择好对自己有长期价值的兴趣点去探索去上瘾,二是发展自己多维度的兴趣,锻炼自己可以瞬时自由从一种任务切换至另外一种任务的操控感,三是设置外部看护人,如果发现你心流状态过度的时候,可以适时来进行提醒。

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时空里,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感

在写最后,“临在当下,静待花开”,心流这个神奇的东西,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生的乐趣可能就是在有限的时空当中,如何获取最大程度的心流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