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思政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作者:青岛西海岸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开设大海上的流动“大思政课”,青年学子置身于浩瀚的大海上,无形中激发向海弄潮的干劲,涵养宽广的胸怀;青岛科技大学把课堂搬到港口码头,打造“场景大思政课”;哈尔滨工业大学把思政课开到卫星发射场……

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思政课,收获了好评,也收获了流量,火爆“出圈”。

思政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中国海洋大学把“大思政课”开设在“大海上”

思政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五年来,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高了思政课“到课率”与“抬头率”,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了这门课。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在中国古代,常把教师分为“经师”与“人师”两类。日前,大陆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上映,影片表达了当代青年学子的心声,道出了新时代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标准——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遇良师”是人生一大幸事,他们不仅在学术或技能方面给予我们指导,更能够带给我们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人生道路。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承担了更多的“人师”重任,他们精心引导和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青岛科大“码头上的思政课”

在很多生动有趣的思政课上,学生们品尝到了不一样的“思政味道”。

“甜味”。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领悟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学懂弄通、入脑入心了的真理,味道自然妙不可言。而思政的意义就在于“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理论落地发芽,长成生活的常青树”。

“鲜味”。当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有了理论上的解释和依据,当循着理论之根在现实中找到新的枝叶,这种切中时代肯綮,表达深刻思想的课堂内容,自然鲜味十足。

“辣味”。对问题深入细致地专题研究,既有正面的引导启发,又有批判性有辣味。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比中,使学生认识到美好理想的必然性,同时又认识到在实践中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明晰是非,增强判断力。

思政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思政课”走进胜利油田

“百味盐为首”。思政如盐,“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不同课程都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

2022年4月,大陆首次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勾勒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流群像:他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知识素养不断提升,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

在现实中,青年人也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思政课的教育和引导。

思政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哈工大的学子们在发射现场记录火箭升空的震撼瞬间 图源:央广网

有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思政课整体评价较高,但一些课堂不尽如人意。有高校思政课老师在一次“微调查”中,收集了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列出了几种最不受欢迎的授课方式。

比如,“空对空”。学生们提到,这门必修课其实很有“含金量”,希望内容告别敷衍和空洞说教,多一些深刻洞见。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心的课,技术含量高的课,适应当前形势的课,能够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的课被称为“金课”,而“一稿讲天下”“换汤不换药”等被称“水课”。这也要求教师自身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练就不怕问、问不怕、见问则喜的真本领。

思政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四川大学“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现场 图源:新华网

比如,“干巴巴”。在课堂气氛方面,不少学生提出,不能让大家昏昏欲睡,要更加生动有趣,讲究方式方法。

“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应该是有生气、有活力的,要更具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善于活用巧用网言网语,打通师生沟通的“玻璃门”,可借用网络短视频等,打造启智润心的“金钥匙”,与年轻人同频共振。

比如,“一言堂”。学生们希望思政课堂不要成为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要给学生发表见解、参与讨论的充分自由度。及时、理性、准确地分析和回应学生疑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形式上讲究更多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

#行走的思政课##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共上一堂青春必修课#……近年来,思政课不时冲上热搜。在中国海洋大学,“80后”思政课教师王付欣被学生称为“男神”,课堂每次都“一座难求”。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具有“大格局”特征的“大思政课”,注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其丰富多彩的“打开方式”,“圈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让“数字+”赋能思政课。以数字化为抓手,挖掘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使思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如有高校利用VR技术沉浸感、交互性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仿真的三维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实现感情共鸣。

利用新的数字技术,开发独具特色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大思政课”不仅有“道”,更有“学”有“术”。

思政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们正在体验生动的思政课

让舞台变成“沉浸式课堂”。不少高校打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将思政课搬上舞台,编排“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情景剧汇演,更好地反哺课堂教学。

另外,歌曲合唱、吉他弹唱、诗歌朗诵等才艺展示形式,都把精深、宏大的思想讲得深入浅出,让思政课变得妙趣横生。

让大地海洋成为“教室”。“现在的年轻人是互联网一代,他们掌握的信息更为丰富,视野更加开阔,对中国未来更自信。”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运君教授表示,大学生们也渴望更多地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校在国之重器“东方红3”科考船上开设了“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公共选修课,将海洋科考知识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中国石油大学的思政课,有着浓浓的“鲁味儿”“海味儿”和“油味儿”,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组织部分师生赴胜利油田“功勋井”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感悟红色传统、领略“胜利精神”。

思政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图为江苏省高校“流动的戏剧思政课堂”

其实,思政课不仅是学校课程,也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踏上社会后,我们也在实践中有意无意地学习,让头脑和双眼更聪慧。如当下《这就是中国》《中国大思政》等思政类节目的爆火,也正说明,好“课”永远不会缺少听众,好的思政内容和讲述方式,也将把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得更广、更远、更响亮。

(编辑:L,本文由西海岸发布制作,来源于青岛宣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