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2人造假被罚2500万,国企的金字招牌,就是被他们搞砸的

作者:灰鸽观察室

造假,又是令人痛恨的造假!

5月12日,证监会对两家造假的上市公司特发信息、海峡创新分别开出了罚款单,合计罚款金额2500万。

公告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但热议的内容却不是造假手段高,也不是罚款金额少,而是两家上市公司的国企身份。

根据股东信息资料,特发信息的实控人是深圳国资委,海峡创新的实控人是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两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造假,就像浓眉大眼的朱时茂叛变,国企的金字招牌又一次面对舆论的挑战。

当然,国企也是企业,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要犯了错,都应该诚心接受大众舆论的批评。

不过,企业是人在操作,冤有头债有主,灰鸽认为,造假的“锅”不该由“国企”两个字来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人,尤其是那些“混”进了国企的“坏人”。

12人造假被罚2500万,国企的金字招牌,就是被他们搞砸的

处罚公告显示,特发信息2015年4月收购了一家叫“东志科技”的公司,而东志科技的老板陈传荣也就此进入了特发信息,留任东志科技总经理,负责具体经营。

卖公司肯定要做业绩承诺,按惯例一般是收购之日起3年,具体到东志科技就是2015-2017年。

但陈传荣却在3年的承诺期之外又附加了3年的承诺,即2018-2020年,也就是一共承诺了6年,这么长的“保质期”堪称并购界的“良心”。

不过,蹊跷的也就是这反常的“良心”,东志科技100%股权的售价都才1.9亿,6年的承诺利润却高达3.2亿,陈传荣哪是在卖公司,明明就是送啊。

果然,事出反常必有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为了达到承诺的指标,陈传荣也就亲手导演了个各种花式造假。

12人造假被罚2500万,国企的金字招牌,就是被他们搞砸的

不过,财务造假这种事情,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陈传荣还有3个帮手,而光有帮手还不够,这种瞒天过海的事情还得有人“放水”,特发信息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4人就扮演了“放水”者的角色。

当然,“放水”只是灰鸽个人的一个比喻,或许不准确,用官方的言辞,他们属于“未曾勤勉尽职”,正是他们的不尽职,才让陈传荣完成了一年又一年的持续造假,直到案发。

现在看来,陈传荣卖公司的计划犹如一个早就“预谋”好的骗局,而特发信息也确实把陈传荣告了,理由就是“诈骗”,公开信息显示,截止目前,案子尚在处理中。

“诈骗”属于刑事案件了,处理时间肯定会比较长一些,相比之下,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就要酣畅淋漓得多了。

在证监会的规则里,我不管你们谁骗了谁,反正肯定欺骗了投资者,于是火速调查、果断结案,把造假事件中的4个操作者以及4个未尽职的管理者一共8人都罚了。

12人造假被罚2500万,国企的金字招牌,就是被他们搞砸的

海峡创新的剧本与特发信息有相同之处,都是收购外部资产继而引发的造假,但又有不同的地方,海峡创新并非原生的国企,而是福建平潭国资2019年才收购到旗下的。

海峡创新原名汉鼎宇佑,是浙江80后明星夫妻富豪王麒诚、吴艳创办的,2019年,平潭国资花了10个亿从实控人之一的吴艳手中买到了控股权。

国资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原实控人套现离场,这样的故事情节本来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买来的公司有“暗雷”。

2018年,在国资收购一年多前,海峡创新收购了一家叫“好医友”的公司50%股权,从时间上来看,灰鸽怀疑收购的目的或许是为了配合实控人套现有个好价钱。

被收购的公司能不能刺激股价,业绩是重要条件,而好医友2018年刚刚并表就开始虚增营收,2018年报、2019半年报的业绩都是编出来的。

造假的执行者当然就是好医友的原股东黄亨利,而除了黄亨利,与特发信息一样,海峡创新也有“放水”的,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3人都被认定为“未勤勉尽职”。

庆幸的是,好医友的造假也就只持续到了2019年上半年,因为下半年国资接盘了,而接盘之后造假的通路就被堵上了。

堵上了还不算,国资顺藤摸瓜,一举查清了所有的假数据,2020年4月,海峡创新对2018年、2019年年报进行了追溯调整和会计更正。

也就是说,海峡创新的造假实际上与国资没有直接关系,相反,国资还是打假者。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在证监会的规则里,我不管你是谁造的假,只要造假了就得罚,于是,黄亨利等4人之前犯的错,如今就由海峡创新来背了“锅”。

12人造假被罚2500万,国企的金字招牌,就是被他们搞砸的

两家国企,12个被罚人员,毫无疑问,国企的金字招牌,就是被他们搞砸的。

当然,这12个人可能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或许还有更多的“他们”躲在某个角落。

但灰鸽坚信,在国家和证监会的“零容忍”态度下,在大陆证券市场越来越成熟的法制监管下,一切狐狸尾都会最终露出来的。

正如前面所说,锅不该“国企”来背,要严惩那些“混”进了国企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