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擦亮眼睛——这些科普期刊发表科普文章才有效

作者:医脉通泌尿外科
擦亮眼睛——这些科普期刊发表科普文章才有效

自上个月以来,我们撰写了两篇文章:《医生想晋升,不发论文行不行?》和《职称晋升,科普文到底有没有用?——一文盘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普文职称晋升政策》。这些文章总结了全国各省份医生职称晋升中,通过发表科普文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这些内容得到了广大医生在医脉通平台上的转发和咨询。

实际上,从2023年开始,全国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多个主要省份,尤其是上海、北京等重要地区,已先后出台了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医护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从上海市人社局、卫健委印发的《关于深化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北京市人社局、卫健委印发的《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在将科普纳入职称评审的细则方面,北京、上海基本采用了同样的实施标准。

在实施办法中,针对高级职称的评审条件明确提出了“科普作品”的参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及以上科普期刊上公开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的科普文章,字数需达到2000字以上。

2.或在省部级及以上的官方媒体发布与申报专业相关的科普作品,文字稿字数需达到2000字以上,视频时长不少于5分钟。

3.或完成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局级及以上科普课题或科普项目,并确保成果通过验收,其中局级排名第1,省部级排名前3,国家级排名前5。

4.或获得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局级及以上科普奖项,其中局级排名第1,省部级排名前3,国家级排名前5。

这些明确的要求为医护人员参与科普工作并在职称评审中得到认可提供了具体指引。

擦亮眼睛——这些科普期刊发表科普文章才有效

让我们逐个分析这些关键词:

1.第一作者:在科普文中,通常只有第一作者的贡献才被有效认可,这与一般论文、专著等不同。因此,在撰写科普文时,合作撰写通常是无效的。

2.省部级:今天我们将重点讨论这个问题。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媒体,对于日常大量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来说,辨别真伪尤其困难,更需要防范可能出现的假报纸、假刊物。因此,我们需要认准即将提供的媒体列表。遇到无法确认的情况,可以选择咨询医脉通平台的“选刊小助手”(扫描底部二维码咨询)。

3.2000字:科普文的字数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不同省份对于科普文的字数要求不同。在大部分省份,对于科普文的字数要求一般在1000-2000字之间。然而,对于一些媒体来说,1000字和2000字占据的版面大小可能相差很大,这也会导致版面费用的差别。因此,投稿作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一般来说,除非特别说明的省份(例如北京、上海要求2000字),请大家一般撰写1600字左右的科普文章,以方便媒体编辑的删改。

什么是“省部级及以上科普报刊”

报刊一般指报纸,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报纸种类繁多,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报纸,它们的办刊水平和影响力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从审校质量、办刊水平以及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来看,以下列出了9家期刊供大家参考(其中包括8家国家级期刊和1家省级期刊)。

国内健康科普类报刊重点推荐目录

以下目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3年11月

擦亮眼睛——这些科普期刊发表科普文章才有效

科普文相较于论文发表,门槛更低,写作难度也更小,然而在职称晋升中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正是因为如此,大家才应该擦亮眼睛,选择真正符合要求的刊物进行科普文的发表。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