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别了,最后的河道村

作者:西部网
别了,最后的河道村

视频加载中...

【新媒体文稿】

缓缓东去的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被关中父老视作为母亲河。渭河下游南北两岸淤积了大片的河滩地,成为适合农业耕垦的肥沃土壤,曾经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村庄。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西庆屯村是最后一个在渭河陕西段河道内的村庄,它因河而兴,却也因河而困。

从2021年9月西庆屯村遭遇渭河四十年来最大洪水,到2023年11月整村搬迁后实现复绿复耕,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新闻中心记者对西庆屯村进行持续采访拍摄,深度记录了这个渭河陕西段最后的河道村从受灾、避灾到搬迁、拆除、复绿的历程。

【视频文稿】

【导视】

【洪水现场】渭南广播电视台记者雷洁琼

【同期声】西庆屯的房屋已经被水淹得只剩一个屋顶。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谢维维

【同期声】 当时差点要了我的命。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周新喜

【同期声】今年(2021年)是颗粒无收。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党总支书记 党冬仔

【同期声】群众不愿意搬,永远划不了个句号。

【字幕】时任渭南高新区白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胡智永

【同期声】群众在这一块意见比较大。

【字幕】渭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蔡军

【同期声】要一次做到底,绝对不能再拖泥带水。

【标题】别了,最后的河道村

【字幕】2023年10月 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搬迁安置小区 选举业主委员会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新小区居民 谢维维

【同期声】没想到咱村也可以成立业主委员会,自己也可以给自己划?如果我选上了以后,做出一个榜样来。

【计票同期声】谢维维、党红梅、谢维维。

【字幕】渭南高新区白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郝菊亚

【现场同期声】现在是选为咱们的业委会成员,那我把这9名成员给咱公布一下,穆立奇、卜战刚、刘文娟、谢维维。

【正文】听见自己的名字,从小到大生活在农村的谢维维激 动地鼓起了掌。从农村农民到社区居民,这个新的身份让她坚信,自己以后的日子会不同以往。然而就在两年前的这个 季节,却是令她揪心的生死时刻。

【字幕】两年前

【字幕】 2021年9月 渭河洪水过境西庆屯村

【字幕】渭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雷洁琼

【同期声】此时这个道路已经是完全被水淹没,那么在我右 手边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区域就是西庆屯的整个村子了, 而且我们在就近的地方能够看到,它这个房屋已经被水淹得 只剩一个屋顶。

【字幕】时任渭南高新区防汛办主任 杨锡红

【同期声】咱高新区这块防汛的重点就是西庆屯村村民的撤 离,西庆屯村现在就是咱目前渭河河道唯一一个还在的村庄, 目前村里的人全部撤离完了,撤人这一块是咱的工作重点。

【正文】2021年秋季,渭河遭遇40年来最大洪水,渭河洪峰3次过境陕西省渭南市西庆屯村,全村 6 处生产围堤决 口, 农田全部被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好在撤离及时,全村2000多名村民都安全无事。洪水过后,大家陆续回到村里察看损 失,绝大多数房子已经无法再住人。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党总支书记 党冬仔

【同期声】这危房。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谢维维

【同期声】这是我们家老房子,围墙全部都塌陷了,当时水 这么深。

【正文】看到眼前家里破败的样子,让谢维维想起了 20 年 前似曾相识的一幕。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谢维维

【同期声】房间我记得当时 2003 年我刚结婚,就被洪水淹了,当时(12 月)我坐月子,就在这坐月子。记得当时还中 了一次煤(气)毒, 当时差点要了我的命。

【正文】缓缓东去的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被关中父老视作 为母亲河。渭河下游南北两岸淤积了大片的河滩地,成为适 合农业耕垦的肥沃土壤, 曾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村庄。谢维维 生活的西庆屯村因河而兴,却也因河而困。

【正文】2003年“038 ”大洪水后,为了让类似的悲剧不再 重演,陕西实施了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宽堤防、疏浚河道。 【画面】示意动画

【字幕】时任渭南高新区白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胡智永

【同期声】修了这个防洪大堤之后,河道变窄,水位变高了, 对西庆屯群众农业生产来说,不一定是个好事。

【正文】西庆屯村位于渭河防洪大堤之内,每逢雨季就成为 防汛的重点区域,形成了“渭河一涨水、村庄就受灾 ”的现象。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周新喜

【同期声】今年(2021年)是颗粒无收,全部在水里淹完了。

【正文】渭河堤防工程建成后,许多像西庆屯村一样的河道村都完成了整村搬迁,开始了新的生活,但西庆屯村的整体 搬迁却迟迟无法推进。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党总支书记 党冬仔

【同期声】过去老人讲“漫一次河三年不用上肥料 ”。群众 不愿意搬。这片地方来说土地肥沃、水利方便,粮食产量比 较好,就是前面这块地,在过去是全渭南地区粮食产量最高 的地方。

【正文】就这样,为了留住乡愁和生计,西庆屯村成为渭河 陕西段最后一座河道村。

【字幕】 2021年11月 西庆屯村防汛应急安置小区“避水 楼”

【正文】这些房子被村民们称为“避水楼 ”,是当地政府为 了保障群众安全修建的防汛应急安置小区。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穆继善

【同期声】一户50个平方(米),临时的安置,避汛期安 置的,不是正式居住的,汛期过了可以回家务农。

【正文】水来,人撤;水退,人返。2008 建成的“避水楼 ” 在之后的汛期里给了西庆屯村人一次又一次的庇护,但这终 究不是长远之计。2012 年,渭南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实施西 庆屯村整体搬迁的意见》,计划在“避水楼 ”旁修建永久安 置小区,彻底改善西庆屯村人的居住环境,可是这一等就是近10年。

【字幕】西庆屯村搬迁问题一项目资金不到位

【字幕】渭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蔡军

【同期声】选择安置小区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也是充分考 虑,说是既然安置老百姓就要把他安置到合适的位置。当时 那个地也不是净地,也有拆迁。

【正文】为了减轻群众负担,除了在建设“避水楼 ”时,村 民每户交过1万块钱之外,再没有交纳过其他任何费用,西 庆屯村搬迁安置小区建设和补偿款、安置费全部所需资金由 渭南高新区承担。

【字幕】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副主任 马伟

【同期声】(2021年)西庆屯整村的搬迁根据相关的政策预 估要下来6.3 亿元,缺口有4.5亿元。

【字幕】西庆屯村搬迁问题二项目建设周期长

【正文】西庆屯村搬迁安置小区项目在2015年由省住建厅立项;2018年,项目动工;2019年,主体封顶。可直到2021年的大水过后,依然因为收尾工作不完善无法入住。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谢维维

【同期声】这是我屋,这是厨房,厨房小,这是我婆婆住的, 在这住,房子就这么小,屋里东西啥都没处放。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刘文娟

【同期声】我们家是9口人,几个孩子在一块,晚上都没法 学习,避免不了产生一些矛盾,所以我们急需要解决房的问题。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穆谢红

【同期声】政府给西庆屯弄这个房屋, 已经都快10年了, 啥时候能到群众手里。

【字幕】西庆屯村搬迁问题三建成新房不够分

【正文】安置面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理应得到充分保障。村民们说,按照每人50平米安置面积的搬迁政策,加之近10年来人口增长所出现的“新分户 ”,搬迁安置的新房根本 不够分。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穆继善

【同期声】2006年当时村里是400户,人口是1700口左右。 10 多年以后那些个娃基本上结婚了,长大了,也成家了,(2021年)现在是480多户。

【字幕】西庆屯村搬迁问题四恶性循环惹民怨

【正文】在近10年的安置过程中,资金短缺始终是当地政府的一大困扰,资金越缺、建设进度越慢、耗费时间越长、 人口增长越多,需要的安置房屋和补偿款就越多,从而导致资金更缺,陷入恶性循环。

【字幕】声音来源: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黄小妹

【同期声】哎呀,我们一下跑了多少年了,我们都去得没有 次数了。到乡上(街道办)去找了一回,说你不用管,到时 候就给你解决。找到(高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 把乡上(街道办)叫去,乡上(街道办)把我们又领回来, 领到大办公室给我们承诺,给我们承诺的啥,都没实现。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党总支书记 党冬仔

【同期声】主要问题是没定性好,(项目)上马的时候,干 部都比较“ 自信 ”,不了解民情,实际上和群众就有些隔阂 了。计划和实际两个分开了,一拖再拖,越拖矛盾越大,永远划不了个句号。

【正文】渭南高新区曾将西庆屯村搬迁安置小区列为重点民 生工程,然而在为民办好事的过程中,收获的却是民怨。

【字幕】渭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蔡军

【同期声】当时怎么做比较艰难。西庆屯和咱们现在看到的 城中村改造不一样,城中村改造的时候它有市场行为,它这 个村子比较偏,它在渭河河道里边,所以这一块纯粹就是政 府解困解难的事。

【正文】明确新安置小区的交房时间、解决“新分户 ”及新 增人口的住房问题、加快安置补偿款发放进度……带着这些诉求,西庆屯村人迫切希望“政府给个说法 ”。

【字幕】 2021年11月 西庆屯村村委会会议室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代表 杨琴娃

【同期声】现在只要渭河一添水,西庆屯整个都要见水,淹 了秋影响夏季也种不进去。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代表 刘文娟

【同期声】后来盖那个安置小区,盖了 3 栋高楼,也安置不 完。

【字幕】时任渭南高新区白杨街道党工委书记 杨猛

【同期声】2009年(西庆屯村)从临渭区移交咱高新区,近 十几年多次受渭河洪灾影响,核心就是资金这块影响,一直 没有如期交房,搬迁费还没有完全兑付到位,我们一直在积 极争取。按照咱原来的搬迁政策,如果给群众承诺的,该兑 现的给群众兑现到位。

【字幕】渭南高新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 副主任 马伟

【同期声】现在管委会正在筹集各种资金,已经安排城棚改公司进行建设,请大家放心。

【正文】关于洪水,痛苦不堪的回忆;关于新房,久建未成的失望,更加让西庆屯村人想要过上安稳舒适的好日子。尤 其是 2021 年的水患之后,西庆屯老村再也无法居住,渭南高新区下定决心从源头上彻底解决西庆屯村搬迁问题。

【字幕】渭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蔡军

【同期声】一方面是争取上级的专项资金,给市委市政府也 汇报,同时到省水利厅、省应急厅、包括农业厅等等,专项 资金这块肯定会有一部分。第二部分,我们就是想通过市场 化的手段,再运作一部分资金。增加这么大的财政负担确实 很难。2021 年 10 月份以后,高新区这一块把当年的土地出 让收入以及财政上面拆借的一些资金全部拿出来,就是下势把这个事解决了。

【字幕】时任渭南高新区白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胡智永

【同期声】前期这块工程进度比较慢,群众在这块意见比较 大。针对这种情况,咱管委会这块也成立了专班,入户走访。 【正文】 当地积极筹措搬迁资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打消群众搬迁顾虑。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谢维维

【现场同期声】如果说咱搬走拆迁了之后,每户宅基地有15万块钱的(补偿款)?

【字幕】时任渭南高新区白杨街道纪工委书记 郭磊

【现场同期声】一期钥匙拿到手以后,把心放在新房,操心 在装修上。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谢维维

【现场同期声】我咋装修,我也要有钱,没有钱现在也没法装修。

【字幕】时任渭南高新区白杨街道纪工委书记 郭磊

【同期声】咱今天开始就启动人头安置费的发放,今天先给群众发5000,你不是还剩余1万,咱于(2021 年)12 月 31 日前,这个资金到位以后,予以拨付。

【字幕】时任渭南高新区白杨街道党工委书记 杨猛

【同期声】按照搬迁方案每院宅基地 15 万元这个标准,我 们对西庆屯老村全部进行拆除。

【正文】经过省市区层层多方筹措,通过贷款和专项等多种 方式,搬迁资金的缺口总算被堵上,西庆屯村安置小区收尾 工作全面加速。

【字幕】2021年11-12月西庆屯村搬迁安置小区进行分房

【现场同期声】这是1把装修钥匙,5把入户钥匙。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谢维维

【同期声】这房间我两个儿子住,他们两个,这我跟我老公住。

【同期声】是157(平米),各自都有各自的空间,各自有 各自的房间,特别高兴,心情特别高兴特别激动。

【字幕】 2022年3-5月西庆屯村进行整村拆迁

【画面】全家福

【正文】村支书党东仔的这张全家福,拍摄于2022年3月14日,也就是这一天,他生活了半辈子的西庆屯村,开始了整村拆迁腾退工作。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党总支书记 党冬仔

【同期声】毕竟留个作念,这一村人从那走出去的,怀念那 个地方,时间长了以后就想起这个地方。

【画面】拆迁现场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谢维维

【同期声】再也不回来了,再也回不来了。

【字幕】2022 年 6 月 西庆屯村搬迁安置小区谢维维家新房

【正文】走进谢维维家的新房, 四室两厅两卫,窗明几净, 让人住得安心、踏实。村民们说自己处在3公里生活圈—— 50米有小学,600米有中学,1000米就有医院。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新小区居民 谢维维

【同期声】今年(2022年)汛期我们就不用担心这个房子被 淹了,有几家结婚的,都已经在这入住了, 日子肯定有奔头 了,有前进的方向,有目标了。

【正文】过去,渭河河滩内的一个个村庄,就是一个个农业 面源污染点,不仅对渭河环境问题整治、生态保护修复不利, 也会在汛期对当地村民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字幕】水利部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工程师 喻权刚

【同期声】渭河(陕西段)最后一座河道村的整村搬迁和复 绿,对渭河乃至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对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包括城市环境污染(防治)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 用。

【正文】西庆屯村的 10 年搬迁之路,这也给当地主管部门上了很深的一课。他们将继续解决好西庆屯村搬迁遗留问题。

【字幕】渭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蔡军

【同期声】当时(2012 年)那种情况下,我算下来,整个应 该在 3 个多亿就能弄完。 目前算下来,这个项目彻底完成估 计下来得 6.6 个亿。咱们现在还正在盖了两栋楼,计划明年 (2024 年)就能交房了,480 户人人有房。农村的基层工作 千难万难,还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对我们的教训就是, 时间一下跨度这么长,对老百姓来说,生活的质量没有立即 改善,同时对我们来说,拆迁安置的成本也在加大,要一次 做到底,绝对不能再拖泥带水。

【字幕】2023 年 10-11月 西庆屯村秋收并启动渭河河道清障工作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党总支书记 党冬仔 【同期声】看这苞谷长势还可以。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村民 杨菊花

【同期声】绝对产量高,(每亩)到1300—1400斤了。

【正文】与两年前的颗粒无收相比,今年西庆屯村迎来了大丰收。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新小区居民 谢维维

【同期声】快点,玉米收完回去要帮妈妈剥皮呢。

【正文】与此同时,当地启动了西庆屯村段渭河河道清障工 作,这片承载村民回忆的土地终于复绿复耕。在清障项目的 公示牌上,“ 资金已落实 ”这五个字赫然写在上面。

【字幕】渭南高新区西庆屯村党总支书记 党冬仔

【同期声】今年把清障工作搞完以后,从清朝乾隆末年(建立)到现在的西庆屯村,渭河(陕西段)最后一个河道村彻底成为历史了,变成耕地了。

别了,最后的河道村
别了,最后的河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