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为何用威刑严法,而没学刘邦的宽刑省法,来治理益州呢

作者:如日中天54

众所周知:汉朝建立初期,汉高祖刘邦弃用以前秦朝的严刑酷法,与民休养生息,不仅受到人民的拥护,而且赢得了后来数百年大汉王朝的稳定。下面即将探讨的话题是:

诸葛亮为何用威刑严法,而没学刘邦的宽刑省法,来治理益州呢

诸葛孔明像

诸葛亮为何用威刑严法,而没学刘邦的宽刑省法,来治理益州呢?

一、诸葛深知易理,反对留下刘璋

话说庞统投奔刘备后,向刘备献策攻取益州,作为立国的基础。可是在进军成都途中,庞统死于落凤坡。按庞统的策略,刘备很快进入成都,夺取了益州,当时的益州牧刘璋为保百姓,拱手让出政权。刘备取得益州,首先有一棘手的人事问题。怎样安置刘璋?刘备主张,刘璋还是应留在成都。

诸葛亮却反对说:“刘璋应送到荆州去,让他离开益州,以免一国二主的局而。”又说:“刘璋失去益州,完全是太软弱的原因。主公若是妇人之仁,恐怕难以长久在益州立足。”而从诸葛亮这番话屮,已透露了他深知易理,准备严法治蜀的思想。

易经《临卦》九二爻“咸临,吉,无不利。”中的“咸”当作“威”。此爻是说当民未顺命时,就应以威势临下,有威势则臣民服,就会吉无不利。正如此爻《象传》说:“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诸葛亮就因熟悉《临卦》九二爻的哲理,而提出要“威临”治益州的,请看下列详述:

诸葛亮为何用威刑严法,而没学刘邦的宽刑省法,来治理益州呢

解读《临卦》

二、诸葛威临蜀国治

话接上文,刘备进入成都,夺取了益州后,命令丞相诸葛亮草拟治国的方略。没多久,草案制订出来了。大家一看,草案的刑法十分严厉,动辄就是判罪、杀头,都认为诸葛亮的草案要不得。

蜀郡太守法正代表大家出面反对说:“秦末,汉高祖约法三章,减除秦的严刑酷法,受到人民拥护,因而取得天下。请丞相学习汉高祖,宽刑省法,以求得人民拥戴。”

诸葛亮回答说:“法正先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严刑酷法,为万民怨恨,汉高祖行宽仁之政,正补济其弊。刘璋父子统治益州二十余年,软弱无能,法制不讲,威严不立,如果还继续下去,不用威刑严法来治理,那是很危险的。”

诸葛亮为何用威刑严法,而没学刘邦的宽刑省法,来治理益州呢

法正剧照

法正听了,十分佩服。诸葛亮在法正等人都信服后,就把法令公布了出来,张贴在各地的显眼地方,人们都纷纷前来观看。不少人说:“太严苛了!”一些有识之士却说:“益州二十多年无刑法,奸人横行,恶人当道,是该严刑治蜀了!”

那些一直无法无天的权棍恶霸,见了公布的法令,恨得咬牙切齿。成都市内的几个长期为非作歹的人,更是以身试法,想看诸葛亮的态度。诸葛亮马上严令查办,并一一判处极刑。自此以后,人们都不敢以身试法了,益州上下都知道刑法是不可轻犯的。

诸葛亮本人以身作则,他误用马谡失街亭后,自贬三级,免去丞相。凡在他手下做事的官员,有违法犯禁的,诸葛亮都一一依法严惩,对谁也不讲情面。如废中都护官署府事李严及长水校尉廖立,因犯法被贬为平民等等,都令人传颂。

诸葛亮为何用威刑严法,而没学刘邦的宽刑省法,来治理益州呢

刘备与诸葛亮等影视形象

从此以后,蜀国在这套刑法的治理下,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国民经济也随着稳定的环境,不断增长,民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家更加敬佩诸葛亮的治国之道了。

三、故事的人生启示

“诸葛威临蜀国治”的故事,以及易经《临卦》九二爻辞,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为:

古往今来,治国无非是宽猛两种方法。有时需以宽为主,有时需以猛为主,这都需要审势而定。诸葛亮以威临民,治理益州,“吉无不利”,正在于他能审时度势,纠正益州先前之弊。

诸葛亮为何用威刑严法,而没学刘邦的宽刑省法,来治理益州呢

刘备剧照

所以,为政者一定要善于审时度势,一定要知道所救之弊之所在,才能宽猛得宜,吉无不利。

总之,诸葛亮之所以在治理益州时采用威刑严法,而非汉高祖刘邦的宽刑省法,既是因为当初现实政治的需要,也是因为他个人深知易理,治国理念的体现。

结果,诸葛亮用严明的法度维护了益州的稳定与繁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

诸葛亮为何用威刑严法,而没学刘邦的宽刑省法,来治理益州呢

诸葛亮剧照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