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荣县2023——2024年冬小麦后期管理指导意见

作者:万荣融媒

目前,我县冬小麦正值扬花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和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据调查,全县土壤墒情普遍适宜,小麦长势整体较好,一二类麦田比例较冬前有所增加。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要以保粒数、攻粒重为目标,以防灾减损为重点,合理调控水肥,适时开展收获,确保夺取丰收。

一、合理水肥管理

小麦后期管理核心是保持根系正常生理功能,尽可能延长绿叶期,保证光合产物向籽粒的供应,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要科学适度开展水肥调控管理。

(一)因墒适量浇水。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土壤水分的不足,会导致小花、籽粒退化、干缩,降低穗粒数和粒重,要因墒浇好抽穗扬花水和灌浆水,预防早衰、促进粒多、粒重。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应及时浇水。浇水应注意控制水量,采用漫灌亩浇水量不超过70 m3,喷灌亩浇水量不超过40 m3,滴灌亩浇水量不超过30 m3。做到不旱不浇、肥田少浇,防止贪青晚熟;风雨天不浇、成熟前半个月不浇,防止造成倒伏。

(二)叶面喷肥。小麦进入抽穗期后,根系逐渐衰老,养分吸收能力下降,这一时期开展叶面喷肥,可弥补根系吸收能力的不足,有效增加植株的肥力供应,增强小麦抗逆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加快灌浆速度,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40~50公斤叶面喷施。对强筋小麦、脱肥发黄麦田、受灾麦田可配适量尿素混合喷施,亩用尿素1~2公斤和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40~50公斤,叶面喷施2~3次,喷施间隔时间为10天左右。叶面喷肥也可结合“一喷三防”开展实施,同时混配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喷施,起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作用。

二、及时防范应对气象灾害

小麦生长后期遭遇干旱、低温冷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干热风、冰雹、大风、烂场雨和病虫草害等灾害也时有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突出抓好防灾减损工作,确保产量到手。

(一)干旱。据县气象部门预测,5月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整体墒情将下降,可能出现局部阶段性干旱。有浇水条件的,当土壤墒情变差时,及时适量浇水补墒。没有浇水条件的,可采用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无人机进行叶面喷水或水车拉水,“小白龙”补水。

(二)低温冷害。5月上中旬,仍有低温冷害的发生可能,若最低气温低于5~6℃,持续时间超过8个小时,小麦就可能受害。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喷施防霜冻剂或喷烟雾等措施,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浇水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等,促进恢复性生长。

(三)干热风。小麦灌浆至成熟期,常受干热风为害,造成小麦提早成熟或青枯,粒重严重下降。因此,干热风常发区,可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一是适时浇好灌浆水。一般在乳熟期-蜡熟期期间、常年干热风频发期之前浇水,可有效降低麦田小气候温度,增加湿度,减少植株蒸腾耗水强度,有效减缓危害;二是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使用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2~3次,混配少量硼肥,增加植株体内磷钾硼含量,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和灌浆速率;三是可每亩用食醋300克或醋酸50克加水40~50千克叶面喷施2次(间隔5~7天),增强小麦抗干热风能力。

(四)冰雹。冰雹是小麦生产后期局部偶发灾害,一旦发生对小麦造成的损失较大。冰雹过后,叶片打落,地面覆盖度小,麦田气温高,土壤蒸发量大,应结合浇水及时追施适量速效化肥,并注意进行叶面追肥,及时做好防病治虫工作,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由于小麦群体调节能力强,发生雹灾后,会有复生的小麦,但成熟期较晚,在追施肥料时应注意适当增施磷素化肥,促进早熟。

(五)大风。灌浆期如遭遇大风天气,要立即停止田间灌水,防止因土壤和植株含水量过大,加重根倒伏和茎倒伏的风险。如果小麦后期倒伏,要避免人工扶正,防止机械扰动造成倒伏面积的扩大。倒伏后麦田可采用无人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其抗逆性,同时要注意防止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在倒伏麦田蔓延,可将叶面肥和杀菌剂混合进行喷施,达到促进生长和防治病害的目的。

(六)烂场雨。小麦生长后期遭遇“烂场雨”,影响小麦收获并导致穗发芽,造成小麦产量质量严重下降。一旦发生“烂场雨”天气,要调度适宜排涝机具,及时清理沟渠,排除田间积水,促进小麦生长恢复,便于机收。要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参与抢收,第一时间可收能收尽收。对有萌动发芽迹象的小麦,雨晴后立即组织机械抢收;对倒伏麦田,要压低割台、降低车速、逆向收割,减小损失。要抓好小麦烘干晾晒,防止直接堆积造成发芽霉变。

三、积极防控病虫草害

小麦生产后期是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植保部门要加大病虫监测普查力度,对达标田块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明确主控对象,兼顾次要病虫,科学用药,综合防治,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一)病害。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赤霉病突出预防为主,坚持“见花打药,盛花再打”,遏制病害流行,一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等天气立即喷药预防;可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药剂。条锈病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可选用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丙唑·戊唑醇等药剂。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等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实施杀虫剂、杀菌剂科学混用,综合控制。

(二)虫害。灌浆期重点防控麦穗蚜,提倡综合用药,达到一喷多效。当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三)草害。小麦生长后期草害较重的麦田,草籽往往比小麦成熟早,且繁殖系数高,尤其是禾本科杂草为害较大。要趁杂草结实前人工拔除,减少留在田中草籽量,防止蔓延成灾。同时要注意防除地头杂草,防止因浇水、耕作将草籽带入田内。

四、适时收获机收减损

小麦不同熟期收获对产量影响很大,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蜡熟末期当小麦植株全部呈黄色,用指甲掐麦粒不易掐出痕迹时,为小麦最适宜的收获期。收获当天,应尽量避开高温炎热的中午,在上午和下午收获,防止中午温度高导致籽粒崩落,造成损失。要落实好机收减损措施,收获前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保养,确保机具在整个收获期能正常工作。作业转弯时应停止收割,不要边割边转弯,以防分禾器、行走轮压倒未割麦子,造成漏割。当小麦群体密、产量高、早晚及雨后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以防漏割。割茬高度一般以5~15厘米为宜,拨禾轮的转速一般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1~1.2倍,转速过高、位置偏高或偏前,易增加穗头籽粒脱落,造成作业损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