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爱萍不想复出,叶帅登门讲一事,张爱萍怒:这是胡闹,我出来

作者:极速橘子2Nd

1974年,彪炳战功的张爱萍将军刚刚退役。这位前任副总参谋长功勋卓著,与叶剑英同属一个军阀门阀,向来关系融洽。谁知就在这一年,某一重大军事工程突遭重创,叶帅亲自前往京西宾馆,力劝张爱萍出山复出。张爱萍视同路人,当即矢口拒绝。不料叶帅面有难色,竟讲起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张爱萍闻言大怒,重拍桌案,激动之下脱口而出要求复出。叶帅见状喜出望外。到底是何事如此触动张爱萍将军的爱国之心,让他誓师再战?难道与那重大军事工程有什么关联?

一、老将荣归

伟大的胜利需要伟大的牺牲和付出。抗日战争时期,张爱萍亲历沧桑,屡建战功。太原会战中,他率领武装力量迎击日军进犯,护卫中央红色根据地,斩获大捷。随后,他奉命远征西北,浴血奋战,先后参与了延安整风、锄奸、绥远等重大军事行动,为党的事业赢得宝贵时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爱萍继续为国效力。朝鲜战争爆发,他临危不惧,亲赴前线,指挥作战。1953年停火后,他随即调任副总参谋长,肩负重任,致力于国防现代化和武器装备研发。在他的带领下,大陆导弹、航天等尖端武器取得长足进展。

然而战火硝烟终将远去,功勋老将也难免岁月蹉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张爱萍的旧伤复发,行动多有不便。他曾一度回乡疗养,但国家有事,他终难闲处。1971年林彪事件后,张爱萍奉召重返军委,协助叶剑英从事国防和军工建设。

张爱萍不想复出,叶帅登门讲一事,张爱萍怒:这是胡闹,我出来

到了1974年,年近古稀的张爱萍终于决定卸甲。一方面是他的健康状况日渐每况愈下,另一方面则是经历了几十年战火纷飞,他望平稳熟年。尽管军委高层屡次上门劝说,张爱萍还是婉言谢绝,执意退休。

这位资深将领的决心如钢铁般坚定。当叶剑英亲自登门时,张爱萍虽备受尊崇,仍是一如既往地直率回绝。多年风雨征途,他早已视死如归,面对亲朋好友前来挽留,也绝无动摇。

然而命运多舛,就在张爱萍打算隐居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国家重大事故,彻底改变了这位资深将领的想法。面对国家的危难,张爱萍再也无法袖手旁观,慷慨就义的英雄本色使他重新拿起了战斗的大旗。

二、国之重器遇阻

上世纪70年代初,大陆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提升国力,实现国防现代化,党中央将发展航天事业列为重中之重。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大陆载人航天工程的序幕。此后,一系列尖端武器研发项目如火如荼,其中就包括返回式卫星计划。

返回式卫星具有卓越的军事和科研价值。它不仅可用于侦察和测绘,更可搭载核弹头远程精确打击,是当时最先进的制导武器之一。然而,由于技术複杂程度之高,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张爱萍不想复出,叶帅登门讲一事,张爱萍怒:这是胡闹,我出来

1974年11月5日,大陆首枚返回式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按计划,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把卫星送入轨道,之后卫星将按预定航线运行,最终安全着陆大陆大陆地区。

这一时刻,全国上下无数军民凝神屏气,万分关注。可就在发射前13秒,操作人员监测到故障,卫星上部分系统出现断电,被迫中止发射。

经过5个小时的排查,技术人员认为故障已获控制,便再次组织了发射。起飞初期,火箭飞行姿态一切正常。但仅仅6秒后,令人震惊的一幕突然上演——火箭竟出现了严重的俯仰摆动,控制系统难以维系平衡,最终不得不自毁!

就这样,这枚备受瞩目的返回式卫星,在离开地面仅20秒后,就与运载火箭一同化为浓烟滚滚的火云,坠落在酒泉的大地上。当天的失利,无疑给大陆航天事业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前景一度陷入迷雾。

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专家组对这起意外展开了反复分析研判。初步判断,失利的直接原因是控制系统中某根信号线在飞行过程中震断,导致失控。

然而,导致信号线断裂的根源则颇具讽刺意味——在火箭总装前的检查中,存在着严重的工序疏漏,未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如此重大的疏忽,在高精尖领域实在是无法容忍。

这起事故虽然只是返回式卫星计划中的一次小小插曲,但其影响却远非一蹴而就。在压力之下,大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进程不得不被迫放缓,甚至濒临中断的危险......

张爱萍不想复出,叶帅登门讲一事,张爱萍怒:这是胡闹,我出来

三、英雄壮怀激昂

返回式卫星发射失利的噩耗犹如当头一棒,狠狠击打在张爱萍这位资深老将的心坎上。作为国防科工事业的亲历者,他太清楚这项尖端武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一旦落后于人,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就将岌岌可危。

就在张爱萍愤怒之际,叶剑英不请自来,竟是专程前来向他讲述这起令人扼腕的事故经过。听闻详情,张爱萍的怒火更是熊熊燃烧——原来这起重大失利,竟然是由于一次不可思议的工序疏漏所致!

"这般草率!我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被白白糟踏了?"张爱萍义愤填膺,猛拍桌案,震得杯盘狼藉。作为亲手缔造国防科工体系的功勋老将,他是何等珍视这一事业!如今竟出现如此低级错误,他实在无法容忍。

面对张爱萍的怒斥,叶剑英并未还口,只是沉默地注视着这位昔日战友。其实他早已料到张爱萍会如此反应——几十年生死与共的交情,他太了解这位朴实忠厚、坦荡热忱的老兵的脾气了。

"你我同年同月生,也曾共赴国难。如今祖国的重器再陷瘼途,作为老朽,有什么资格袖手旁观?"叶剑英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已经开始就这起事故向总理汇报,并征求批复,允许你插手处理!"

听到这话,张爱萍的愤怒顿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忱和赤诚之心。他当即起身,昂然答允:"好!就让我再为国效力一次!愿为国铸重器,扬我华夏雄风!"

张爱萍不想复出,叶帅登门讲一事,张爱萍怒:这是胡闹,我出来

事情就这样在张爱萍的一声豪气干云之语中拂朝云开,朗朗乾坤。回想起当年抗日战争年代,他曾多次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及至建国后,他又何尝不是冲锋在前、夙夜匪懈?如今重器遇阻、国运危殆,他怎能独自逃避,置之不理?

是啊,张爱萍今年已届古稀之年,伤残腿疾更是常年旧疾重熏。但身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名光荣的人民军队战士,他没有资格在关键时刻袖手旁观。只要有一口热血在燃烧,他就无法听凭祖国的重器夭折破损!

从这一刻起,张爱萍再次扛起了国之重器的重担。那颗燃烧着爱国热忱的赤子之心,化作一股疾风骤雨般的力量,把这位垂暮老者硬生生拽了回来,重新投身到火热的国防科工事业的大潮之中。

四、重振国之重器

就这样,张爱萍再一次挺身而出,重新扛起祖国的重担。一个将近古稀之年、早已打算隐居的老将,竟以如此豪情壮志,重新披荆斩棘,扑下这滚滚烈火。

张爱萍首先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就地指挥,全面排查此次返回式卫星发射失利的根源。经过艰难分析,他很快锁定了当时存在的严重工序疏漏和质量缺陷。

接下来,他迅速组建起一支精锐专家团队,着手从源头上改革航天装备的检测体系。这支队伍由张爱萍亲自挑选,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专业素质过硬,作风严谨务实,无一例外。

张爱萍不想复出,叶帅登门讲一事,张爱萍怒:这是胡闹,我出来

在他的高瞻远瞩和精明决策下,检测体系进行了彻底的重塑和优化。从研发到测试,再到运输发射,每一道工序都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并设置了层层把关机制,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张爱萍还对整个航天人才队伍展开了一次全面深化的思想改造。他身作则,带头查摆在研发中存在的主观教条和官僚作风,狠抓思想政治建设,力除了一切因循守旧、敷衍塞责的不良风气。

在他的熏陶感召下,航天人才的政治觉悟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精神被彻底重塑,全体工作人员无不发自肺腑地渴望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与此相呼应,当时大批先进科研理念和技术手段被引入国内。包括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精细的流程控制和各种检测手段等等。张爱萍更是挺身而出,多次亲自组织、布置实战化演练,以确保各项新规范、新理念能够落地生根。

在长达两年的艰苦努力之后,张爱萍终于彻底扭转了局面。1976年7月29日,大陆第二枚返回式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未来几天后还按计划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曾一度陷入低谷的航天工程终于重新卓有成效。

对于时年已届古稀的张爱萍而言,这一喜人成绩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从出马挺身,到亲力亲为,再到振衰起顽,他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决心,为国家航天事业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

五、老将垂暮壮志犹存

张爱萍不想复出,叶帅登门讲一事,张爱萍怒:这是胡闹,我出来

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张爱萍在垂暮之年完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这项重大成就不仅为他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更让他重新燃起了为国效力的热忱。

此后数年,尽管年事已高,张爱萍仍奋勇在国防科工的最前沿。他先后参与了天马、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东方红通信卫星等一系列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在航天领域摸索出的严格管理机制和质量控制理念逐步推广开去,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功高震主之年正在渐渐临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爱萍已是九旬高龄。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仍旧勤恳工作,只要一有空闲,就会登门造访各大军工厂矿,了解国之重器的进展,为有识之士把把脉问诊。

1983年3月,张爱萍最后一次挺身而出,出席了中共十二大。作为少数极少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他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振臂呼吁祖国航天事业要矢志不渝、永争朝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尽管我今年已是九十有七,但我对伟大事业的热爱之心永不熄灭!"张爱萍话音铿锵有力,"只要身体力行,我定当驰援祖国建设的大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是张爱萍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此后的几年里,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曾几度住院治疗。不过,他始终没有放弃关注国家大事,总是千方百计打听有关航天及国防现代化的动向。

直到1986年7月16日,张爱萍这位民族英雄才永远离开了人世。在他的身后,是一幅幅恢弘气慨的硕果累累: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远地球轨道测试卫星;第一颗导航卫星也已经拉开了序幕;连同当年的返回式卫星在内,大陆的太空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而这一切,正是由张爱萍及其同仁们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的结果。

是的,功勋卓著如张爱萍这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就是靠着永不熄灭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才终于打造出了祖国的重器利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插上了翅膀。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