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村土葬比火葬更科学?北大教授不赞成火葬,道理都在这里

作者:老农谈三农

农村丧葬与婚姻嫁娶,是日常生活中再频繁不过的事情了,是无可抗拒,无法拒绝的事情,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由于近几年,农村土地逐渐减少,严重威胁着大陆的粮食安全问题,农村平原地区,丧葬需要占用耕地,有碍于粮食生产。

因此,国家为了节省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被丧葬所占用,所以,国家在平原农村地区,全面推行“土改火”,土葬改为火葬的制度。

因为,丧葬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惯,有差数千年的历史,土葬习俗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讲求“入土为安”,已经根深蒂固了。

农村土葬比火葬更科学?北大教授不赞成火葬,道理都在这里

这样一来,国家为了节省耕地,不让“死人与活人争地”,确保粮食安全,推行土葬改为火葬,就能够少占用耕地,而事实上是这样吗?

事实上,因为,中华民族讲求的是,人去世以后入地为安,火化不符合传统丧葬习俗,所以,多年来,农村土葬改为火葬,始终是难于彻底突破的客观事实,阻力重重,无法自然实现,只有在制度的巨大压力下,来完成的这种制度的落实。

农村土改火,阻力巨大,农民反应强烈,呼声很高,为了安抚民心,是否有一种能解决农村“土改火”,比“土改火”更先进,更科学,更服大众的丧葬方法吗?确实有,并且还有很多。

据媒体报道,北大教授李玲,曽多次建议,农村丧葬改革,要以尊重逝者,尊重农民选择的丧葬习俗,人去世后不能当作废弃的垃圾烧了,一烧了之,呼吁土葬,恢复土葬。

农村土葬比火葬更科学?北大教授不赞成火葬,道理都在这里

北大教授李玲还深入分析了农村土葬改为火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人一旦去世以后,要尊重死者,就是尊重自己,未来自己也会死去的,不愿看到把死者当作垃圾烧了。

农村人死后火化了,烧了又重新再埋,节省耕地的初衷没有实现,仍然还要占用耕地,老农民花不起那个折腾来折腾去的钱,应该尊重逝者,遵循传统丧葬习俗,讲求入土为安,呼吁恢复土葬。

北大教授李玲的建议非常中肯,符合传统文化习惯,贴近大众的心里,尊重逝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利国利民。

今年在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闫永志也同样提出了非常符合大陆的国情,符合民众的心理,能够很好地化解当前土改火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农村土葬比火葬更科学?北大教授不赞成火葬,道理都在这里

闫永志代表建议,深化农村丧葬改革,要大力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安葬,实现逝者“入土为安”的愿望,他建议说,不要强制地要求火葬,鼓励农民在丧葬过程中实行"土葬深埋”,不留坟头的生态安葬模式,是农民完全可以接受的事实,并且便于耕地的使用,化解了占用耕地的矛盾,利国利民。

闫永志代表还建议,农村丧葬,还可以对生态安葬的家属,实施奖励制度,肯定他们在丧葬方面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利用不适宜耕种粮食的土地,集中深葬,建公墓,也可以草坪葬,树葬,鲜花葬等生态安葬的多种方式,都是非常好的,非常科学的,非常符合民众心理的丧葬行为。

农村土葬比火葬更科学?北大教授不赞成火葬,道理都在这里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留言区里交流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