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作者:依纞伱

李渊建立了大唐王朝,一度风光无限,可谓"叱咤风云"。但在他晚年一个离奇的决定,却让他的嫡长子李世民万分恼火。52岁高龄的李渊居然又生下了30个子女,这简直是对李世民权威的挑衅!李世民如何应对这个棘手的家族内斗?他会不会杀绝这些新生弟妹,还是另辟蹊径消除隐患?宗室政变是否会再次上演?这场父子之间的权力角逐,最终将走向何方?

揭开李渊再生子女的隐情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唐朝开国之初,李渊一门忙于打理国事,并未多事生育。直至武德九年(626年),李渊已年过半百。这一年,李世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最终被李渊钦点为太子,掌控朝政大权。就在这一年,上至五十二岁高龄的李渊,竟然怀了孕,并在随后数年中,连生三十余子。

为何李渊已年过耳顺之年,仍大开生门,一口气生下三十余子?究其原因,或许与李渊当年的一番遭遇有关。据史书记载,李渊曾在逃难途中被突厥人所掳,一度遭受非人待遇。当时李渊誓要为突厥人报这笔血海深仇。及至平定天下,建立大唐王朝后,为了报复突厥人,李渊一直想生更多儿子,扩大家族实力,以图将来能与突厥族抗衡。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然而,这一决定给李世民带来了巨大压力。作为太子,李世民一直在为继承大统作准备。而李渊生下三十余子,无疑增加了太子之位的不确定性。这些新生弟弟可能会在未来对李世民的权力构成威胁,甚至夺取皇位。因此,李世民对李渊晚年生育深感不满,认为这是对自己权威的挑衅和破坏。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面对父子权力斗争的新变数,李世民初时神情肃穆,没有表露任何情绪。但身边人都看出,李世民对此事深恼于怀。一些谗言很快就在宫中流传开来,宫人们私下里窃窃私语,猜测李世民会不会杀绝新生弟弟,防患于未然。

权力之争引发的家族内讧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随着李渊新生子嗣渐长,权力之争也在皇室内部不断升级。李渊作为父亲,自然希望新生子女能分得一杯羹,获得应有的权力地位。然而,李世民作为已被指定的太子,自然也希望将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避免新生弟弟横插一杠。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为此,李渊开始暗中为新生子女谋划继承人的地位。其中,最被看重的是李渊于贞观三年(629年)新生的儿子李治。李治自幼就展现出过人的智慧,深得李渊赏识。为给李治扫清继位道路,李渊不惜将李世民亲封的楚王李智云廷尉之位夺了回来,改封给李治。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面对父亲的这一舞弊行为,李世民虽然勃然大怒,但碍于礼数,只能暗自忍气吞声。不过,为了防范于未然,李世民也在暗中布局,力图孤立和削弱李治等新生弟弟的权力。

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封赏重臣,拉拢朝野大员。贞观初年,李世民频频破格提拔重臣,如薛万彻、魏徵、房玄龄等人,将他们打造成自己的嫡系,从而在朝堂上确立了自己的威信和权威。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在暗中疏远和孤立李渊。他不再像从前那样经常去探视李渊,对李渊的政事也置之不理。这种冷暴力的做法,让李渊在宫中渐渐失去了发言权和话语权。

李世民的这一系列行为,加剧了皇室内部的矛盾和龃龉。随着新生弟弟们渐长,皇家内斗也愈发激烈。据史书记载,有一年的除夕之夜,李治和李世民之子、太子李建成在宫中饮酒时,竟然大打出手,差点酿成大祸。此事被李渊得知后,虽然将两人喝斥一顿,但无法根治皇家内斗的祸根。

李世民的权谋与处置手段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面对李渊为新生子女谋求权位的种种举动,李世民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作为太子,他自当采取有力行动,确保皇位归己所有,不受其他宗室成员的威胁和动摇。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李世民的第一步便是削弱新生弟弟的权力。他不仅将李治的封号夺了回来,还暗中唆使亲信打击其他新生弟弟,使他们元气大伤。例如李世民的心腹大将房玄龄,就曾在幽州军镇暗中扫荡李渊委以重任的宗室子嗣,将他们的势力压制得无家可归。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在积极孤立和架空李渊在朝政中的地位。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向李渊汇报政务,而是直接做主发号施令。甚至有时李渊下达的诏书,李世民也有意无视,做出对立的举措。一时间,朝野上下竟然都不再把李渊当皇上看待了。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在削弱李渊和新生弟弟权力的同时,李世民也在积极夯实自身在朝野的权威地位。他不断拉拢功勋大臣,委以重任,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嫡系。同时,李世民也善于利用党争的手段,挑拨离间宗室诸王与朝中大臣,使他们内讧不止,从而无暇对付自己。

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的这一系列行动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一年,李渊将太子之位正式传给李世民,并亲自为他加冕。从此,李世民获得了皇储的名正言顺的地位,朝野也无人再敢挑战他的权威。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宗室矛盾激化的后果

李世民与李渊、新生弟弟之间的权力争夺并未就此止步。相反,这只是一场更大宗室内讧的开端。随着矛盾的持续升级,整个大唐帝国都为之遭受沉重创伤。

首当其冲的,就是朝中大臣们被彻底裂为两派。一派追随李世民,力主太子应当掌控一切;另一派则仍然效忠李渊,希望维护太上皇的权威。双方由于利益和主张的分歧,在朝堂上经常唇枪舌战,针锋相对。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李世民气得牙痒痒,他对弟弟们这样做

有一次,李渊的心腹大臣房珍公开质问李世民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这番直言不讳激怒了李世民,他立即将房珍革职流放,并将其党羽连根拔起,充军边疆。从此,朝野阵线进一步白热化。

宗室矛盾也波及到了民间,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当时有一伙所谓"党羽",就是李渊的拥趸。他们在民间暗中扩散谣言,诽谤李世民为"逆子",破坏王室声誉。为了镇压这股动乱力量,李世民不得不严厉惩处,下令逮捕和处死了大批涉嫌"党羽"的平民百姓。

更为严重的是,宗室内讧直接动摇了大唐王朝的统治根基。当时朝野上下的矛盾激化,已经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权力真空和朝政停滞不前,让许多藩镇诸王开始摇摆不定,产生了离心离德的想法。

据史书记载,当年有一些藩王亲自到长安觐见李渊,希望他能重新掌控大权,统一朝纲。然而李渊却以"我已老迈,只能听太子安排"为由拒绝了他们,宗室矛盾由此进一步恶化。

这种权力斗争持续了数年之久,直到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终于彻底击败了所有宗室对手,一统朝纲。但在此过程中,大唐王朝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朝政停滞了数年,民不聊生,上下阶层对立加剧。这无疑为大唐王朝的将来埋下了祸根。

总结与反思

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权力之争,给整个大唐王朝带来了深重的创伤。这不仅导致朝政陷入停滞,民不聊生,更暴露出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种种弊端。

回顾这场权力角逐的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李渊和李世民的做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作为开国皇帝,李渊生育众多子嗣,一方面是出于私心,希望子嗣能充实皇室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报复和扩张王朝的需求。从这一点来说,李渊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李渊却在无意中制造了皇室内斗的导火线。他在将太子之位亲赐给李世民后,又几度为其他子嗣谋求皇储地位,这无疑会引发权力斗争,加剧矛盾对立。

相比之下,李世民的做法则更加理性一些。作为太子,他自然有权有义维护自身权力,巩固统治地位。然而,他在这个过程中也使用了许多手段,如拉拢党羽、孤立异己、打击新生弟弟等,这些做法在当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反弹。

这场父子之间、宗室之中的权力斗争,折射出王朝更迭时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一方面,王朝更替往往需要经历残酷无情的宗室斗争,新朝和旧朝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对立;另一方面,皇室内部的权力之争也常常会波及到整个朝政和民心,造成阶级对立和朝纲涣散。

结尾

这一切,无疑为大唐王朝的统治埋下了祸根。虽然李世民最终统一了朝纲,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宗室内斗中,王朝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直到后来隋唐易代,朝野上下阶级矛盾的持续存在,才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大唐王朝衰亡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