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作者:子青说历史

前言:

“听说了么,老钟是逃兵,不然他怎么现在自己一个人在家种地,别的老红军都受到了国家的嘉奖呢。”

“是啊,我听说他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哎真丢我们‘将军县’的脸。”

“何止啊,我听人说他出卖情报,是个‘卖国贼’啊!”

上世纪70年代,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开始流传这样一个传闻,老老实实种了30年地的钟发镇隐藏的身份竟然是“叛徒”“内奸”。

随着流言蜚语不断发酵,不仅钟发镇在村里举步维艰,就连他的儿子也受到了停职处分。

当地干部几次三番地对钟发镇进行传讯调查,附近的村民也都对其避而远之。

钟发镇原本只是想安安静静地种地讨生活,可各种不堪入目的话语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于是他决定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写信,他在信件开头便写道:老首长,我是曾追随过你的红小鬼,请您帮助我证明身份。

钟发镇为何会喊李先念老首长?他又为何会被误认为“叛徒”“内奸”呢?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炮火中的电译员

1936年12月12日,中央向各地军组织发出了一封秘密电报。

电报内容显示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

接到这一消息的各部队都十分振奋,因为这意味着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达成又近了一步。

负责建立河西根据地任务的红30军自然也收到了这一电报,时任红30军政治委员的李先念激动地握着身旁年轻电译员的手,一遍一遍地问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面容稚嫩的电译员目光坚毅,他又一次翻译了电报的内容,确认无误!

当时红30军还面临着敌人的围剿,猛烈的炮火不断地倾泻在指挥部附近,但喜悦之情还是传遍了全军上下,振奋了正在勇猛杀敌的将士们。

而这个将西安事变重要情报翻译出来的电译员,正是文章开头被村民们误解为“叛徒”“内奸”的钟发镇。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他在红30军军部担任电译员期间,与李先念频繁接触,被李先念亲切的称为“红小鬼”。

既然是曾经追随过李先念的老红军,那钟发镇为何会在兴国县隐姓埋名种田30年?

又为何会被传出是叛徒内奸呢?

将军县里的“红小鬼”

钟发镇1919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

兴国县红色文化浓厚,建国后被授予解放军少将以上军衔的就有54位兴国县籍老红军,这里的开国将军数量仅次于湖北红安,是个名副其实的“将军县”。

而在兴国的将军中,又数长冈乡最多。

毛主席当年亲自来到长冈乡做调研,深入研究了诸如选举运动、群众生活等问题,写下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

这里还是苏区的模范县、烈士县,是第三,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主席曾经在此亲自提笔写下“模范兴国”的奖旗。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生长在如此浓厚的红色革命氛围下,钟发镇自然也不会掉链子。

虽然他并没有突出显赫的功勋,但也是早早地就参加了红军。那究竟有多早呢?

13岁。

13岁的钟发镇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毅然决定参军。

(其父因为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农会运动,被敌人迫害致死。)

可起初由于其年龄太小、身材瘦弱,红军战士并不愿意招他入伍。

“小朋友,你想要报国杀敌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你可以等再长大一些,等到下一批红军战士来到这里,再选择参军。”

红军战士耐心地劝说钟发镇,可钟发镇却十分执拗。

他对着征兵干部死缠烂打,走到哪里跟到哪里,最终征兵人员无奈同意了他的请求。

“那你就去当招呼兵吧。”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招呼兵也算是“童子军”的一种,不需要上战场,是跟在医疗兵后面照顾伤员的预备卫生兵。

钟发镇十分开心,反正不管是何兵种,能当红军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在后方任劳任怨地照顾了1年多伤员,后来被调到了医院正式做卫生员。

战场上负伤同志们血肉模糊的惨状并没有吓倒这个勇敢的“红小鬼”,他十分迫切地想要上阵杀敌。

可由于前几次围剿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打得顺风顺水,并不需要他这个“红小鬼”端枪上阵。

变故在第五次“反围剿”发生了。

由于一些党内人士照搬苏联经验,没有听从毛主席的正确指导,第五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中央苏区被迫开始长征。

钟发镇也随军踏上了长征的路途。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长征中的信念

“坚决不能掉队,要一直跟党走。”这是钟发镇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

长征的艰难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我们只能从先辈们留下的只言片语中体会那种困难与信念交织,强烈反差的光辉岁月。

长征途中,他被编入了红五军团政治处担任宣传员。

据他回忆,“宣传员是队伍中最辛苦的角色之一。”

比如在翻越金山时,一般的红军队伍都是白天登山,可宣传员却需要在半夜行军,每人身上都要背着一竹筒姜汤,在沿路有危险的地方停留做标记。

待到天明之后,鼓励那些后续登山的野战部队。并且在大部队走完后,还要收容掉队的官兵。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仅仅14岁的钟发镇说自己那时仿佛有着使不完的精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

自然环境的恶劣只是红军部队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穷追不舍的敌军,随时盘旋在上空的飞机炸弹更是给行军造成了严重的减员。

在突破湘江、乌江防线时,留给红军的时间非常少,部队几乎没有休息停留,连续急行军。

钟发镇回忆说自己那时准备了三天三夜的干粮,吃着东西赶着路。

这也就意味着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饿了,就咬几口硬干粮;渴了,就喝几口路边积蓄的雨水。

对钟发镇来说,长征途中所面临的最大考验莫过于“过泸定桥”了。

泸定桥下面水流湍急,河水撞击着河堤发出令人胆寒的巨响。

没有人怀疑一旦掉下去顷刻间便会淹没在河流里。

而桥上的铁索也并不坚固,走起来晃个不停,一些力气大的战士可以抓着桥栏杆向前移动过河,但钟发镇却做不到。

钟发镇身材矮小瘦弱,根本抓不住两边碗口粗的13根护栏。

尽管心里十分恐惧,但钟发镇想着绝不能因为自己而拖延部队行进的速度,那他是怎么过桥的呢?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答案就是“爬着过桥”。

原来先头部队为了后续的战士们行军更加方便,在铁索上铺了一些简易的木板,钟发镇就是趴在这些木板上,匍匐着过了桥。

每每聊起这点,钟发镇眼中都是自豪之情。

他调侃自己:“别人都是‘飞夺泸定桥’,只有自己是‘爬过泸定桥’。”这恐怕在历史上也是第一人啊!

钟发镇还不忘补充道:“只有经历过泸定桥,才知道最初靠着铁索过去的先头部队有多厉害!他们没有任何凭借,打滑的铁索是他们唯一的支撑,但他们做到了!”

每想于此,钟发镇都会眼眶湿润:“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啊!可惜他们看不到了!”

渡过泸定桥后立马就要经过一大片草地,里面的沼泽也是吞噬红军战士们的“恶魔”。

瘦小的他为了紧跟部队,是拉着军长战马尾巴过的草地,后来过河的时候也是这样,钟发镇对此十分感激。

就这样,钟发镇跟着红军队伍,走完了壮怀激烈的长征两万五千里。

此时的钟发镇还不知道,接下来面临的是更为惨烈的战事。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西征中被俘虏

1936年10月,以红四方面军为班底的西路军成立,这支为了打开与苏联联系通道的红军队伍,集齐了两万人马出征河西走廊。

钟发镇则被编入了西路军红九军,担任译电员。此时他仅17岁。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此时的西路军算不上什么整装待发,养精蓄锐。

他们只有不到1万人,并且缺少后援部队的支持,武器、粮食也都得不到补给,而他们的对手却是拥有着2万余骑兵的马步芳。

尽管如此,西路军还是在古浪城与马家军进行了一场大血战。

这场战斗让钟发镇终生难忘。

他们的子弹全部打光,与敌人进行了血淋淋的白刃战。

由于身材矮小,钟发镇就躲在暗处,专砍敌人的马腿。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一刀,一刀,一刀……钟发镇砍得浑身是血,虎口也被震得撕裂开来,手中的大刀甚至都卷了刃。

可敌人实在太多,古浪战斗还是失败了。

红9军军长孙玉清被俘后壮烈牺牲,钟发镇和幸存的战友们突围成功,此时仅剩下了200余人。

这些人被编入了李先念的红30军。

钟发镇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李先念,并且翻译出了那封重要的有关“西安事变”的电报。

可是狂傲自大的“马家军”并未因为“西安事变”而对红军有所收敛,反而对红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

红30军顶不住压力在甘肃永昌战败,被迫化整为零,转入祁连山打游击。

也就是在此期间,钟发镇与李先念失散了。

钟发镇与其余八名战士组成了一个游击小队,却不幸在山中被俘,送到了西宁马家军的一个兵营当劳工。

不幸中的万幸是钟发镇遇到了一个同样来自江西兴国的女人,她是马家军兵团中一个团长的姨太太。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见钟发镇年纪还小,又瘦骨嶙峋,这个姨太太便好心放走了钟发镇。

逃脱后的钟发镇原本想去延安投奔大部队,可日军在各地都架起了封锁线,特别是通往延安的地区,无奈只得作罢。

就这样,钟发镇一路乞讨,逃回了兴国老家。

回家之后的钟发镇才知道自己家里人因为投身革命都已经牺牲,只剩下一个老母亲孤苦伶仃。母亲痛苦着哀求钟发镇不要再出去了,就在家老老实实当个农民,别让家里绝后,孝顺的钟发镇只能答应了。

革命胜利以后,钟发镇起过找组织说明身份的念头,但想想自己对革命贡献其实并不大,也没有必要再麻烦组织,自己在家安稳当个农民也挺好的。

于是就这样在田间种地,一种就种了30年。

直到村里风言风语地传出,钟发镇忍无可忍只得向中央写信,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还自己一个清白。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李先念收到信后认真地研读了许久,在看到钟发镇描写翻译“西安事变”电报文的那一段时,终于确定了钟发镇的身份。

因为如果不是亲历者,是不可能把当时的情况描写得如此详细的。

于是李先念把这封信转交给了江西省委,并确定了钟发镇确实是当年自己的电译员,江西民政部门随后落实了他红军失散人员的身份。

当村干部再一次找到钟发镇时,先是对他进行了赔礼道歉,接着表达了对钟发镇的敬佩,并且在全村向大家说明了情况:

钟发镇不是“内奸”“叛徒”,而是对革命有功的“老红军”!

钟发镇则表示自己并没有期望组织对自己有什么优待照顾,只是不愿意背负莫须有的骂名才写信到中央,如今真相大白,自己也就知足了!

对于大家先前的误会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不过虽然钟发镇虽然自己不要求什么,但组织上却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些老红军。

他此后担任过民工连长,还在石灰厂当过车间主任和副厂长等职。

并且当地有关部门时常会派人进行慰问,还上过央视的回忆红军一类的新闻采访,足以证明国家并未忘记过这些对革命做出过贡献的人!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结语: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慕名利,前赴后继为革命的老红军们,我们才能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才不会被外敌所辱,向他们致敬!

来自:

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在长征中成长 《人民日报》 2016-08-29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忆长征:十送红军心惆怅 唯盼亲人早还乡 南方日报 2016年08月01日

钟发镇——枪林弹雨译密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04.5.25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

95岁老红军惊心动魄的长征故事 2014-10-11 中国广播网

1973年,一个老农写信给李先念:我是你的译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