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作者:妇产科李医生聊健康

晚餐后,家中的老爷子李老伯推开椅子站了起来,拿起帽子和拐杖,对家人说:“咱们出去走走吧!”他的儿子却皱着眉头,提醒道:“爸,你不是刚吃完饭吗?听说这时候走太快容易对胃不好。”

李老伯摆摆手,笑着说:“这点小运动对我有好处,散散步帮助消化,你们不是一直催我多活动活动吗?” 这个小插曲引发了一场关于饭后散步的家庭讨论。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一、饭后散步的益处

长期以来,散步一直被视为最简单且有效的健身方法之一。不仅仅是老年人,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在公园、街头安排自己的散步时间。

尤其是饭后散步,常被认为可以帮助消化和放松身心。实际上,美国《预防》杂志网站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开始散步的头5分钟,体内的血流量就会增加,肌肉得到预热,关节僵硬度得到改善。

10分钟后,心跳逐渐加快,血压略有上升,每分钟的能量消耗能达到6千卡。

而当散步持续到20分钟时,人体开始微微出汗,每分钟的热量燃烧可达7千卡。这样的身体变化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轻度运动来维持身体状态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二、饭后散步的注意事项

然而,饭后散步并非人人适宜,特别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从医学角度来看,胃部位于腹腔的左上方,由多条韧带支撑其位置。

广州某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本身血糖高、胃酸分泌多、缺乏运动以及体型肥胖的人群,推荐在饭后进行轻缓散步,这样可以促进消化,让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有益健康。

然而,这并不表示吃完饭后立刻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是明智的选择。事实上,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胃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并且导致周围的韧带拉伸,这可能会引起胃肌无力和松弛,最终可能导致胃下垂。

因此,饭后至少应等待20至30分钟,待身体较为舒适时再开始散步,尤其是在冬季或温差较大的日子里。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三、散步的身体变化

散步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运动方式,更是对身体健康的一种有效保障。随着散步时间的延长,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健康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在进行45分钟的散步后,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的神经递质。内啡肽的释放不仅能够缓解压力和焦虑,还能够提升情绪,让人感到更加愉悦和满足。

此外,长时间的散步还能够促进身体内脂肪的燃烧,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体型。通过持续的锻炼,身体的代谢率会得到提高,从而使得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储存逐渐减少,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四、散步对精神健康的积极影响

散步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对精神健康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定期的散步能显著降低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的症状。

例如,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参与散步的人群在心理测试中表现出更低的抑郁倾向,并且报告了更高的整体幸福感。

散步能够促进脑内化学物质的平衡,尤其是可以增加内啡肽的释放,这是一种自然的化学物质,能带来愉悦感和减少痛感。

此外,散步可以提供一种从日常压力中解脱出来的途径,使人有机会离开闭塞的室内环境,接触自然,从而带来心理上的释放和复苏。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五、散步的益处与注意事项结合

尽管散步对健康有诸多益处,但在进行散步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散步时要注意姿势和步态,保持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避免出现腰背疼痛或关节受伤的情况。

其次,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饭后散步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导致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建议选择在饭后20至30分钟后进行散步,待身体适应了饭后的消化过程后再开始运动。

此外,在挑选散步路径时,选择地形平坦、风景怡人且空气新鲜的环境是较好的选择。应尽量避免在交通拥挤或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散步,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

同时,在散步过程中,也应避开炎热的天气,以防中暑和晒伤的风险。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六、不同年龄段的散步建议

散步是一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运动,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进行散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略有不同。

对于青少年和青年人来说,散步可以作为日常锻炼的一部分,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同时也可以缓解学习和工作压力。

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散步时间和路线,避免在繁忙的上下班高峰期进行散步,以免影响心情和身体健康。

对于中年人来说,散步可以作为缓解工作压力和改善身体状况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工作间隙或晚餐后进行散步,有助于提升身体的能量水平和心理状态。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则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肌肉和骨骼,预防老年痴呆和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的发生。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七、散步对老年人的特殊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定期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脏和肺部功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此外,散步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缓解孤独和抑郁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建议老年人每天坚持进行适量的散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增进感情,达到身心健康的双重效果。

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提醒:60岁以后,散步时要注意好这2点

总结

散步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通过长期坚持散步,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预防慢性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然而,在进行散步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