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作者:古籍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巴以局势是二战后冲突热点地区之一,五次中东战争并没有消解这里矛盾,一代又一代的积累。时间并不能抹平惨痛的记忆,只会一步步加深这个区域的裂痕。近期,巴以局势再度引爆,盘踞在加沙的哈马斯组织对以色列突然发动袭击,造成以色列惨重伤亡,随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开展猛烈报复,带来更严重的伤亡,引发地区局势灾难。我们通过历史地图洞察这一局势。

一般来说,现代国家格局塑造于一战到冷战期间的,古老的历史更多是象征性质的,在看这一地区冲突时,近代以来格局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No1:二战以前地图

从19世纪以前的古地图的标注看,巴勒斯坦本身并不算太重要的地方。在东地中海地区,巴勒斯坦以及耶路撒冷都是不怎么起眼的地方,重要程度远不及旁边的大马士革。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古老的迦南走廊圣地被激活,在19世纪后期以来的在欧洲各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中,均用非常醒目的大比例尺地图专门展示,其比重往往是这本地图除了本国幅面范围以外最大的。这说明,欧洲各国都比较重视这里,地图会说话,地图上已经告诉我们欧洲国家的立场。

1917年以前,这里都属于土耳其管辖,但是地图却都单独标注这里,可见其重要性。1918年一战同盟国战败,英国获得了此地委任统治权力。

(1856年圣经地图,巴勒斯坦)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圣经中的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和今天范围有所不同,不包括死海以南区域,但包括约旦河东岸地区。

(1877年英国皇家世界地图集,巴勒斯坦)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1877年的地图上,迦南走廊这里标注为巴勒斯坦,界限是约旦河和北部的海岸山脉,此时地图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和黎巴嫩。实际上,不同地图标注的“巴勒斯坦”范围并不相同,有一些标注为约旦河西岸,有一些还包括东岸。

(1881年德国安德烈世界地图集,巴勒斯坦)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1881年德国地图并未详细标注巴勒斯坦的范围,通过聚落分布可以看出当时的大致分布,东部内陆的沙漠属于“白地”。这幅地图反映的时代也是犹太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1881年这一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来到中东定居,并从土耳其治下的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1896年,基于犹太人在东欧受到种种迫害,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该运动号召散居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此后巴勒斯坦地区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犹太人。

犹太人对这里的开发类似于同时期中国向北垦殖的过程,比如山西人走西口的时候,也是利用向蒙古部族购买土地方式向北开发,耕种区也越过了长城,达到了河套平原一带。在陕西榆林,甘肃张掖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农耕区向牧区扩展的现象。不过在当时,因为犹太人能够给予足够的经济利益,所以犹太人的垦殖并未引发过多矛盾,双方相处比较和谐。

(1901年世界地图集)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1901年世界地图中,较为明确绘制了巴勒斯坦的范围,这一范围仍以开发界限为主,比起1877年,巴勒斯坦界限已经越过了约旦河,在约旦河东也有相当规模聚落分布。

(1909年世界地图集,中国)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当时的清朝,也出版过类似的世界地图集。在当时,巴勒斯坦翻译为巴勒士登(似乎当时翻译更合理,因为巴勒“斯坦”和其他的中亚等地的“斯坦”并不是一回事)。另外,清朝时候世界地图上,犹太的符号非常明显,耶路撒冷所在山脉叫犹太山,约旦河平原叫犹太平原。体现了清政府对这一区域的立场。

(1922年世界地图集,英国)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1918年,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其除了安纳托利亚和色雷斯以外的领地丧失。由于早先英国已经占领这里,这里也就成了英国委任统治地方,这幅图中也展示了耶路撒冷城区图。英国占领巴勒斯坦以后,又有更多犹太人涌入这里。英国人在这里发布了模棱两可的《贝尔福宣言》,虽然没有明确说明犹太人建国事宜,但是支持犹太人在这里发展,从此犹太人的开发速度逐渐加快。

(1927年世界地图集,意大利)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从这张意大利出版的世界地图看,巴勒斯坦地区界限和今天完全一样,这也是目前最早的标注今天巴勒斯坦界限的地图之一。可以说,在上世纪20年代,巴勒斯坦界限就已经划定。这一界限的形成,是英国当局20年代划分的红线,禁止犹太人在约旦河以东垦殖定居。这一界限的划定,也成了以色列建国以后声索主权范围的蓝本。

(1937年世界地图集,法国)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在法国的世界地图中,巴勒斯坦和法属叙利亚地中海地区一并突出展示。这里并非法国势力范围,地图上侧重这里,也能说明其重要性。图中分别标注了巴勒斯坦和约旦,但是基于当时英法明争暗斗的背景,中间没有画界限。

No2:二战以后

二战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旧的英法主导的体现瓦解,逐渐变成了美苏格局。新旧势力更替时候的争端,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受迫害,更多的犹太人迁移到这里,此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开始激化。

英国基于自身在中东利益,不愿意得罪区域内占据主导的新兴阿拉伯国家,因而英国政策从之前支持犹太人,转向抑制犹太人在这里的建设。此举引发犹太人不满。此时,犹太人和当时占据巴勒斯坦的英国当局,阿拉伯人均爆发了严重冲突。起初是犹太人发动一些恐怖袭击,但是随后阿拉伯人也进行了以牙还牙报复。随着冲突加剧,英国无力控制局势,只得考虑退出这里,而犹太人也觉得英国人不可靠,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美国基本上成了犹太复国主义新一代支持者。在美国主导之下,这一问题被提交联合国。

01 两国方案和一次中东战争

(1946年巴勒斯坦地图,点击查看大图)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从这张1946年的图上可以看出,按照最初方案,巴勒斯坦已经被分为三块,分别是犹太区,阿拉伯区和耶路撒冷圣城区。而犹太区和阿拉伯区又各自分为三块,中间通过走廊连接。从地图上格局看,阿拉伯区似乎是计划并入周围国家的,比如加沙并入埃及,约旦河西岸并入外约旦,北部并入黎巴嫩。相当于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瓜分了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人不能接受阿拉伯国家瓜分巴勒斯坦,更不能接受犹太人占据区域内精华之地,因而在1947年的决议中,通过了折中方案,即三块阿拉伯区合并为巴勒斯坦国,三块犹太区合并为犹太国(以色列)。由于这个方案,虽然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但是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是损失大量土地的方案,因而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1948年5月,英国离开这里,以色列按照决议建国,次日阿拉伯联军进攻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54苏联世界地图集,黎凡特地区,地图详细绘制了1947年两国方案界限)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起初占据优势,几近吞并以色列,但在美苏干涉之下,以及自身矛盾重重,以色列反败为胜,不仅收复全部失地,还额外占领了大片土地,并控制一半耶路撒冷。

美苏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争夺,但在巴以这一问题上因为共同利益却比较统一,旗帜鲜明一同支持以色列。这场战争之后,以色列国得到巩固,巴勒斯坦却因为各方利益纠葛始终未能建国,剩余的阿拉伯区被约旦和埃及占领。

(1949年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的中国在这一阶段的立场,基本上是追随苏联支持以色列的,在早期地图第一时间标注以色列。此外,巴勒斯坦地区的汉语翻译在当时是巴力斯坦。

02 中东战争的延续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示意图)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支持以色列入侵埃及,埃及接连溃败,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并朝着首都进军。最后还是苏联出手支持埃及。美国不愿意苏联在这里一个人收玉米,也进来支持埃及反抗侵略,从而讨好阿拉伯国家,因而前两次中东战争,美苏出人意料的统一。以色列在美苏施压之下停火,并随后撤出全部占领区。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此后,中东战争逐渐演变为美苏争夺下的局地热战,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美国则支持以色列,中东局势成了冷战格局的缩影。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也是以色列占领领土最多的一次,以色列共占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区,戈兰高地,西奈半岛6.5万平方公里土地。

随后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收复部分失地。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爆发第五次中东战争,大规模战争基本上停止了,此后双方逐渐意识到,军事手段均无法消灭对方,和平才是唯一出路。但是双方根本性的矛盾,很难化解,因而局部摩擦仍然时有发生。

03 各国地图下的立场

通过各国出版的地图,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于巴以局势的立场。

(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英国地图只绘制了1949年停火线,没有绘制1947年最初的界限,也不承认后续以色列占领区,大致说明英国认可1949停火线作为两国国界,承认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占领地区。地图并未表示以色列在后期占领其他地区的事实。

(俄罗斯出版的世界地图,1996年)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俄罗斯地图同样也只绘制了1949停火线,说明俄罗斯也承认这一界限。在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区域,俄罗斯地图用占领区进行标记,说明俄罗斯承认以色列占领这些区域这一事实,但不承认以色列拥有主权。

(美国版地图,1999年)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在美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标注了1949停火线和1973停火线(戈兰高地),也标注了以色列进攻最深处。

美国示意了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但是对于戈兰高地的标注比较模糊。美国在后期承认以色列拥有戈兰高地主权。从地图上看,美国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支持程度最高的国家。

(日本版地图)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日本的主张和世界主流均不同,在日本出版的世界地图中,以1949分界线为主,但不承认巴勒斯坦,承认埃及和约旦对于区域的占领,地图未标记联合国界限和实际占领界限,但是绘制了30年代犹太人聚集区。

(阿拉伯国家的世界地图)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在地图上不承认以色列,不过部分国家地图把加沙地带标记为埃及领土。

(中国版地图,50年代)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50年代中国地图对于巴以局势,早期地图采用巴以分色形式进行描绘,以1947界限为蓝本。一开始就承认以色列国,承认联合国边界,不在地图表示中东战争结果,不在地图上标注以色列首都。

(中国版地图,60年代)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60年代地图,绘制1947年联合国界线和1949年停火线。地图上始终承认以色列国,而耶路撒冷标注首都字眼。从图幅的意思看,这个耶路撒冷指的是以色列首都。中国地图基本上未在特拉维夫标记首都字眼,能够大致反映立场。

(中国版地图,70年代之后)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我们可以发现,中方主张基本上是基于1949停火线展开的,但是地图上始终保留1947联合国决议线。在现行的在分国介绍中,会强调耶路撒冷作为双方首都的介绍,但在图幅中,耶路撒冷基本上是做首都符号标注的。时至今日,巴勒斯坦仍在地图上是以地区形式出现,以色列则一如既往是中国承认的主权国家。

04 各国最新表态

对于这次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导致的双方战争,从目前局势看,美欧等西方国家均支持以色列打击哈马斯,谴责哈马斯暴力袭击。在战争初期,美国声称以色列拥有自卫权,“怎么报复都可以”。但是由于以色列在对哈马斯的战争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欧美也随后谴责以色列的战争行为,谴责以色列伤害平民,美国也首次对以色列发出约束性质警告,警告以色列不要占领加沙,但是对于以色列打击哈马斯的支持态度没有改变。

(最新加沙地带地图)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加沙地带在巴勒斯坦位置示意图,这里只是巴勒斯坦面积很小一块地方,大致相当于北京四环内面积)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中方表态比较模糊,始终提出按照1967年界线这个说法。但这个说法和官方地图的主张不一致,官方地图目前只有1947年和1949年界线,而1967年是以色列占领全境的时间,那么,1967年边界的含义就有两种解释,即承认占领和不承认占领。这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因为双方都有较多切实利益,盲目切割可能都会带来损失。正是因为如此,国内基本上也放任支持各方的言论,在 舆论战线上,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巴以局势舆论战的主战场。当然,从人道主义方面,中方一如既往谴责一切暴力手段,呼吁双方政治解决危机。

俄罗斯在此次巴以问题上,较为鲜明地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暴力行径,呼吁和平。在俄罗斯看来,巴以冲突可能是其“解困”的良机,通过支持巴勒斯坦分散西方国家注意力,是首选项。

阿拉伯世界对于以色列的反应较为激烈,区域内大国都对以色列提出强烈谴责,黎巴嫩地方武装已经开始象征性进攻以色列,不排除爆发更大冲突可能性。而伊朗,土耳其等国对以色列做出了战争威胁,但目前看这些国家并不会实质性卷入直接冲突。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此时此刻,以色列已经在加沙地带周围集结了重兵,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持续,国际上对于以色列的声讨也日益加深。后续局势如何发展,以色列是否会真的进入加沙地带,还有待于观察。目前来看,以色列进入加沙地带并不容易,一方面巷战背景下可能面临较大伤亡,更为重要的是此举面临的人道主义灾难和危机让以色列很难承受,但以色列对于此次战争的决心还是比较坚定的。从目前局势看,以色列对于加沙打击并不会停止,比如,以色列在稍早前对加沙北部医院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其必须“立即清空”,尽管遭受强烈反对和抵制,但是这些谴责和抵制没有发挥作用,以色列仍然按计划对此地进行了轰炸,造成严重的伤亡。

按照最新的以色列方面说法,以色列此次战争目的是彻底消灭而不是削弱哈马斯,以色列有可能重新占领加沙地带。在稍早前,以色列向北加沙地带下了限期撤离的最后通牒,但是此举遭受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另据以色列前外长说法,以色列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出加沙,并非让他们去大海淹死,而是让他们进入西奈半岛更广阔的空间,以色列将为他们修建10座现代化城市,并保障他们的安全。

不论局势如何发展,战火中平民是无辜的,愿世界和平。不论双方分歧有多大,在拯救生命上面是不会有分歧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及早减少伤亡弥合伤痛才是最优解。搁置争议,共同发展并非掩盖矛盾,在共同利益之下,双方终会找到和解出路。

来源:舆图书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