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楚文化的发展时期

作者:秦楚刊号

@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楚文化的发展时期

在楚国存续的八百年时间中,楚文化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分别是:

1、滥觞期

始于商末周初,持续到两周(西周与东周)之际。大致相当于大陆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前后有将近三百年的时间。所谓的滥觞是起源的意思,也就是说楚文化的滥觞期是楚文化起源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楚国从草创到自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楚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鬻熊为周文王师;熊绎受封立国;熊渠自号称王。

这一时期楚史简介:熊绎受封立国,当时楚国的封地狭小,环境恶劣,熊绎带领楚国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创业,从熊绎下传四代到熊渠的这一百多年时间当中,楚国由弱变强,逐步摆脱了周王室的束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这里我们重点要讲讲熊渠。

熊渠继位后不断使楚国的势力南下,向汉水流域和长江流域拓展,当时熊渠是“甚得江汉间民和”,就是得到江汉流域一带少数民族的拥戴,当熊渠开拓了江汉平原这样一块新的生存空间之后,他开始与周王朝分庭抗礼,熊渠以蛮夷自居,他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意思就是说楚人现在已经是蛮夷,我们不再接受周王朝的分封,于是他把三个儿子分封为王,自己以天子自居,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由于这个时期楚的国力还没有真正达到能与周王朝抗衡的底部,所以熊渠后来把自己分封的三个儿子的王号又给撤消了。

这一时期楚文化的基本面貌:总体上来讲,处于经济、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整个文化承袭的是中原的华夏文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的。虽然在南下开拓江汉流域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吸收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但总体上这个时候,楚文化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

2、成长期

楚文化的成长期从两周之际到春秋与战国之交,相当于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这一时期楚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楚武王僭号称王;楚文王“始都郢”;楚庄王中原争霸。

这一时期楚史简介:在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开始衰微,诸侯之间不断的开始互相攻伐,这个时期,楚国的君主熊通,感到楚国的实力已经强大起来,向周王室提出,要求提高对楚国分封的等级,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给楚国的爵位是子爵。楚人一直对此不满。熊通要求周王室提高对楚君的封号等级,遭到了周王室的拒绝。熊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也仿效西周时期熊渠的做法,以蛮夷自居,自立为王。从此以后,楚国的国君都沿袭王的称号。熊通病逝后,他的谥号就是楚武王。所以楚武王之前,楚国的国君是称为君,他之后的则称王。

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王。楚文王继位以后,他对楚国的发展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这就是把楚国的首都,迁徙到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的纪南城。公元前 689 年,楚文王迁都纪南城,历史上称之为“楚文王始都郢”。楚郢都纪南城地处江汉平原的腹地,交通十分便利,物产丰富,自从楚文王始都郢,楚国以后在长达 411 年的时间内,共有 20 代楚王定都于此,春秋战国时期,楚郢都都城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楚文王之后接下来是楚成王,楚穆王,这两位君王开始逐鹿中原,争霸中原。到了楚庄王的时候,楚国的国力更是一路地上升,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一举打败了当时的强国晋国,成功地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春秋时期是楚国国力快速上升时期,也是楚文化重要的成长时期。

楚文化成长期的文化面貌:楚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楚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时期楚文化开始表现出它自身的一些特色,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形成独立的官制体系,令尹、莫敖等官职为楚国所独有;(创始人)老子(楚国苦县人)及其弟子著书立说,春秋后期在楚国创立(形成)道家思想学派,这是中国诸子百家当中最早的一家学派。北方先进的丝织技术传入楚国,对于后来楚国丝织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鼎盛期

楚文化的鼎盛期从春秋战国之交到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拔郢,相当于战国的早、中期。这一时期楚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吴起变法;宣威盛世;白起拔郢。

这一时期楚史简介:战国中期,楚宣王、楚威王执政时期,是楚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疆域也最为广阔的时期。这个时期,楚国号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楚国成功地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楚宣王、楚威王之后,楚国的国力开始下滑,楚怀王,楚襄王这两个国君,他们面对西部崛起的强秦,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最后导致楚国被秦国一步一步地蚕食,终于在公元前 278 年,秦国的大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都。

楚文化鼎盛期的文化面貌:战国中期是楚国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楚文化的巅峰时期,所以被称之为楚文化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楚文化,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楚国在青铜冶铸方面,丝织与刺绣,髹漆工艺等领域的技术和工艺达到顶峰(当时的最高水平);楚国文学繁荣,以屈原和宋玉为代表的楚国作家创立了“楚辞体”“骚体”等文学新体裁;儒、道、墨、法学等诸子百家思想纷纷南下楚国,使楚国成为中国南方思想与学术的中心。

4、衰落期

楚文化的衰落期始于公元前 278 年楚都东迁陈城,终于公元前 203 年秦国灭楚。这一时期楚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楚都东迁;春申君擅权;秦灭楚国。

这一时期楚史简介:白起拔郢之后,楚襄王带领群臣东保于陈城,也就是把首都迁徙到今天河南的淮阳,当时称为陈郢。从此以后,经过 20 代楚王苦心经营了 400 多年的楚郢都纪南城就沦于秦国之手。这一时期由于楚国东迁陈城,它失去了江汉平原这一片地区,整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黄歇(前 314-前 238 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

楚考烈王时期官至楚国令尹,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 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 12 县。公元前 238 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之后,是楚幽王。(黄歇,李园)

楚文化衰落期的文化面貌:楚国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楚文化也随之进入到了衰落期。这个时期的楚文化,可以称道的是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黄老道家在楚国悄然崛起。这一时期出现了《黄帝帛书》、《鹖冠子》这样一批黄老学派的著作。在其他的领域楚文化所取得的成就,就没有像鼎盛期那样一种光彩照人的情形出现。

当公元前278 年秦将白起拔郢时,楚国有一位阴阳家叫南公的人说了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楚国被秦国消灭之后,仅仅两年的时间,秦国就统一中国,但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只有15 年。秦朝的农民大起义当中,正是三位楚人,一位是陈胜,一位是项羽,一位是刘邦,他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消灭了秦朝。由刘邦建立起汉朝,入汉以后,汉朝在文化上的政策是汉承楚制,也就是说在文化上全面地继承楚文化,像楚歌、楚舞、楚辞、楚赋这样一些文化形式,在汉初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楚文化也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转化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