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明兰在家族纷争中的境遇,解读谣言的编织与群体智慧之殇

作者:谢汶青

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文:谢汶青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谣言与真相始终如影随形,时而交织,时而碰撞。

谣言,往往源于人们对某些事件的好奇、恐惧或期望,带着夸大其词的色彩,快速传播,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而真相,则往往深藏不露,需要人们耐心挖掘,用理智去分辨,用事实去验证,反而,没有谣言传播迅速,更无法引起公众关注。

而在一个群体中,谣言比起真相,更能激发出群众的情绪。

那是因为:群众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

明兰作为盛家的庶女,嫁给侯府算是高嫁,引得很多人不舒服。

合府喜宴上秦大娘子与康姨母就开启了对明兰的造谣。

在那个喜庆的日子里,原本应是欢声笑语、和睦融融的氛围,秦大娘子与康姨母的恶意却与之格格不入。

两人联手散布关于明兰的谣言,试图败坏她的名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谣言如同利剑一般,让明兰在众人面前形象尽失。

围观的人为何会相信呢?

因为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今日,就请允许我引领各位,一同来审视一场谣言的编织与蔓延,一起来探寻其背后的缘由。

《知否》明兰在家族纷争中的境遇,解读谣言的编织与群体智慧之殇

一,对话分析

顾家大哥顾廷煜去世后,由顾廷烨继承了爵位,于是澄园和顾家老宅就需要合府,合府喜宴上,汴京城内有名望的贵族基本都来庆祝了。

顾廷烨的继母秦大娘子身边也聚集了一群贵妇,聊天搭话,好不热闹。

一个贵妇:你们家这个樱桃煎味道怎么不一样呀?

之前石头给小桃在外面带的樱桃煎,明兰和丹橘都尝过了,觉得好吃,明兰让蜜饯局在喜宴上也上这个来待客。

味道估计和老传统法子做出来的不一样,老年人不一定喜欢吃,而这个贵妇品尝后只是说味道不一样。

不一样的意思是和平时吃的樱桃煎味道不一样。

我们一般人都会如此理解,回答也会从这个角度入手做一解释。

我们来看看秦大娘子是如何回答的呢?

秦大娘子:老姐姐,快别说那个,放下,别吃了。

秦大娘子的回答让人感到意外,她没有直接解释樱桃煎味道不一样的原因,而是让贵妇放下别吃了。

这就有点避重就轻,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而且留下了一个悬念,让人想要进一步了解她内心的想法和动机。

贵妇:怎么了?

秦大娘子:我们家儿媳妇说我年纪大,怕我累着,就接手操办了这席面。也不知道,她在街上哪个铺子做了这家樱桃煎。总归,总归不是我们那家蜜饯局的。现在这家里啊,上上下下的,都不是我做主了。这席面上若有什么不妥的,老姐姐们,看在我的面子上,多担待。

贵妇的疑惑很正常,而秦大娘子的回答更正常,她制造悬念无非就是想转移话题,开启吐槽明兰在家霸权,她活得多可怜的戏码。

不过我们不得不钦佩秦大娘子把话说的很艺术。

从秦大娘子的回答中,贵妇可能会解读出几层含义。 第一,秦大娘子提到儿媳妇明兰接手家中的事务,这暗示了家中权力的转移。

贵妇可能会意识到,秦大娘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她可能不再是家中的主导者。

这种权力转变意味着秦大娘子的影响力减弱,她在家庭决策中的话语权也受到限制。

所以,樱桃煎味道有问题和她没有关系。 第二,秦大娘子提到樱桃煎并非来自她们家熟悉的蜜饯局,而是儿媳妇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的。

这进一步强调了儿媳妇在家庭事务中的决策权。

贵妇可能会认为,秦大娘子对于家中的细节和待客之道已经失去了掌控,这会让她感到无奈和失落。 第三,秦大娘子请求贵妇们看在她的面子上多担待,这表现出她对于存在的失误或不满的担忧。

贵妇可能会理解到,秦大娘子虽然不再是家中的主导者,但她仍然关心家庭的声誉和形象,不希望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到与贵妇们的关系。

光听这段话,贵妇们会对秦大娘子产生同情和理解,心疼她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同时,贵妇们也会对明兰在家庭中的影响力产生新的认识,这会影响到她们与秦大娘子及明兰之间的交往方式和态度。

贵妇:她一个庶出丫头,能嫁到你们侯府,已经是通天的福气了,怎么还这么不懂规矩,瞎闹腾。

另一个贵妇:我说你呀,就是心太好,为人太好了,你纵的他们都无法无天了。

果然,贵妇们对秦大娘子的境遇表示同情。

认为她作为一个曾经的掌家人,现在却失去了权力,让儿媳妇明兰掌家,这本身就值得怜悯。

同时,她们也对明兰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她作为庶出丫头,嫁入侯府是高嫁,应该更加守规矩,而不是“瞎闹腾”。

另一个贵妇的话则进一步体现了对秦大娘子的理解和支持。

她认为秦大娘子之所以纵容明兰,是因为她心地善良,为人太好。

但,这种纵容却导致了明兰无法无天,这让贵妇们对明兰的行为产生了更多的不满。

两种贵妇的表现真实的再现了《乌合之众》里的这段话:

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想法,因而在他们的行为时表现得理直气壮。

秦大娘子:我老了,也失去了依仗,现在是儿媳妇掌家了,我呀,也落得个清闲,她呀,也该历练历练。

收获到了想要的效果,秦大娘子并没有露出半分高兴,而是继续塑造自己的无奈和不得已。

她的回答既展现了她对现状的接受,也暗示了她对明兰掌家的不满和无奈。

贵妇:你家二郎啊,如今又疼媳妇,又是官家肱股之臣,我那嫂子啊,悔得跟什么似的,早知道啊,他浪子回头得这么利索,就该把我那侄女儿许过来,省的这如今呀,三天两头回家闹腾。说姑爷呀,混账。

从这位贵妇说话的方式上,我们不难看出她是个坦率的性子,表达想法和对二郎的赞赏时,一点也不拐弯抹角,对自己家嫂子和侄女的隐私也是直接说了出来。

人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尤其是在汴京城内贵妇圈中,很多人甚至会刻意掩盖家中的丑事,夸大或者宣扬自己家的祥和氛围。

但这位贵妇却不带含糊的直白说了出来,到是个爽朗性子。这种人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不带脑子,很容易被人当做棋子和靶子利用。

我在(《知否》四婶婶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会被人当棋子?)有过分析。

康姨母:不是我说嘴啊,你家侄女若嫁过来,可未必能有他家这么好的日子过。

贵妇:这怎么说的呀!

康姨妈和秦大娘子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从别人的言语中制造出悬念,引起别人探究的兴趣,然后适时的转移话题。

(大家注意了,我在总结搅屎棒的特征。)

一句你“你家侄女若嫁过来,可未必能有他家这么好的日子过”,成功的引起了贵妇探究的兴趣,然后她要说的话才是重点。

康姨母:我这姑娘啊,打小就没有亲妈,我那做嫡母的亲妹妹,本想把她收到房里去养,可是没承想,人家就没瞧上她,一转身啊,跑到老太太房里过活去了。那麻利劲,契丹骑兵都追不上呢。

康姨母在回应贵妇时,满屏都是讽刺的味道。她提到明兰去老太太房里过活去,用“那麻利劲,契丹骑兵都追不上呢”这样的夸张的说辞,除了讽刺还有她的不满。

这样的话说出来,我都能想到康姨母内心的阴暗。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只有思想邪恶,语音才会刺耳。

贵妇:这真反了她了。

康姨母提到她亲妹妹(盛家嫡母大娘子)曾想收养明兰,但侄女并没有选择她,而是势利的选择了祖母,成功的塑造出一个不知好歹,不识好人心的势利眼形象。

你说一个直肠子,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听到这样的人会是什么回应呢?

那肯定抱不平。所以,贵妇的回应再正常不过了。

康姨母:我这每次去盛家呀,这庶姑娘,就端出嫡姑娘的派头来,几位姐姐都不敢惹她,我也是多嘴,说了她两句,没承想,她竟跟我翻了脸。我想,这家里总该有人训斥吧!人家讨好了老太太,拿着对牌钥匙管起家来,连我那亲妹妹,正房大娘子,都给比下去了。

在这段话中,康姨母成功的将明兰(庶姑娘)塑造成了一个傲慢、跋扈、有心计且野心勃勃的形象。

康姨母提到明兰每次摆出嫡姑娘的派头,这暗示了明兰在行为举止上过于傲慢,不尊重自己的身份地位,试图超越自己应有的界限。

这种描述使得明兰显得不够谦逊,甚至有些嚣张。

其次,康姨母提到连几位姐姐都不敢惹明兰,这进一步强化了明兰跋扈的形象。她不仅在行为上霸道,而且在家族中似乎拥有一定的威慑力,使得其他人都对她有所忌惮。

康姨母说自己曾劝说明兰,但明兰却与她翻了脸。这表明明兰不仅不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反应激烈,具有挑衅和敌对的态度。这种描述使得明兰显得不够理智,甚至有些蛮横。

最后,康姨母提到明兰通过讨好老太太获得了对牌钥匙并管起家来,甚至超过了正房大娘子。

这暗示了明兰具有强烈的野心和心计,她通过巧妙的手段获得了家族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威胁到了正房大娘子的地位。这种描述使得明兰显得心机深沉,善于利用他人。

大家从上帝视角上看明兰,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秦大娘子:我是老了,撑不起来了,也落得个清闲。

秦大娘子适时的把自己的退让和无奈再展现一遍,这更是加重了明兰傲慢、跋扈、有心计且野心勃勃的形象。

《乌合之众》说: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秦大娘子就是那个掌握影响群众想象力艺术的人。

张大娘子:可眼下图了清闲,步步退让,这往后的日子,只有更难过。

又有人出来抱不平了。

《乌合之众》说: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秦大娘子:大侄女,你是英国公家的独生女,你怎么会理解我这个做后母的难处,现在老侯爷没了,大朗也没了,二郎袭了爵,我又不是他的亲生母亲,我是说什么都有错,做什么都碍事。算了,算啦!

秦大娘子先是通过强调大侄女的出身和身份,暗示两人之间存在身份和经历的差异,因此难以共鸣。

接着,秦大娘子提到老侯爷和大朗都已去世,二郎袭了爵。这个家族的变化对她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因为她不是二郎的亲生母亲,所以在与二郎相处时,她感到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容易出错或招人反感。这种无奈和无力感让她倍感压力。

算了,算了,这句结束语含糊不明确,但它的威力却是最大的。

因为:有的时候,那些最不明确的词语,引起的反响反而最大。

贵妇:大朗媳妇,邵家大娘子,怎么没出来啊?

秦大娘子:二郎媳妇那脾气,又做主惯了,吓着大朗媳妇了。气虚,心悸。我就让她在后院多躺躺,免得出来又被吓着了。

这句话说的很隐晦,有暗示的味道。

秦大娘子暗示明兰的性格既倔强又习惯于自己做主。这种性格在家族中显得强势,容易对他人产生压力。

暗示明兰吓着了大朗媳妇,导致大朗媳妇出现了气虚和心悸的症状。

《乌合之众》说:群体只接受暗示力量的影响。接下来看看群体是如何被暗示影响的。

张大娘子:你们越是软弱,她岂不越是霸道。难道我朝就没了王法不成。

张大娘子:她若是敢来惹我,定要啐她一脸。

一个被群体情绪传染的人会感觉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强大,他的行动完全听凭另一种陌生的力量所主宰。

群体中的人做事时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群众中的人甘心被各种激烈的言辞和虚假的形象所打动,他们信奉在理智尚存的情况下决不会相信的一切。

张大娘子的表现极其的符合《乌合之众》对群体的描述。

二,人物性格解读。

康姨母:

1.尖酸刻薄:从她对明兰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她言辞犀利,不留情面,善于用刻薄的话语刺人。

2.挑拨离间:她很擅长在人群中制造不和,看到一点不和的火星,就会添油加醋,让火星成为燎原之火。

3.自视甚高:她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着过高的估计,认为自己的话语和观点都是正确的,对他人的看法则带有偏见。

秦大娘子:

1.温和忍让:面对家庭中的纷争和不满,秦大娘子多次表示“算了,算了”,显示出她不愿意过多争执,愿意退让的性格特点。

2.顾虑重重:她对于家族中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似乎有着深深的顾虑,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引来更多的纷争,因此选择了沉默和妥协。

3.传统守旧:秦大娘子对于家族中的传统规矩和嫡庶之分似乎非常看重,这也反映了她的传统守旧思想。

但这都是假象,是秦大娘子故意对外打造的人设。

当一个人有识破这种假象的能力时,说明他成熟了,当然,同时也说明他经历过这种人的欺骗,例如:大朗顾廷煜,例如,我。

张大娘子:

1.直率刚烈:她对秦大娘子的软弱表示不满,认为应该站出来维护家族的规矩和尊严,显示出她直率、敢于直言的性格特点。

2.正义感强:她对于家族中的不公和不义表示强烈的不满,认为应该加以制止,这体现了她强烈的正义感。

3.不畏强权:从她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并不畏惧家族中的权势,敢于挑战和反抗不合理的事情。

语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但也仅仅局限在性格直爽的人身上,对于那些善于伪装的老狐狸,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喜欢研究婚恋,两性关系,痛恨道德说教,喜欢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问题,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