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燕华与竖琴扬琴二重奏音乐会

作者:上观新闻
陈燕华与竖琴扬琴二重奏音乐会

On 五月 29, 2021 在 19:30

本次演唱会恕不让1.2米以下的儿童入场,

已购买的门票将不予退还。

艺术家

歌曲朗诵:陈艳华

曹云阳琴(上海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杨琴)

孙紫阳竖琴(上海交响乐团团长)

杨洋打击乐(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

跟踪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叹息和第一变奏曲)

"我想成为急流"对达菲说

巴托克:六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

熊俊杰:风中之讯

摘自泰戈尔《飞鸟》

平湖秋月

《春河花月夜》张如玉

春河花月夜

- 中场休息 -

德彪西:两首阿拉伯风格的歌曲

《催眠》作者:Paul Zelan

贝多芬:阿德莱德

阿德莱德的弗里德里希·冯·马西森

古佐的小钥匙:92号工作室

《音乐之河-致吴满志》川川军太郎

白化病: 软板

"我喜欢你保持沉默"杰鲁达

西西里舞曲

《当你老了》叶芝

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

熊俊杰:指尖踢

表演的曲目和顺序应以现场表演为基础。

艺术家简介

陈艳华

行为艺术家

陈燕华与竖琴扬琴二重奏音乐会

向上轻扫即可阅读

曾任上海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以燕子姐姐的名义主持和制作了上海电视台儿童节目《燕子信箱》、《欢乐时光》、《玩偶音乐》、《万花筒》等。曾获得"全国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上海市青年艺术十佳奖"、"青年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女明星奖"和"优秀电视表演艺术奖",1989年,《燕子姐姐讲故事》系列获得"全国首届金唱片奖"。曾出演过《麻烦的快乐事》、《邮资》《局长的男朋友》等电影。曾主持过东方电视台的《飞越太平洋》。自1986年以来,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视听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21世纪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儿童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梅屿出版社等为其出版的个人独奏磁带、CD、素描故事、古诗鉴赏等一百余种, 其中《燕子姐姐的故事》系列获得金唱片奖,销量超过一百万,影响了几代。

曹云

阳琴球员

陈燕华与竖琴扬琴二重奏音乐会

上海民族乐团首席扬琴演奏家,国家级演奏家,亚洲扬琴协会理事 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团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于200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自2003年起担任上海民族乐团阳琴音响系主任。2006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国家管弦乐团组委会主办的"首届江南丝竹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他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民族器乐中国民间音乐组合展,并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表演奖。

千余场舞台演练,为她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同时,她不断完善演奏技巧,拓展曲目的积累,凭借自由演奏技巧和深远的音乐号召力,演绎出不少动人而有力的杨琴独奏作品。近年来,她还致力于海派扬琴的推广和传播,开拓阳琴多元化的演绎空间。

孙阳

竖琴手

陈燕华与竖琴扬琴二重奏音乐会

孙朝阳是国内外音乐界活跃的年轻竖琴演奏家。他先是师从曹承轩教授和张丽都教授,一边学习钢琴,一边从徐心怡副教授那里,然后到上海音乐学院,从张晓杰教授那里学习。他于2004年在汉堡音乐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竖琴家Kotkina Irina一起学习,并于2005年获得汉堡音乐和剧院的全额奖学金,在那里他与竖琴独奏家Xavier de Maistre教授一起学习竖琴。

到目前为止,Sun与全球许多知名交响乐团有着广泛的合作。他于2006年加入Yehudi Menuhin Live Music Now音乐,担任独奏家,并与汉堡国家戏剧和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汉堡歌剧院管弦乐团和汉堡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受邀参加2007年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夏季音乐节)。作为一名竖琴独奏家,他曾与香港管弦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和马来西亚爱乐乐团等乐团合作和巡演。2015年,他与著名竖琴大师泽维尔·德·迈斯特(Xavier de Maistre)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2016年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并于2017年再次与泽维尔·德·迈斯特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席竖琴手,他也致力于室内乐,与长笛演奏家胡伟组合"余二重奏",与扬琴演奏家曹云组合"明星二重奏"。

杨洋

打击乐手

陈燕华与竖琴扬琴二重奏音乐会

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系。他访问了亚洲、非洲、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精通中国和西方的各种打击乐演奏。他是蓝月亮爵士乐队的鼓手,活跃于上海的爵士乐界。2005年,他参与了加拿大著名爵士歌手Amanda专辑的录制,在各种音乐会和主题表演中担任鼓手,并与许多著名音乐家和歌手合作。拥有优秀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在尝试创作的同时,勇于拓展打击乐的全新艺术语言。

分会场介绍

巴赫:叹息的音调和哥德堡变奏曲的第一变奏曲

《哥德堡变奏曲》最初被称为"各种变奏曲的叹息",是巴赫在1741年至1742年间应凯旋伯爵的邀请而创作的,以缓解伯爵的严重失眠,由巴赫的高脚古代钢琴家哥德堡演奏。整部作品分为32段,巴赫给妻子写了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个变奏曲,并让主题在最后一段再现,可以说是回响了。作为巴赫键盘艺术的巅峰之作,这件作品结合了巴洛克时期各种欧洲舞曲的元素,也涵盖了巴洛克键盘作品的技术手段,充分体现了巴赫音乐创作的特点。

叹息,G音,3/4节拍,萨拉班德舞蹈,写在排板上,源于巴赫在1725年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马格达莱娜(Anna Magdalena)创作的一首温柔的小品。缓慢的三拍,使流畅、庄严、抒情的气氛散去;

第一变奏,3/4拍,前奏,快板。有一种愉快的气氛,节奏有波兰舞蹈风格。欢快的音乐比之前的抒情哀歌主题更具音乐性,展现了高贵情感与大胆英雄力量的音乐形象的结合。

《I Wish to Be Rapids》是匈牙利诗人桑多尔·乔多菲(Sandor Jodoffi)于1847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献给他的情人。诗歌以一系列"我想要"为引子,以巧妙构思的形象,反复唱出对爱情的坚定和渴望,给恋人表达自己的爱情。这首诗在20世纪的中国青年中掀起了一股情诗浪潮。

这部作品由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于1915年在特兰西瓦尼亚山脉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初属于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属于罗马尼亚,取决于现在广泛流传的名称"罗马尼亚民间舞蹈"。所有作品的音乐素材都来自当地的民间舞蹈,巴托克通过最简单,最简单的音乐作品展示了未经调整的民间音乐,完美地展示了罗马尼亚的当地民间音乐。

"罗马尼亚民间舞蹈"由六个小作品组成,即粗犷有力的"拐杖舞",轻盈的"花带舞",空灵的"步舞",忧郁的"Bouzium舞",充满活力的"罗马尼亚式波尔卡舞"和欢快的"快舞"。它们色彩缤纷,风格迥异,节奏类型多样,生动地展现了罗马尼亚的风情。

由著名扬琴演奏家熊俊杰为扬琴而作,音乐在扬琴悠扬的音色中缓缓展开,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听着风的喃喃自语。

《平湖秋月》原本是一首粤语歌曲,源自北方小调《舞蹈》,又称《醉太平》,后被广东音乐艺术家陆文成改编成民族音乐,在粤剧音乐中广为流传。音乐明亮清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连续的抒情,描绘了中国岭南湖的月光,诗意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感受和热爱。1975年,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将这首曲子改编成钢琴独奏曲,使这部曲子更广为人知,具有中国特色。

温一堂先生以《诗中的诗,巅峰之峰》为之"春河花月夜",千余年来为它造就了无数读者。人生只留下了两首张如玉的诗,也因为这首诗"寂寞,其实是为了大家"。这首诗沿袭了陈玉乐福的老标题,运用了丰富的生活气息之美,以月亮为主体,以河流为场景,描绘了一幅美丽而遥远的春河月夜图,写下了孩子们真诚动人的离去感受和人生的哲学感受。整首诗一共三十六句话,每四句话押韵,诗篇、绘画、哲学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被誉为"寂寞覆盖一切唐"的美誉。

春河花月夜,又称日落鼓。音乐情绪优美,结构严谨,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流畅、舒展,用内隐的方法展现出深远的情绪,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曲子的构思也很巧妙,整首歌到鼓,声音一开始,主题是丰富的江南水乡情调。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音乐中描绘的情绪也在逐渐变化,因此后续段落利用扩充、紧致、移位声音区域和改变结尾的演奏技巧和水波声、桨声等声音丰富了音乐,音乐时而安静,时而温暖, 图片描绘了夜晚泉水的迷人风光,赞美江南水乡的奇异姿态。

这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在1880年创作的一套钢琴短剧。两首歌的曲调清脆活泼。第一个用了大量的左手三音和右手三音切入左手的情况,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节奏感。随着光线的变化和略带东方主题,观众带来了一种奇怪的错觉:仿佛在一个安静祥和的下午,阳光透过树木照射并洒在树上。中间部分更有效,因为歌曲的段落在坚定的c音主和弦的陈述中达到高潮。

第二种"阿拉伯风格"的声音类型更加轻松,它清脆,就像鸟儿吱吱作响的声音穿过各个部分,而结尾则有一种奇怪的,虚拟的赋格风格。音乐部分开始像两个大管一样播放,中间音乐部分之后,转移的处理方法生动而有特色。

这是贝多芬在维也纳的早期艺术歌曲,这首歌以一首普通歌曲的形式出现,经过几次过渡以加强歌曲的情绪和变化。歌曲以比较缓慢的"小宽板"开始,随着情感的深度进入"小快板",越来越快,情绪越来越强烈,曲调优美,真意,浪漫纯净,像微风一样诉说着恋人的爱情。风格包含意大利咏叹调,与传统的Deo艺术歌曲不同。

阿德莱德的弗里德里希·冯·马西森

贝多芬在1795年写了一首同名歌曲,当时著名的诗人马西森写了一首名为"阿德莱德"的诗。歌词优美,音乐温暖动人,曲调多变统一。音乐和诗歌中的形象相互呼应,合二为一,整首歌又长又长。

古佐的小钥匙:92号工作室

《Studio 92》由岸国三为打击乐创作,是一首颇具特殊性的音乐,其变幻无常的节奏,让马林巴作为打击乐器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展现出马林巴清脆、梦幻的音色,为音乐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翻译家小川纯太郎的诗歌简洁、干净、纯净,似乎有一种禅意和空灵的感觉,流露出一种情感上的东方智慧。

这部作品由 20 世纪的米兰音乐学者雷莫·贾佐托 (Remo Giazotto) 根据在德累斯顿图书馆废墟中发现的阿尔比诺尼三首奏鸣曲的遗骸而创作。音乐既有巴洛克式的原创旋律风格,又蕴含着现代的节奏和灵感,在低沉压抑的管风琴气氛中,小提琴凄美地唱着,真是"软板"真正去心。它也被用作电影加里波利的一集,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里波利战役为背景。

《我喜欢你沉默》是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写的一首情诗。这些大多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爱,沉默而安静,但最终却透露出诗人想要打破这种沉默的愿望:哪怕一句话,一眼望,让我知道你不是真的死了,或者让我知道你爱我,这样我才会幸福。因此,这首诗在表达诗人爱情的同时,强调的是表达诗人渴望得到爱人的回应。

巴赫的西西里舞蹈

西西里舞曲是一种古老的舞蹈音乐,起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的意大利西西里岛。慢速,抒情曲调。这种巴洛克时期的舞蹈音乐经常出现在器乐和声乐作品中,巴赫的"g小调西西里舞曲"被收录在巴赫的"Down E大调长笛和大提琴奏鸣曲"中,音乐长笛独特的"Galante"风格反映了巴赫的精致理念。

《当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叶芝1893年写的一首诗,是叶芝送给朋友莫德·古恩的温暖而真诚的情诗。诗歌的语言简洁,但情感丰富而真实。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表达手法,如假想的想象、对比对比、意象强调和象征性的升华,再现了诗人对莫德·古恩永不失败的爱,也揭示了现实中的爱情与理想中的爱情之间不可调和的距离。

爱尔兰民谣: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

《夏日的最后玫瑰》是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民谣,由18世纪的爱尔兰诗人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改写。作者用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来隐喻爱情和青春即将褪色,在遗憾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这首民谣短而悠扬,委婉的抒情带有一点点悲伤,几乎是以喃喃自语的方式表达出一种简单的心情,爱尔兰音乐独特的忧郁气质和浪漫的感情表现出来。

凭借浓厚的凯尔特民族音乐风格,《指尖踢》在杨琴熊俊杰的改编下,完美的中国民族风味的弦乐器杨琴和西方最古老的弦乐器竖琴,向我们展示了这两种中西乐器的丰富内涵和美妙的音色,它们私下向我们展示了广袤的爱尔兰平原美景。

节目单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柯鑫撰写

给我们建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