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燕華與豎琴揚琴二重奏音樂會

作者:上觀新聞
陳燕華與豎琴揚琴二重奏音樂會

On 五月 29, 2021 在 19:30

本次演唱會恕不讓1.2米以下的兒童入場,

已購買的門票将不予退還。

藝術家

歌曲朗誦:陳豔華

曹雲陽琴(上海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楊琴)

孫紫陽豎琴(上海交響樂團團長)

楊洋打擊樂(上海民族樂團打擊樂)

跟蹤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歎息和第一變奏曲)

"我想成為急流"對達菲說

巴托克:六種羅馬尼亞民間舞蹈

熊俊傑:風中之訊

摘自泰戈爾《飛鳥》

平湖秋月

《春河花月夜》張如玉

春河花月夜

- 中場休息 -

德彪西:兩首阿拉伯風格的歌曲

《催眠》作者:Paul Zelan

貝多芬:阿德萊德

阿德萊德的弗裡德裡希·馮·馬西森

古佐的小鑰匙:92号工作室

《音樂之河-緻吳滿志》川川軍太郎

白化病: 軟闆

"我喜歡你保持沉默"傑魯達

西西裡舞曲

《當你老了》葉芝

夏天的最後一朵玫瑰

熊俊傑:指尖踢

表演的曲目和順序應以現場表演為基礎。

藝術家簡介

陳豔華

行為藝術家

陳燕華與豎琴揚琴二重奏音樂會

向上輕掃即可閱讀

曾任上海電視台知名節目主持人,以燕子姐姐的名義主持和制作了上海電視台兒童節目《燕子信箱》、《歡樂時光》、《玩偶音樂》、《萬花筒》等。曾獲得"全國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獎"、"上海市青年藝術十佳獎"、"青年觀衆最喜愛的電視女明星獎"和"優秀電視表演藝術獎",1989年,《燕子姐姐講故事》系列獲得"全國首屆金唱片獎"。曾出演過《麻煩的快樂事》、《郵資》《局長的男朋友》等電影。曾主持過東方電視台的《飛越太平洋》。自1986年以來,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視聽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21世紀出版社、複旦大學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兒童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梅嶼出版社等為其出版的個人獨奏錄音帶、CD、素描故事、古詩鑒賞等一百餘種, 其中《燕子姐姐的故事》系列獲得金唱片獎,銷量超過一百萬,影響了幾代。

曹雲

陽琴球員

陳燕華與豎琴揚琴二重奏音樂會

上海民族樂團首席揚琴演奏家,國家級演奏家,亞洲揚琴協會理事 上海音樂家協會民族管弦樂團專業委員會委員。他于2000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自2003年起擔任上海民族樂團陽琴音響系主任。2006年,在中國音樂家協會國家管弦樂團組委會主辦的"首屆江南絲竹邀請賽"中榮獲一等獎。2013年,他參加了文化部主辦的民族器樂中國民間音樂組合展,并獲得了最高獎項,最佳表演獎。

千餘場舞台演練,為她積累了豐富的舞台經驗,同時,她不斷完善演奏技巧,拓展曲目的積累,憑借自由演奏技巧和深遠的音樂号召力,演繹出不少動人而有力的楊琴獨奏作品。近年來,她還緻力于海派揚琴的推廣和傳播,開拓陽琴多元化的演繹空間。

孫陽

豎琴手

陳燕華與豎琴揚琴二重奏音樂會

孫朝陽是國内外音樂界活躍的年輕豎琴演奏家。他先是師從曹承軒教授和張麗都教授,一邊學習鋼琴,一邊從徐心怡副教授那裡,然後到上海音樂學院,從張曉傑教授那裡學習。他于2004年在漢堡音樂學院學習,在那裡他與豎琴家Kotkina Irina一起學習,并于2005年獲得漢堡音樂和劇院的全額獎學金,在那裡他與豎琴獨奏家Xavier de Maistre教授一起學習豎琴。

到目前為止,Sun與全球許多知名交響樂團有着廣泛的合作。他于2006年加入Yehudi Menuhin Live Music Now音樂,擔任獨奏家,并與漢堡國家戲劇和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漢堡歌劇院管弦樂團和漢堡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并受邀參加2007年石勒蘇益格 - 荷爾斯泰因夏季音樂節)。作為一名豎琴獨奏家,他曾與香港管弦樂團、中國愛樂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和馬來西亞愛樂樂團等樂團合作和巡演。2015年,他與著名豎琴大師澤維爾·德·邁斯特(Xavier de Maistre)在上海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2016年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并于2017年再次與澤維爾·德·邁斯特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作為上海交響樂團的首席豎琴手,他也緻力于室内樂,與長笛演奏家胡偉組合"餘二重奏",與揚琴演奏家曹雲組合"明星二重奏"。

楊洋

打擊樂手

陳燕華與豎琴揚琴二重奏音樂會

上海民族樂團打擊樂手,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系。他通路了亞洲、非洲、美國、歐洲和澳洲五大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精通中國和西方的各種打擊樂演奏。他是藍月亮爵士樂隊的鼓手,活躍于上海的爵士樂界。2005年,他參與了加拿大著名爵士歌手Amanda專輯的錄制,在各種音樂會和主題表演中擔任鼓手,并與許多著名音樂家和歌手合作。擁有優秀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表演經驗,在嘗試創作的同時,勇于拓展打擊樂的全新藝術語言。

分會場介紹

巴赫:歎息的音調和哥德堡變奏曲的第一變奏曲

《哥德堡變奏曲》最初被稱為"各種變奏曲的歎息",是巴赫在1741年至1742年間應凱旋伯爵的邀請而創作的,以緩解伯爵的嚴重失眠,由巴赫的高腳古代鋼琴家哥德堡演奏。整部作品分為32段,巴赫給妻子寫了一首薩拉班德舞曲作為主題,發展成30個變奏曲,并讓主題在最後一段再現,可以說是回響了。作為巴赫鍵盤藝術的巅峰之作,這件作品結合了巴洛克時期各種歐洲舞曲的元素,也涵蓋了巴洛克鍵盤作品的技術手段,充分展現了巴赫音樂創作的特點。

歎息,G音,3/4節拍,薩拉班德舞蹈,寫在排闆上,源于巴赫在1725年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馬格達萊娜(Anna Magdalena)創作的一首溫柔的獨幕喜劇。緩慢的三拍,使流暢、莊嚴、抒情的氣氛散去;

第一變奏,3/4拍,前奏,快闆。有一種愉快的氣氛,節奏有波蘭舞蹈風格。歡快的音樂比之前的抒情哀歌主題更具音樂性,展現了高貴情感與大膽英雄力量的音樂形象的結合。

《I Wish to Be Rapids》是匈牙利詩人桑多爾·喬多菲(Sandor Jodoffi)于1847年創作的一首抒情詩,獻給他的情人。詩歌以一系列"我想要"為引子,以巧妙構思的形象,反複唱出對愛情的堅定和渴望,給戀人表達自己的愛情。這首詩在20世紀的中國青年中掀起了一股情詩浪潮。

這部作品由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于1915年在特蘭西瓦尼亞山脈創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最初屬于匈牙利的特蘭西瓦尼亞屬于羅馬尼亞,取決于現在廣泛流傳的名稱"羅馬尼亞民間舞蹈"。所有作品的音樂素材都來自當地的民間舞蹈,巴托克通過最簡單,最簡單的音樂作品展示了未經調整的民間音樂,完美地展示了羅馬尼亞的當地民間音樂。

"羅馬尼亞民間舞蹈"由六個小作品組成,即粗犷有力的"拐杖舞",輕盈的"花帶舞",空靈的"步舞",憂郁的"Bouzium舞",充滿活力的"羅馬尼亞式波爾卡舞"和歡快的"快舞"。它們色彩缤紛,風格迥異,節奏類型多樣,生動地展現了羅馬尼亞的風情。

由著名揚琴演奏家熊俊傑為揚琴而作,音樂在揚琴悠揚的音色中緩緩展開,讓聽衆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聽着風的喃喃自語。

《平湖秋月》原本是一首粵語歌曲,源自北方小調《舞蹈》,又稱《醉太平》,後被廣東音樂藝術家陸文成改編成民族音樂,在粵劇音樂中廣為流傳。音樂明亮清新,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連續的抒情,描繪了中國嶺南湖的月光,詩意之美,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感受和熱愛。1975年,作曲家陳培勳先生将這首曲子改編成鋼琴獨奏曲,使這部曲子更廣為人知,具有中國特色。

溫一堂先生以《詩中的詩,巅峰之峰》為之"春河花月夜",千餘年來為它造就了無數讀者。人生隻留下了兩首張如玉的詩,也因為這首詩"寂寞,其實是為了大家"。這首詩沿襲了陳玉樂福的老标題,運用了豐富的生活氣息之美,以月亮為主體,以河流為場景,描繪了一幅美麗而遙遠的春河月夜圖,寫下了孩子們真誠動人的離去感受和人生的哲學感受。整首詩一共三十六句話,每四句話押韻,詩篇、繪畫、哲學為一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被譽為"寂寞覆寫一切唐"的美譽。

春河花月夜,又稱日落鼓。音樂情緒優美,結構嚴謹,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流暢、舒展,用内隐的方法展現出深遠的情緒,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曲子的構思也很巧妙,整首歌到鼓,聲音一開始,主題是豐富的江南水鄉情調。随着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音樂中描繪的情緒也在逐漸變化,是以後續段落利用擴充、緊緻、移位聲音區域和改變結尾的演奏技巧和水波聲、槳聲等聲音豐富了音樂,音樂時而安靜,時而溫暖, 圖檔描繪了夜晚泉水的迷人風光,贊美江南水鄉的奇異姿态。

這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在1880年創作的一套鋼琴短劇。兩首歌的曲調清脆活潑。第一個用了大量的左手三音和右手三音切入左手的情況,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節奏感。随着光線的變化和略帶東方主題,觀衆帶來了一種奇怪的錯覺:仿佛在一個安靜祥和的下午,陽光透過樹木照射并灑在樹上。中間部分更有效,因為歌曲的段落在堅定的c音主和弦的陳述中達到高潮。

第二種"阿拉伯風格"的聲音類型更加輕松,它清脆,就像鳥兒吱吱作響的聲音穿過各個部分,而結尾則有一種奇怪的,虛拟的賦格風格。音樂部分開始像兩個大管一樣播放,中間音樂部分之後,轉移的處理方法生動而有特色。

這是貝多芬在維也納的早期藝術歌曲,這首歌以一首普通歌曲的形式出現,經過幾次過渡以加強歌曲的情緒和變化。歌曲以比較緩慢的"小寬闆"開始,随着情感的深度進入"小快闆",越來越快,情緒越來越強烈,曲調優美,真意,浪漫純淨,像微風一樣訴說着戀人的愛情。風格包含意大利詠歎調,與傳統的Deo藝術歌曲不同。

阿德萊德的弗裡德裡希·馮·馬西森

貝多芬在1795年寫了一首同名歌曲,當時著名的詩人馬西森寫了一首名為"阿德萊德"的詩。歌詞優美,音樂溫暖動人,曲調多變統一。音樂和詩歌中的形象互相呼應,合二為一,整首歌又長又長。

古佐的小鑰匙:92号工作室

《Studio 92》由岸國三為打擊樂創作,是一首頗具特殊性的音樂,其變幻無常的節奏,讓馬林巴作為打擊樂器的特點得以充分發揮,展現出馬林巴清脆、夢幻的音色,為音樂增添了一層神秘感。

日本當代著名詩人、劇作家、翻譯家小川純太郎的詩歌簡潔、幹淨、純淨,似乎有一種禅意和空靈的感覺,流露出一種情感上的東方智慧。

這部作品由 20 世紀的米蘭音樂學者雷莫·賈佐托 (Remo Giazotto) 根據在德累斯頓圖書館廢墟中發現的阿爾比諾尼三首奏鳴曲的遺骸而創作。音樂既有巴洛克式的原創旋律風格,又蘊含着現代的節奏和靈感,在低沉壓抑的管風琴氣氛中,小提琴凄美地唱着,真是"軟闆"真正去心。它也被用作電影加裡波利的一集,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加裡波利戰役為背景。

《我喜歡你沉默》是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寫的一首情詩。這些大多直接表達了詩人對戀人的愛,沉默而安靜,但最終卻透露出詩人想要打破這種沉默的願望:哪怕一句話,一眼望,讓我知道你不是真的死了,或者讓我知道你愛我,這樣我才會幸福。是以,這首詩在表達詩人愛情的同時,強調的是表達詩人渴望得到夫妻的回應。

巴赫的西西裡舞蹈

西西裡舞曲是一種古老的舞蹈音樂,起源于17世紀和18世紀的意大利西西裡島。慢速,抒情曲調。這種巴洛克時期的舞蹈音樂經常出現在器樂和聲樂作品中,巴赫的"g小調西西裡舞曲"被收錄在巴赫的"Down E大調長笛和大提琴奏鳴曲"中,音樂長笛獨特的"Galante"風格反映了巴赫的精緻理念。

《當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葉芝1893年寫的一首詩,是葉芝送給朋友莫德·古恩的溫暖而真誠的情詩。詩歌的語言簡潔,但情感豐富而真實。這首詩運用了多種藝術表達手法,如假想的想象、對比對比、意象強調和象征性的升華,再現了詩人對莫德·古恩永不失敗的愛,也揭示了現實中的愛情與理想中的愛情之間不可調和的距離。

愛爾蘭民謠:夏天的最後一朵玫瑰

《夏日的最後玫瑰》是一首古老的愛爾蘭民謠,由18世紀的愛爾蘭詩人托馬斯·摩爾(Thomas Moore)改寫。作者用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來隐喻愛情和青春即将褪色,在遺憾中,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執着。這首民謠短而悠揚,委婉的抒情帶有一點點悲傷,幾乎是以喃喃自語的方式表達出一種簡單的心情,愛爾蘭音樂獨特的憂郁氣質和浪漫的感情表現出來。

憑借濃厚的凱爾特民族音樂風格,《指尖踢》在楊琴熊俊傑的改編下,完美的中國民族風味的弦樂器楊琴和西方最古老的弦樂器豎琴,向我們展示了這兩種中西樂器的豐富内涵和美妙的音色,它們私下向我們展示了廣袤的愛爾蘭平原美景。

節目單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系柯鑫撰寫

給我們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