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A股量化基金蒙羞...

作者:人民日报

今天量化基金鼻祖西蒙斯去世,这位大神很多人可能都听过,

了解最多的应该还是他惊人的业绩,从1988年开始至今,大奖章基金的历史年化费后高达39.1%。

而且这个基金有高达5%的管理费和44%的超额业绩分成,费前年化66%!

更夸张的在于,费前业绩来看,历史上没有一年亏钱,就问你离不离谱。

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A股量化基金蒙羞...

如果按照复利来说,这个基金应该很快会超过老巴的总财富,

但实际上,大奖章基金规模只有50亿美金,且几乎全部份额由西蒙斯旗下员工所持有,

说到底,还是量化投资本身的缺陷。

在西蒙斯眼中的投资体系中,他把量化投资比喻为壁虎,就是有交易的时候去吃掉食物,没交易的时候一动不动。

主打的一个就是短线套利、频繁交易。

但涉及套利的策略,能承担的规模都不大。

因此虽然大奖章基金累计赚了几百上千亿美金,但收益却几乎全部用来分红,一直控制在50亿美金附近。

这也是西蒙斯收益率远超巴菲特,但财富却没超过巴菲特的原因,

但是西蒙斯也曾尝试过突破现有规模,

比如在05年,推出了一只新基金-文艺复兴机构投资者股权基金,规模上限1000亿美元;

07年10月,又推出了第二只新基金-文艺复兴机构投资者期货基金,最大容量500亿美元。

可大奖章基金业绩虽然一路狂飙,新基金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文艺复兴机构投资者股权基金在2005年赚了5.5%,

2006年和2007年几平没有赚钱,规模快速下滑,而期货基金表现也弱于同行。

这或许就是基金规模的达摩斯克利之剑吧...

.........

有人可能会好奇,在A股量化投资效果怎么样,西蒙斯的成功可以复制么?

西蒙斯作为一名天才数学家,旗下招收的交易员,全都是顶级名校的数学、物理学霸,程序化交易,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如果看过电影《决胜21点》的话,就明白这种生意模式,

只利用大数法则,做大概率正确的交易,做莫得感情的赚钱的机器。

复制一个西蒙斯可能很难,但量化投资在我A确实是有效的...

因为我A对私募净值不够公开透明,所以就不展开来说,

这里咱以公募为例好了。

我统计了全市场355只名字中带有“量化”的基金,然后统计它们的历史表现:

成立3年以上的,中位收益率为-20.9%,同期沪深300为-26.6%,偏股混合型基金为-24.8%;

成立5年以上的,中位收益率为29.4%,同期沪深300为1.85%,偏股混合型基金为43.2%;

成立10年以上的,中位收益率为155%,同期沪深300为71.8%,偏股混合混合型基金为136%;

总的来说量化基金相对A股的沪深300指数还是有超额收益的,

相比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量化基金在过去五年大蓝筹爆发的行情里,略微跑输,但以十年维度又跑赢了。

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如果预期只是战胜大盘的话,也是可以考虑。

以下是过去10年、5年、3年表现最好的量化基金清单,

三年排名:

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A股量化基金蒙羞...

排名第一的是王平的招商量化精选,三年40.5%;

第二是网红马芳的国金量化多因子,三年36.7%;

比较巧的是,招商量化精选其实在22年8月的时候金牛20就纳入了调仓,一直持有到现在

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A股量化基金蒙羞...

纳入后王平的业绩也能排在355只量化里的业绩第四名,

缺点是因为业绩太好,现在规模被越买越大,王平已经管理了100多亿,被买到限购了。

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A股量化基金蒙羞...

其中比王平表现更好的,比如华泰柏瑞港股通量化和长盛量化红利,

这俩上涨,其实更多是受益于高股息行情的加持,

招商量化本身以中证500为基础,阿尔法特征更为显著。

五年排名:

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A股量化基金蒙羞...

五年维度招商量化精选依旧排在第一名,但国金量化掉队了,紧随其后的是长盛量化红利。

十年排名:

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A股量化基金蒙羞...

过去十年的话,表现最好的则是:

王宁的长盛量化红利+429%;

张乐涛的工银量化策略+255%;

田汉卿的华泰柏瑞先行+209%

当然以上三个只有田汉卿是量化行业第一老将(长盛和工银换过人),

且从产品发行出来就一直管理到现在,所以她的产品业绩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这里提一嘴,其实田汉卿的规模也只有30亿,对于一个十年老将,这个盘子其实是不算太大的。

.........

注意,以上一些公募量化其实都算不上高频量化,大多其实只能称之为“量化多头”

因为据我观察下来,这些公募量化年换手率也就是3-7倍,

要知道整个公募市场的平均换手率也高达4倍左右。

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A股量化基金蒙羞...

所以这些基金,说实话和大奖章的高频交易还是有很大差距,

不过起码也算间接验证了量化基金,还是有点α

最后,在选择量化基金的层面,还是尽可能的选择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越小的相对好些,

比如优先选总管理规模50亿以内,基金规模10亿以内的产品,

毕竟盘子越大,能做的投资选择就会越少,超额收益自然越少。

但市场上产品就这么多,业绩持续好了,规模又会从小到大,直到收益率下降变得平庸,

所以需要反复去挖掘,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大概就说这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