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作者:大白

1949年9月初,应中共方面的邀请,苏联派遣电影摄制组来华协助中方拍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区新生活的纪录片。苏联著名摄影师弗拉迪斯拉夫·米克沙作为摄制组的一员,也来到了中国。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开国大典拍摄任务结束后,米克沙没有立即回国,他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起深入到战斗的最前线拍摄,于是就有了本文这组老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是1949年冬西北野战军在前线战斗的真实情况。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西北野战军历史悠久,最开始是由抗战后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是一支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正式作出要求:根据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关于战略任务更进一步地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特作统一规定,通令全军一体遵行。该规定把野战军分为四个,以地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原一野)、中原野战军(原二野)、华东野战军(原三野)、东北野战军(原四野)。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这名解放军战士笑容满面,他肩扛一把使用了多年的司登冲锋枪,这说明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司登冲锋枪历史悠久,它是英国在上世纪40年代初设计。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这款冲锋枪造价低,在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司登冲锋枪由47个零件组,拆卸也特别方便。但是,司登冲锋枪也有两个致命缺点:一是在使用过程容易卡壳;二是保险装置非常不可靠,稍微一碰就会走火。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解放军通过山炮向山顶的敌人发起进攻,这是一场攻坚战。当来到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早已积累了丰富的攻坚作战经验。这种作战的方式,通常采取“稳打稳扎、逐次歼敌”的战法,先肃清外围,夺取城关,再攻击城池,最后取得战斗的胜利。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战争意味着牺牲,也意味着生离死别。这张照片令人泪目,解放军敢死队利用云梯登上城墙。当时西北地区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还很大,比如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逵等地方军事集团,人称“马家军”,他们凶残无比。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这些身处最前线的战士们,他们担负着最重要的使命,也随时都会牺牲。在解放战争中,每当遇到战斗激烈之时,总会有敢死队挺身而出。这些敢死队的名字可能早已不为人知,可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1949年,苏联人拍摄的西北野战军,彭老总穿衣朴素,敢死队在

这张照片令无数人动容,照片中这四人是西北野战军的最高领导,可他们穿衣打扮跟普通战士没有任何不同,无比朴素。当时如果没有见过照片这四人,没有人知道他们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解放军高级指战员,而且他们身处战斗的最前线。

据资料,这张照片很可能是解放军解放太原过程中拍摄。太原战役是解放山西全省也是解放华北的最后一战,其过程堪称惨烈。整场战役持续6个月,在战役的后期毛主席电令第19、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以及第四野战军炮兵1师支援太原前线,最终于1949年4月24日全歼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