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数,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作者:小柠萌

当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数,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宋朝开国不久,太子作乱引发宫变,皇室内耗愈演愈烈。就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有一位谨小慎微的宦臣,凭借高超的情商与处世智慧,不仅躲过了宫廷斗争的暗流汹涌,还一路高升,最终位居宰相之位。这位宦臣就是宋庠。那么,宋庠究竟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宫廷中安然度过,最终获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的呢?他又是如何巧妙运用情商,在宫斗的暗潮涌动中游刃有余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宋朝初年,宦官宋庠初露锋芒

宋真宗在位期间,宗室党争不断,皇权根基岌岌可危。这时一名出身寒微的宦官宋庠凭着出众的才能和过人的机智开始崭露头角。

宋庠出生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庭,从小就靠卖力气为生。但他慧根过人,6岁时就能背诵《论语》。家贫如洗,宋庠只得靠一口一口诵读经典来换取生计。直到16岁那年,一位相师看出他前程不凡,将他带入官场。

当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数,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宋庠初入仕途就展现了过人的机警与机智。那时宦官黄袈卯专权太甚,朝野上下皆对他忌惮三分。有一次黄袈卯召集宦官开会,宋庠独自一人始终沉默不语。黄袈卯见状色厉内荏地责问他为何不发一言?宋庠不慌不忙回应:"小人怕说错话,给各位大人们丢脸。"黄袈卯听了大为钦佩,从此留意起了这位足智多谋的小宦官。

真宗驾崩后,太子登基成为仁宗皇帝。但仁宗患有妄疑成疾,整日惶惶不安。宫中权臣党争由此渐起,皇权更加摇摇欲坠。宋庠当时正值壮年,却步步为营,从不卷入任何党争,只默默做好本分工作。

不久,仁宗下旨废太子为庶人。这举措在朝野引起哗然,舆论纷纷。很快宦官黄袈卯和御史孔道辅等人就在宫门外公开抗议,要求仁宗改变决定。在这场动乱中,宋庠独自一人孤身背影,默默离去。

事后,仁宗下令惩治参与此事的党羽,宋庠亦遭连坐受牵连。他被革职削爵,充军边疆。可就在最危难的时刻,宋庠从未发出一声怨言,只是默默接受处分,并在边疆殚精竭虑尽忠职守。

宋庠以高情商化解危机

当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数,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被贬边疆后,宋庠并未就此放弃。他审时度势,机警周旋,竭尽全力扭转命运。

边疆征战艰苦,朝不保夕。宋庠临危不乱,以身作则,勤勉尽责。他待士卒亲和有加,大家对他十分爱戴。同时,宋庠也巧妙安抚边民,使他们保持对朝廷的拥戴和忠诚。在他的努力下,边疆战事渐趋平稳。

几年后,京城陷入新的动荡。仁宗下旨要将郭皇后废黜,此事引起朝野哗然。一众大臣如孔道辅、范仲淹等纷纷在宫门外喧哗抗议,要求仁宗改变决定。

眼见事态一触即发,宋庠智退一步,设身处地为仁宗换位思考。他体谅仁宗处境艰难,暗中劝说两边息事宁人。同时也向仁宗解释臣工上疏的初衷,并非是反对,而是为国家和皇室着想。

当时谏官们固执己见,仍在宫门大肆咻呼。宋庠见状趁机运用幽默化解了这一危机。他开怀大笑说:"几位大人当真是操碎了心啊!不过话说回来,皇上的心思我等终究难解。不如待会儿喝几杯酒,酩酊大醉,说不定就醒悟了呢?"

当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数,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这一番话说得谏官们亦是哈哈大笑,气氛一时缓和下来。宋庠继而言辞婉转,循循善诱:"何不让皇上自己三思而行?我等做臣子的,岂不该体谅和支持皇上,而非对簿公堂?况且眼下正逢战乱年岁,国家用人之际,我等还是好生保重吧。"

逐步获得皇帝赏识与信任

宋庠在边疆战事的出色表现,以及缓解朝野矛盾的妙语巧计,渐渐为仁宗皇帝所器重。

旋即,宋庠获罪加官,被重新召回京城任职。他举止合度,步步为营,从不逾矩一步。每当仁宗召见,宋庠必毕恭毕敬,字字诚挚。他从不逾越臣节,但也会趁机主动示好,以巧言令色讨得皇上欢心。

有一次,仁宗问及朝中大事,宋庠先是谦逊有礼地回复:"微臣等阅历浅薄,焉能妄加评说?"却又立即机智追加:"只是,臣等背诵经书有年,或可从中探求一二。"说完,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见解独到。仁宗听后赞许有加。

当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数,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从此,仁宗对宋庠印象大为改观。一些微小的事务,宋庠也能抓住契机,施展才学,向仁宗展现自己的用心良苦。

例如有一次,宫中进献了一批珍奇异兽。仁宗正感兴趣,欲知其来历。侍从们只知些许皮毛,却说不出所以然。宋庠见状,立即侃侃而谈,对这些异兽的习性产地了如指掌,让仁宗大为赞叹。

从此,仁宗越发器重宋庠,视他为知无不言的庶吉士。微末事务,仁宗也屡屡徵求宋庠的高见。宋庠虽非权臣,却逐步获得皇帝的赏识与信任。

终获重用,高升宰相大员

宋庠虽出身寒微,却凭着高超的智谋和处世之道终获皇帝重用,出任宰相一职,权倾朝野。

当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数,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仁宗在位期间,国家屡遭外敌入侵,朝野动荡不安。正当百官争权夺利之际,仁宗意外地任命宋庠为宰相。这一决定出人意料,朝野哗然。毕竟宋庠出身微贱,只是一介宦官,如何能担此重任?

然而仁宗慧眼识英才,深知宋庠的不凡才能。他破格重用宋庠,意欲借助后者的过人智慧,稳定朝纲。果不其然,宋庠一上任即大显身手,权倾朝野,独当一面。

他协理朝政有条不紊,内外无一疏漏。对外强硬应对外敌入侵,镇压叛乱;对内则严惩贪腐,肃清权奸。在任上,宋庠英明神武,使朝野重现太平盛世。连年战乱也渐渐平息,国力开始恢复。

仁宗对宋庠越发倚重有加,自此无一国事不与之商议。宋庠亦不辱使命,孜孜不倦,事无巨细俱亲自操持。他与仁宗心心相印,国家大政竟全由一介宦官把持。

那时宋庠权势衡重,等同九卿之首。他不仅裁决政事,更能任命谘驭,左右朝野人事。朝中大臣无不对他Flag群趋。连舅氏之族,亦被授予高位显职。朝野上下,无不向宋庠这位实权宰相靠拢。

当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数,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宋庠趁热打铁,尽心为仁宗效命。国无大事,必先奏闻。即便是些许小事,如进贡异兽奇物,宋庠也必请示过从。这般忠心耿耿,令仁宗终生倚重宦官宋庠而治天下。

宋庠成为情商典范

宋庠一生机警精明,情商出众,他用智慧和情术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成为宰相大员,也成为后世宦官仕宦的楷模。

宋庠能在危机四伏的宫廷中安然无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高超的情商运用。他非权门巨富之家,但能入主朝政,全靠机智过人和善于用情。

当年臣工公堂抗议,朝野暂且风声鹤唳,正是宋庠用情商化解危机的一个缩影。他设身处地为仁宗着想,明哲保身的同时也劝说朝野谦和,最终平息事端。

宋庠甚至能用幽默和温言软语化解尖锐矛盾。面对愤怒的臣工,他不逆其锋芒,反而调侃几句,便使气氛一冷一热。继而又循循善诱,为臣工们留下台阶,令双方都能退避三舍。

这般情商丰富度,足以见宋庠处世的老到人微。他虽非权贵,但机警足智,终获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从此步步为营,举止得体,不轻举妄动,赢得仁宗更多赏识。

即便仁宗临终前,宋庠也从未逾越宦官身份,只竭力为国为君尽忠。如此低姿态,正是他能长期立足朝野的原因。微末事务,他必先请示皇上。大事小情,无不托付知会。赢得这般皇恩,亦靠情商精诚所致。

一代权臣易主更替,惟宋庠终老宫阙。退朝之后,宋庠虽蓬蓬白发,但仍受尊崇有加。朝野上下无不向他问教,视其为先师长者。可谓是权臣中的一代情商楷模。

后世文人墨客也对宋庠赞誉有加。宋人欧阳修称赞他"过人之姿";"出身上人,有卓世才能"。他正是情商与才智并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