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數,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作者:小檸萌

當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數,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宋朝開國不久,太子作亂引發宮變,皇室内耗愈演愈烈。就在這個動蕩的年代,有一位謹小慎微的宦臣,憑借高超的情商與處世智慧,不僅躲過了宮廷鬥争的暗流洶湧,還一路高升,最終位居宰相之位。這位宦臣就是宋庠。那麼,宋庠究竟是如何在危機四伏的宮廷中安然度過,最終獲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的呢?他又是如何巧妙運用情商,在宮鬥的暗潮湧動中遊刃有餘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宋朝初年,宦官宋庠初露鋒芒

宋真宗在位期間,宗室黨争不斷,皇權根基岌岌可危。這時一名出身寒微的宦官宋庠憑着出衆的才能和過人的機智開始嶄露頭角。

宋庠出生于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家庭,從小就靠賣力氣為生。但他慧根過人,6歲時就能背誦《論語》。家貧如洗,宋庠隻得靠一口一口誦讀經典來換取生計。直到16歲那年,一位相師看出他前程不凡,将他帶入官場。

當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數,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宋庠初入仕途就展現了過人的機警與機智。那時宦官黃袈卯專權太甚,朝野上下皆對他忌憚三分。有一次黃袈卯召集宦官開會,宋庠獨自一人始終沉默不語。黃袈卯見狀色厲内荏地責問他為何不發一言?宋庠不慌不忙回應:"小人怕說錯話,給各位大人們丢臉。"黃袈卯聽了大為欽佩,從此留意起了這位足智多謀的小宦官。

真宗駕崩後,太子登基成為仁宗皇帝。但仁宗患有妄疑成疾,整日惶惶不安。宮中權臣黨争由此漸起,皇權更加搖搖欲墜。宋庠當時正值壯年,卻步步為營,從不卷入任何黨争,隻默默做好本分工作。

不久,仁宗下旨廢太子為庶人。這舉措在朝野引起嘩然,輿論紛紛。很快宦官黃袈卯和禦史孔道輔等人就在宮門外公開抗議,要求仁宗改變決定。在這場動亂中,宋庠獨自一人孤身背影,默默離去。

事後,仁宗下令懲治參與此事的黨羽,宋庠亦遭連坐受牽連。他被革職削爵,充軍邊疆。可就在最危難的時刻,宋庠從未發出一聲怨言,隻是默默接受處分,并在邊疆殚精竭慮盡忠職守。

宋庠以高情商化解危機

當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數,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被貶邊疆後,宋庠并未就此放棄。他審時度勢,機警周旋,竭盡全力扭轉命運。

邊疆征戰艱苦,朝不保夕。宋庠臨危不亂,以身作則,勤勉盡責。他待士卒親和有加,大家對他十分愛戴。同時,宋庠也巧妙安撫邊民,使他們保持對朝廷的擁戴和忠誠。在他的努力下,邊疆戰事漸趨平穩。

幾年後,京城陷入新的動蕩。仁宗下旨要将郭皇後廢黜,此事引起朝野嘩然。一衆大臣如孔道輔、範仲淹等紛紛在宮門外喧嘩抗議,要求仁宗改變決定。

眼見事态一觸即發,宋庠智退一步,設身處地為仁宗換位思考。他體諒仁宗處境艱難,暗中勸說兩邊息事甯人。同時也向仁宗解釋臣工上疏的初衷,并非是反對,而是為國家和皇室着想。

當時谏官們固執己見,仍在宮門大肆咻呼。宋庠見狀趁機運用幽默化解了這一危機。他開懷大笑說:"幾位大人當真是操碎了心啊!不過話說回來,皇上的心思我等終究難解。不如待會兒喝幾杯酒,酩酊大醉,說不定就醒悟了呢?"

當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數,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這一番話說得谏官們亦是哈哈大笑,氣氛一時緩和下來。宋庠繼而言辭婉轉,循循善誘:"何不讓皇上自己三思而行?我等做臣子的,豈不該體諒和支援皇上,而非對簿公堂?況且眼下正逢戰亂年歲,國家用人之際,我等還是好生保重吧。"

逐漸獲得皇帝賞識與信任

宋庠在邊疆戰事的出色表現,以及緩解朝野沖突的妙語巧計,漸漸為仁宗皇帝所器重。

旋即,宋庠獲罪加官,被重新召回京城任職。他舉止合度,步步為營,從不逾矩一步。每當仁宗召見,宋庠必畢恭畢敬,字字誠摯。他從不逾越臣節,但也會趁機主動示好,以巧言令色讨得皇上歡心。

有一次,仁宗問及朝中大事,宋庠先是謙遜有禮地回複:"微臣等閱曆淺薄,焉能妄加評說?"卻又立即機智追加:"隻是,臣等背誦經書有年,或可從中探求一二。"說完,他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見解獨到。仁宗聽後贊許有加。

當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數,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從此,仁宗對宋庠印象大為改觀。一些微小的事務,宋庠也能抓住契機,施展才學,向仁宗展現自己的用心良苦。

例如有一次,宮中進獻了一批珍奇異獸。仁宗正感興趣,欲知其來曆。侍從們隻知些許皮毛,卻說不出是以然。宋庠見狀,立即侃侃而談,對這些異獸的習性産地了如指掌,讓仁宗大為贊歎。

從此,仁宗越發器重宋庠,視他為知無不言的庶吉士。微末事務,仁宗也屢屢徵求宋庠的高見。宋庠雖非權臣,卻逐漸獲得皇帝的賞識與信任。

終獲重用,高升宰相大員

宋庠雖出身寒微,卻憑着高超的智謀和處世之道終獲皇帝重用,出任宰相一職,權傾朝野。

當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數,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仁宗在位期間,國家屢遭外敵入侵,朝野動蕩不安。正當百官争權奪利之際,仁宗意外地任命宋庠為宰相。這一決定出人意料,朝野嘩然。畢竟宋庠出身微賤,隻是一介宦官,如何能擔此重任?

然而仁宗慧眼識英才,深知宋庠的不凡才能。他破格重用宋庠,意欲借助後者的過人智慧,穩定朝綱。果不其然,宋庠一上任即大顯身手,權傾朝野,獨當一面。

他協理朝政有條不紊,内外無一疏漏。對外強硬應對外敵入侵,鎮壓叛亂;對内則嚴懲貪腐,肅清權奸。在任上,宋庠英明神武,使朝野重制太平盛世。連年戰亂也漸漸平息,國力開始恢複。

仁宗對宋庠越發倚重有加,自此無一國事不與之商議。宋庠亦不辱使命,孜孜不倦,事無巨細俱親自操持。他與仁宗心心相印,國家大政竟全由一介宦官把持。

那時宋庠權勢衡重,等同九卿之首。他不僅裁決政事,更能任命谘馭,左右朝野人事。朝中大臣無不對他Flag群趨。連舅氏之族,亦被授予高位顯職。朝野上下,無不向宋庠這位實權宰相靠攏。

當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看看宋庠的路數,懂世故,方能不出事故

宋庠趁熱打鐵,盡心為仁宗效命。國無大事,必先奏聞。即便是些許小事,如進貢異獸奇物,宋庠也必請示過從。這般忠心耿耿,令仁宗終生倚重宦官宋庠而治天下。

宋庠成為情商典範

宋庠一生機警精明,情商出衆,他用智慧和情術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成為宰相大員,也成為後世宦官仕宦的楷模。

宋庠能在危機四伏的宮廷中安然無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高超的情商運用。他非權門巨富之家,但能入主朝政,全靠機智過人和善于用情。

當年臣工公堂抗議,朝野暫且風聲鶴唳,正是宋庠用情商化解危機的一個縮影。他設身處地為仁宗着想,明哲保身的同時也勸說朝野謙和,最終平息事端。

宋庠甚至能用幽默和溫言軟語化解尖銳沖突。面對憤怒的臣工,他不逆其鋒芒,反而調侃幾句,便使氣氛一冷一熱。繼而又循循善誘,為臣工們留下台階,令雙方都能退避三舍。

這般情商豐富度,足以見宋庠處世的老到人微。他雖非權貴,但機警足智,終獲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從此步步為營,舉止得體,不輕舉妄動,赢得仁宗更多賞識。

即便仁宗臨終前,宋庠也從未逾越宦官身份,隻竭力為國為君盡忠。如此低姿态,正是他能長期立足朝野的原因。微末事務,他必先請示皇上。大事小情,無不托付知會。赢得這般皇恩,亦靠情商精誠所緻。

一代權臣易主更替,惟宋庠終老宮阙。退朝之後,宋庠雖蓬蓬白發,但仍受尊崇有加。朝野上下無不向他問教,視其為先師長者。可謂是權臣中的一代情商楷模。

後世文人墨客也對宋庠贊譽有加。宋人歐陽修稱贊他"過人之姿";"出身上人,有卓世才能"。他正是情商與才智并重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