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沈国舅的幡然醒悟 是从他挑儿媳那刻开始的

作者:斐斐历史说

沈氏家族向来显赫,地位崇高。谁不知沈国舅乃王室亲眷,德高望重。可是谁又能料到,这位权倾朝野的达官显贵,在为嫡长子择婿这件看似小事上,竟也是步步维艰,困难重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沈国舅在这件家事上屡屡碰壁?难道仅仅是因为嫡母身份的特殊,还是潜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这一切的根源,又会给沈家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让我们慢慢道来。

沈国舅的宏图大计

谁人不知,沈国舅乃是王爷附马旁徨之亲。他本姓孙,是孙世子的曾孙,祖上以战功赫赫而封侯。及至他生世,家族显赫已极,王公贵胄之女往往能以之为荣。沈国舅膝下三子一女,长女早逝,次子早夭,幸存的只有嫡长子和小儿。

作为家中之长,沈国舅格外宠爱这对嫡小子孙。他暗自筹算,将全部家业和爵位传袭予嫡长子。嫡长子虽然资质平平,却是嫡出、是位分攸关。而小儿虽英才出众,却非嫡母所生,终有不受重视的命运。为此,沈国舅竭力打算为长子物色一门极佳的亲家,使之能得权贵显赫之姻缘,光大沈门。

可谁料,沈国舅在为长子择婿一事上,却屡屡碰壁,竟也是步步维艰。众多王公贵族的千金,纷纷避之唯恐不及。就连族中几个门当户对的女儿,也无一愿意嫁入这个看似显赫的家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沈国舅的这一宏愿竟也如此艰难实现?

知否:沈国舅的幡然醒悟 是从他挑儿媳那刻开始的

儿媳挑选路上的挫折

谁能料到,在当朝权倾一时的沈国舅,竟也会在为嫡长子择婿这件看似小事上,屡屡碰壁,步步维艰。

先是沈国舅向那些王公贵族千金伺候,皆遭白眼相待,无一愿意嫁入这个显赫家族。直到有一日,沈国舅得知远房的郑家有一嫡长女龄若春曰,乃是个天香国色的绝色佳人。遂托人去作了行头,想要聘此郑家女儿为儿媳妇。谁知郑家竟也摇头不允,委婉推辞。

缘何如此?后经郑大夫人一一解说,方知原来沈家中特殊之处太多。第一,英公之女占了嫡母之位,小邹氏又是妾室,占了姨母之情分。若嘛,若是郑家女儿远嫁沈府,该如何面对这夫人和姨太太的分疆呢?毕竟郑家女儿出身不凡,难以容忍受气受辱之事。

再者,沈家早年失和,内斗不断,男人未必尽孝,女人未必和睦,弟兄阋墙内讧不绝于耳。例如沈国舅的正室张氏,堂堂正妻受了无数欺辱,连生产都险些丧命于妾室纰蝻之手。郑大夫人深知沈家这等混乱局面,若女儿入赘,必然会受无端委屈,所以只好拒绝了。

此事令沈国舅颇有惘然,不明就里。直到后来才得知,原来他儿子常年在宫中读书,竟也与皇子结下了梁子。一次,沈家嫡长子口无遮拦,声称其母小邹氏是为了救皇后才英年殁命。这番话一出,顷刻间惹恼了皇子,被皇上狠狠责骂了一顿。

从此,连皇子都对沈家敬而远之,更不用说其他贵族了。沈国舅忽然醒悟,原来小邹氏的祸根由来已久,竟也像张氏难产之事一般,牵扯出一桩骇人听闻的宫闱秘辛。家中有如此人作乱,怎么还会有望族贵女肯嫁入沈门?儿媳之选,着实是步步维艰啊!

知否:沈国舅的幡然醒悟 是从他挑儿媳那刻开始的

一场人造灾难让沈国舅幡然醒悟

谁又能料到,这一切的根源,竟都始于皇家一桩惊世骇俗的内幕。

原来早在数年前,当朝皇后临盆时遇险,小产在即。当时朝野文武大臣,皆在宫中焦急待命。沈国舅的小姨子邹氏,亦是皇后的姨太太,矢志不渝要护驾救驾。于是她苦心钻研,终于寻得一种可能救皇后的秘方。但这药方关键的一味珍贵药材,全京城也只有自家园子里才有。

慷慨就义救皇命的邹氏,竟不顾一切将这种名贵药材挖去救驾。果不其然,皇后一诞下龙胎,便免遭一死。自此皇上对她感恩戴德,赐予她极大的恩宠和优待。可谁又能料到,这救驾的药材,竟是同姓的亲戚花圃里的供品,堪称人神共愤的大罪过!

后来张氏难产,小产将至。她求救于邹氏,想从这位姨太太处借药物一用。不料邹氏对张氏百般刁难,竟至于将难产旧事捅到了皇家耳中。皇上一怒之下,严令将张氏革职贬谪,幸免一死。也是从那时起,皇上与皇子对沈家就再也不太留情面了。

沈国舅见识短浅,只觉得是张氏犯了什么过失激怒了皇家。直到听闻儿子在宫中对皇子口无遮拦,大肆宣扬邹氏救皇之事,指摘皇子不仁不孝,他才幡然醒悟邹氏那番"救驾"的冒险举动,竟是为了讨好皇上而铤而走险!那"救驾"背后暗藏的阴谋诡计,才是整个家族付出沉重代价的根源啊!

权衡利弊的最终抉择

知否:沈国舅的幡然醒悟 是从他挑儿媳那刻开始的

一旦醒悟过来邹氏救皇那番缘由,沈国舅自然无法再对她网开一面。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仅折损了自家在朝中的声望地位,更是招来了皇家的疏远和怨恨。

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地位,保住祖上赐予的显赫爵位和家资,沈国舅不得不做出痛下决心的选择。他权衡利弊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要为儿子娶一位出身至高无上的皇室亲眷入赘。只有如此,才能延续沈门香火,扳回一城。

早在数月前,顾廷烨曾与明兰闲话家常,无意间提及沈家的出身和家世。那时他就说过,沈家之所以能达到今日的显赫地位,完全是靠当年孙世子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封侯所致。若是孙氏后人无作为伎俩,光凭这赫赫战功和爵位显赫,终归难以延续下去。如今沈国舅看到最后的出路,就是要从皇家寻求实实在在的人身依靠和庇荫。

于是,他斗胆求见皇后,开诚布公将沈家被邹氏牵连的过往和内幕,以及如今家道陨落家人离心离德的困境,一一道出。更是卑躬屈节,请求皇后能以救命之恩,将大公主嫁入沈门,以挽救这个将要破落的王公世家。

皇后对此深有同情,遂劝谕皇上年老多病,就此姻缘予以恩准。从此沈家得以因大公主入赘而获得皇家的直接庇荫,日后大皇子继位,定能视同己出,善待沈门。就这样,沈国舅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艰难抉择,也算是权衡了利弊得出的最佳结果。否则一旦沈家破落,连累无辜的子孙后代,都将受其牵连而遭殃。

皇家姻缘挽救了沈门香火

就这样,沈国舅艰难地为嫡长子娶亲家了。这门亲事的特殊性和隐秘性,可想而知。

知否:沈国舅的幡然醒悟 是从他挑儿媳那刻开始的

为了不使世人觉得不可思议,皇家和沈门都严加掩藏此事的缘由。表面上只说是德配位阙,彼此门当户对。至于幕后缘由,从未对外人道破。皇家方面也暗示外臣文武,切不可过问其中缘由。世人只看到皇家的宠信和沈门的喜气洋洋,却不知这其中暗藏怎样的隐秘内幕。

大喜之日,大公主便以热闹隆重的仪仗,远嫁沈门。作为皇家唯一的一位公主,她的嫁妆绫罗绮罗,丰厚已极。当日摆排的仪仗队伍,足有几千人浩浩荡荡而行。瞧那威风凛凛的红棂官阁,金戎紫骝,端的是国色天香。和这位大婚的沈府新郎相比,确实是德侁位阙,门楣不正。

待到入门之时,新郎也是一脸羞涩之色,无地自容,看着簇拥在大公主身边的宦官太监,都有些胆怯。直到亲事完毕,大公主方才告诉他:"你且放心好了,今后的日子我定会尽心尽力为你们沈门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都要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好生将这门香火传扬下去。"

好一声沈门香火,可谓切中要害。这一番话语霎时间就令新郎感动不已,顿时就释然了。他知晓虽有皇家的恩威加持,但若无德无能治家,香火终将难以永续。有了大公主这位贤惠的新主母,沈门倒也算是重新树起了声望,焕发出新的生机了。

结尾

她日后果然孝顺有加,勤俭持家,教子严谨。整个沈门也就在她的护佑下,一步步走出阴霾,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就这样,皇家的这门荫蔽姻缘,终于让沈门免遭家破人亡的厄运,让这份显赫不再人作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