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作者:资深科普君

导语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肚子饱了,但嘴还想吃东西”这句话不知道有多少次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抱怨说自己的嘴“真馋”。

其实并不是嘴“真馋”,而是人体内两组脑细胞之间的斗争——一组脑细胞认为身体已经吃饱了,不需要再吃,而另一组脑细胞却认为身体需要吃东西来提供能量。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那么这两组脑细胞分别是哪两组?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一、身体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我们一天三餐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身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中,葡萄糖更是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

在进食之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都会被身体分解,而碳水化合物是这三者中可以被身体吸收转化为能量的营养物质。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碳水化合物在被分解后会产生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身体吸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可以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被机体直接利用,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能量,并将其储存为脂肪。

在人体中,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是唯一可以直接为大脑和神经系统提供能量的物质,而大脑又是全身的能量消耗者,经常会消耗人体约20%的能量。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当人体缺少能量时,大脑会首先感受到。

大脑感受到自己能量不足后,就会告诉身体需要进食,来摄入更多葡萄糖以提供能量。

而身体中有一项重要的监测机制就是监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当葡萄糖水平较低时,身体会感到饥饿,因此饥饿感与饥饿程度大多与血糖水平有关。

当人进食后,血糖水平会上升,这时候身体就会感到饱腹,停止进食,而身体消化食物所需要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身体吸收和消耗后,血糖水平又会下降,这时候身体就会感到饥饿,这就是人体进食与停止进食的原理。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二、进食时的愉悦感。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进食是一项极具愉悦感的活动,这种愉悦感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满足嘴和肚子的感觉。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进食时,人体的味蕾能感受到食物的香甜,做出对食物口感的判断,人体的咀嚼动作和吞咽动作也会让肚子感到饱腹感,这两方面都会让人产生快乐的愉悦感。

另一个方面则是大脑的奖赏系统激活,进食的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多巴胺,这个神经传导物质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大脑在感受到多巴胺后就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感觉。

进食的愉悦感有于人们喜欢进食,从而使人体摄入到足够的糖类物质,人体才能从中获取足够的能量。

三、两组神经元的斗争。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人体进食和停止进食的平衡是由大脑中一组叫做神经元的细胞来控制的。

在大脑的下丘中,有两组神经元叫做POMC和AgRP,这两组神经元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进食行为。

POMC神经元会感知到胰岛素和胃肠激素等信号,从而感受到身体的饱腹程度,同时也会感受到血糖水平的变化,当血糖水平升高后,POMC神经元就会产生一系列信号,让人感到饱腹,从而停止进食。

而AgRP神经元则是感受到人体缺少血糖时产生的饥饿信号,它会抑制POMC神经元产生的抑制进食信号,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信号,激发人体去觅食。

POMC神经元和AgRP神经元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消防队”和“放火队”之间的关系,POMC神经元是“消防队”,负责防止人体过度进食,而AgRP神经元就是“放火队”,会激发人体产生进食的信号。

当两支队伍之间斗争激烈时,就会出现“肚子饱了但嘴还想吃”这种情况。

大脑里两组脑细胞之间斗争,明明有了饱腹感,却仍然想要吃东西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POMC神经元感受到了饱腹的信号,因此产生了抑制进食的信号,但AgRP神经元感受到血糖水平不足的信号,激发了产生进食信号,导致人体产生了吃饱了又馋的感觉。

结语

人体进食与停止进食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石,过度进食可能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建立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健康问题的出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在进食时要多多倾听自己身体的需求信号,适量的进食,做到有节制的吃饭,切莫因为贪吃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