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中,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偏偏围不住贺老总?

作者:游戏精彩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多次被日军“围剿”、“扫荡”,不管是115师还是129师,甚至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过。造成过不少损失。但是,贺龙率领的120师却几乎没因此造成过一次大损失。

抗战中,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偏偏围不住贺老总?

这是为什么呢?

自然是贺龙有特殊本事。

且先看看日军曾经一次是如何围攻贺龙失败的吧!

1940年3月9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召开兵团参谋长会议,参谋副长平田正判少将在会上大喊:“在晋西北这一地区,近来共军渗透特别显著,任其发展下去,不久就变成赤色地带。”然后,他宣布,调集两万余兵力进攻晋西北。

5月下旬,日军开始出动。

抗战中,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偏偏围不住贺老总?

贺龙从日军的动向敏锐地觉察其意图可能是:重兵占岚县、岢岚,驱逐文水、交城西北山区我军,尔后,从东、南、北三面采用分进合击的办法围攻根据地中心区,并逐步压缩、分割包围、各个歼灭。于是决心避实就虚,开展游击战,下令独二旅会同暂一师主动进攻日军独立混成第三旅团;358旅集结在岚县东村地区,伺机打击深入之敌。

6月17日,张宗逊指挥358旅和独立二支队在曹家掌将日军村上大队包围并展开进攻。村—上大队大部被歼,还有100来人据守窑洞顽抗。第二天,贺龙得知有两路日军分别从静乐和古交增援村上大队,张宗逊如不转移,将会落入敌人合击之中,遂命令358旅立即撤离,避开援敌。张宗逊不甘心丢掉这100来日军,在率领旅主力转移前,留下4团收拾残局,并限令他们,不管能否吃掉这100余日军,黄昏前必须撤离。4团猛攻顽抗之敌,黄昏前解决了战斗。

抗战中,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偏偏围不住贺老总?

日军援军赶到时见到的只是他们同胞的尸体。这次战斗,贺龙部共毙伤日军500余人,抓了4个俘虏。

这一下更是把日军惹恼了!于是独立第九混成旅团扑向兴县,妄图合击贺龙率领的军区指挥机关。

这一天贺龙率师部转移倒—个叫湍枣塥的小村子里。这里位于日军合击目标兴县以西谷地的—侧,离黑峪口和黄河都不远。续范亭的新军总指挥部和1个警卫连在东南面三五里的另—个小村。贺龙于是命令在这里停一停,看看日军的动向,再作抉择。

抗战中,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偏偏围不住贺老总?

次日老天下着毛毛雨,师机关和直属队天不亮就吃了饭,作好了转移准备,等待判明情况。突然,新军总指挥部方向枪炮齐鸣。参谋进来报告说:“从康宁镇方向来的1个中队的日军与新军总指挥部打上了,新军总指挥部只有1个警卫连,怕顶不住。我们全部被鬼子包围了。”

贺龙说:

“不用慌,让师警卫连去顶—下。机关的干部、战上当中有枪的一起到东南面的土岗子去,准备掩护,其余的跟我走。叫参谋长派人通知续总指挥,快撤下来跟我们转移。”

于是,贺龙和关向应走在前头,带着师部通过村子西南的小路,下到黄河边上,转而急急向南去。

抗战中,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偏偏围不住贺老总?

在师警卫连的掩护下,续范亭撤下来,沿着贺龙留下的标记,很快就和贺龙会合了。

他一见贺龙就说:“师长,鬼子把我们全包围了,情况不妙啊!”

贺龙衔着烟斗一笑:“没关系,转一会就把他们甩掉了。”

结果,正如贺龙所说,指挥机关转了几圈,就安全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了。

到了安全地带后,续范亭很奇怪地问周士第:“为什么在紧张情况下,贺老总能化险为夷呢?”

抗战中,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偏偏围不住贺老总?

周士第哈哈大笑:“不熟悉的人都叫他胡子,其实贺老总为人精细,记忆力极强,对敌情,特别是地形道路了解得一清二楚。就说这一次吧,哪里可能是敌人合围的重点,哪里可能是合围合的空隙,他都能判断得很准确,决心也下得快。”

关向应说:“人们说老贺的脑子里有一张详细的地图,这是真的。”

贺龙手下的大将贺炳炎则说:“老总是啥人物,当年带领我们在桑植,敌人每一座山都熟悉,还是围不住我们,为什么?贺龙就有一个特殊的本事,不管敌人围得多么严实,他都能把我们带出来!”

日军围不到贺龙,贺龙却要打它了。两天后,贺龙得悉,南北两面的日军已撤回原据点, 山胤的日军还没有走,正在放火烧房子,有撤走的兆头。贺龙高兴地说:“到时候了。”于是决定集中兵力,打他—个措手不及。

抗战中,八路军总部都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偏偏围不住贺老总?

7月4日上午,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2000多人分成3个梯队,沿大川向东撤走,落入贺龙布置好的口袋里。独1旅放过先头部队,猛烈袭击日军部队,打得英勇顽强,给敌人重大杀伤。但是,由于有的参战部队未按时到达伏击位置, 口袋出现了漏洞,使日军抢占了有利地形,就地转入防御。第二天,从保德南下独立混成第三旅团1000多人到达,与独立混成第九旅团会合,向东突围, 日军总人数超过3500人。贺龙考虑到已无法达到全歼的目的,于是,命令撤出战斗,日军反“扫荡”就此结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