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作者:萨彦布特哈

国兵是伪满洲国的国军,最初叫做警备军,是“九一八”后由投降日本关东军的东北地方军阀部队所组成的,但是日本人对他们并不信任。为了控制这支部队,关东军在各地警备军中派驻了顾问。并对其武器、兵力控制在最低限度。1933年8月9日日木陆军省部制定的《满洲国陆军指导纲要》明确说明:这支部队标准人数只是六万,只有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而且不许拥有坦克、重炮和飞机。可见它不过是关东军的一支小补助力量。当时是募兵制。诺门汗事件后,口本帝国主义日益感到兵力不足,为了扩大侵略战争需要,于1940年4月11日公布并实行了“兵法”,改募兵制为征兵制。根据“国兵法”,国兵要在年满十九岁的青年中征集,服役期三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不得不抽兵南洋,依靠国兵接替防区,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因之,对国兵兵种放宽了,控制也更严了。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43年应征人伍的第三期国兵。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申告入伍

根据“国兵法”,康德10年(1943年),我们适龄青年都要到县城接受国兵入伍前的休格检查。检查的很全面,很严格,脱的光光的,小便、肛门都在检查之内,体检合格的要进行申告,就象今天的宣誓一样。方式是大家排成一列,立正站在首席征兵官(军方代表是一位少校)和地方征兵官(县长)面前,由排头代表大家申告,大意是“荣幸的检查合格,为国尽忠”等等。申告完了,就回家等候人伍通知。这期间要有一个来月。中间要抽一次签,抽掉的可以不去服役。可是,每个人不能都亲自去抽签,既或是抽掉了,也会让别人给顶了,还得去入伍。所以,抽签只不过是免掉有钱人家的,也是给大小头头和征兵官浇油送礼的一个空子。没检查上的和抽掉的叫做国兵漏。国兵漏不服役,但是要去勤劳奉仕。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入营的第一天

大约是8月1日,我们几十个蛟河县合格的青年被送往吉林市,编人第二军区混成第二旅步兵十一团三营七连和迫击炮连,接受法西斯式的军国主义训练。

地方县政府派人将我们带到东大营交给军队之后,被带到操场核对人数,无差错以后就交差没事了,接着就是由军方编班。基本训练期间没有排的建制,编班完了由教官带各班进人各班宿舍。事先床头上就贴了每个人的名字,被服、食具等也都安置好了,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名字前边,由班长发令换服装。换下来的衣服就由跟来的人捎回去了,没有跟来人的就叠好放在床上。换完衣服由班长带队熟悉营房(班长多是募兵时期的老兵和一、二期国兵)。诸如团部、御影,何处是军旗、仓库、饭厅、厕所、酒保(小卖店)等等,都在熟悉之内,然后休息。晚饭后班长讲内务令,头句话就是:“你们是军人啦,不是在家,要守军纪”等等,然后才讲条例。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军事训练

入营第二天就开始训练,时间是六个月。先是徒手训练,学习陆军礼节,稍息、立正、左右转、开步走、拔慢步等等。徒手训练完了就是持枪训练,先讲枪的各个部位名称、性质、作用、持枪方式、拼刺、射击(包括卧射、膝射、立射)等等。持枪训练时要带全部行军装备,如枪、子弹、刺刀、食具、背包等,重好几十斤。持枪训练结束后,就是班战斗训练,学习横竖散开、散兵线、地形、地物的利用。以上这些训练全在室外进行,只有在学背诏书、讲军人守则、教唱歌时,才在室内进行。

训练完金使用日语喊口令。由班长、副班长负责训练,他们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新兵象奴隶一样,大气不敢出。除了承受精神上的侮辱,还要忍受肉体上的折磨。他们喊完口令,就来回检查,姿式不对,他不告诉你,不是一拳,就是一脚。挨嘴巴要咬住牙,否则牙要被打掉或打活。挨踢要借劲一蹦或立扑,千万不能弯腿或跪下,否则还要挨打。他们拿打人做儿戏,三、四十人住在一栋通子房,只有一个门,出人怎么也得有个先后。可是每次集合时,值星班长都是拿着条子往门口一站,谁最后出来打谁,每天每次都有挨打的。六个月以后,训练结来了,要到热河打八路军去了。教官、班长们脸上才有个笑模样,不再随便打人了,原因是怕在战场上娭黑枪。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军营的生活

每天都是早五点起床,然后是整理内务,点名、跑步、出操……。中午休息一小时,去了吃饭,只能坐一会,然后又要出操。晚上由班长讲内务令,九时就寝。周而复始,天天如此,日日这般。

内务要求很严,食具、漱具都有一定位置,不得乱放。被褥要叠得四四方方,有有角,从正面看要一样高,侧面看要一样齐。

保卫营房、诏书、御影等外勤站岗放哨全是老兵的事,他们不参加训练。值内般、于杂务、打饭、清扫室内卫生等都由新兵承担。一日三餐全是硬沙沙的高梁米饭。吃饭是以班为单位,由值日的领来分给每一个人,每人都有一个盛饭的铝碗,一块装菜的铝盘子,分菜时要先给班长老兵们捞干的,然后再分给新兵。改善伙食,就是黑面馒头,一人五个,一个二两。这时班长就出搜主意了,命令要用五分钟吃完饭,这样就不敢吃菜,紧吃馒头,到点还是吃不完,剩下的就被收回送到伙房去。

晚上讲内务令,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要笔直的坐在床沿上,眼睛盯着班长,否则他说你瞧不起他,命令对面的人打你。如果他不使劲打,班长就使劲打他,美其名叫做样。

星期天全班排成队,班长带队在街上走一趟,新兵个人是不许出入营房的。训练结时允许家里来人会一次面。平时家里或会面时带来一点吃的东西,都要先送给班长、副班长,他们不要,你也不敢吃,一吃就来事了,真难呵!官是少数,不能整天跟着你,中士(班长)、少士(副班长)是兵里的太上皇,两个花的老兵是上,新兵辈数最低,虽然都是一个花,二期兵就管三期兵,他们更凶,这打你边说:“你瞧不起老子,老子这个花比你那个花鼓,比你那个花岁数大”。所以平时我们新兵宁愿在屋里着,也不愿意到外面去。实在整不住了才上一趟厕所,这时都得十分留神,因为一出屋全是你的“长辈”,手搁到帽沿上放不下来呀。一个疏忽,忘记了敬礼,就得吃耳包。“三大损”和“十个数”说明了当年的国兵生活情形和心理状态。三大损是“穿水袜子露着脚,高梁米饭吃不饱,叠内务下牙咬”十个数是“一个花扛着,二个花管着,三八式枪拿着,四字慢步拔着,五角国微顶着,六块五毛钱挣着,七天不放假,八嘎哭拉挨着,九东大营守着,十(实)十(实)在在不愿意干。”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到热河

康德10年(1943年)秋天,六个月的基本训练结束了,我们开赴了热河,这时有了排的建制。番号仍然是第二军管区混成第二旅步兵十一团,我们仍在三营七连和迫击炮连当兵,在承德、青龙、建昌、迁安一带活动。团部设在滦河边上大棚杖子的一家烧锅院内。三营营部驻迁安县沙河桥。这时团长换了一个叫刘志聪的,团、营副职全是日本人,有的日本人还当排长。牢牢掌握着实权,溥杰当时是这个团的少尉副官。全团三个营一个迫击炮连。只有四挺重机枪,追击炮全是民国十几年沈阳兵工厂出品的张作霖的老家当,不怎么好使。迫击炮连跟随团部行动,一次仗也没有打过,后来就变了团部的卫兵连。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八路军的宣传工作

三营营部驻地沙河桥,是一个集市,逢五遇十,附近十里八村的群众全到这来赶集。用自己的农副产品交换所需的生活日用品和一些现金和生产工具等。所以逢集的日子,小镇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平空增加了许多人,虽然我们加意警戒,可每次都混进来许多八路军的便衣。撒一地传单,有的还贴到墙上。多是宣传国内外形势,号召“满军”反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上日本人以华制华的当。上边管的很紧,但是士兵们私下还是讲这些事情。一到晚上,八路军的宣传队就在驻地外边敲锣打鼓,向满军喊话,让大家明确日本只有1亿人,强盛是暂时的,中有四亿入口,得道多助胜利是我们的,号召满军起来打死日本军官反正过来。并且提出,愿回家的给路费愿参军的我们更欢迎,携械投诚的有奖等。有时还演唱一些满军反正抗日的实际例子。这时大伙全静静的听着,当官的和日本人知道之后,就叫放枪,枪响过之后,八路军还是宣传,根本打不着人家,在长期的宣传下我们知道了八路军的主张,老国兵私下里也常讲八路军如何历害。所以出发的时侯常遇见穿各式服装的武工队。有时我们在山上,游击队在山下,有时我们在山下,游击队在山上,如果没有日本人跟着就各走各的,谁也不开枪。二年来我们没有见过正规的八路军。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扫荡

当地的群众和八路军是一家人,村长表面是伪政权的村长,实际是八路军的村长,到处都是八路军的人,满军里面也有,我们一举一动八路军全知道,根本见不到八路军的影子。而且各庄在山上都有瞭望销,离二里地看见我们了。我们从那面去,树就往那面倒,等我们赶到,人早就没了。而且实行坚壁清野,我们什么也找不到。八路军使用麻雀战,地雷战,零敲碎打。走者走着,不是挨冷枪,就是踩地雷。根本碰不上八路军,因为八路军主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满军单独行动时基本没有事。一有日本人跟着或合日军行动就非挨打不可。别看日本有武士道精神,实际也怕挨打,宿营时他们躲进碉堡里,让满军住在外边替他们守卫。在那个地方,你分不清谁是兵,谁是民,挨了打挨了炸还见不到人影。1944年春节时,听说吕正操的部队在三屯营过年,三营奉命去偷袭。三营一出沙河桥,八路军知道了,道上净是小旗,全写着有地雷,真假难辩。好容易越过雷区,又有一个大牌,上有“再往前走,死路一条。”日本营长不听劝告,继续督队前进,结果进人埋伏圈,一下子就死了九个,还有好多受伤的,被俘虏去一个整排,连伤员都没顾得往回拾就撒回来了,可是连吕正操部队的影子也未见到,第二天八路军派老百性把受伤的满军送回沙河桥。

两年半的伪满当兵生活

无人区

日本人在扫荡中总是吃亏,八路军越打越多,兵民不分,来去神奇。他们大伤脑筋,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八路军游击队经常出现的地区,划成无人区,烧毁房舍,强迫住在那里的群众搬到指定的地区去居住,在指定地区的四周筑起围墙,以此来断绝八路军和人民群众 的联系,断绝八路军的物资来源。而且还不许农民到无人区去种地,使大片耕地荒废,群众粮食不够吃。为了生活,有些群众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到无人区偷耕自己丢掉而芜的土地。可是日本人在讨伐时,在无人区见庄稼就砍,所以人民生活非常苦。由于青壮年人都参加游击队打目本去了,他们多是老弱妇幼,穿的是补钉落补钉,破破乱乱,人人面黄肌瘦,吃的是菜团子拌上一点带糖的糙米,比较好一些的人家也只是把高梁破开煮粥喝。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毫不屈服,坚持和敌人斗争的精神,实在叫人佩服。今天想起来,我们这些为日本人帮凶的和他们相比太惭愧了。直到1945年8月15日以后,我们扔掉了武器,才结束了这两年半的国兵生活。

蛟河县第一中学杨菊月 整理

继续阅读